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水调歌头闻采石战胜①张孝祥雪洗虏尘静,风约楚云留。何人为写②悲壮,吹角古城楼?湖海平生豪气,关塞如今风景,剪烛看吴钩。剩喜然犀处③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水调歌头  闻采石战胜
张孝祥
    雪洗虏尘静,风约楚云留。何人为写悲壮,吹角古城楼?湖海平生豪气,关塞如今风景,剪烛看吴钩。剩喜然犀处,骇浪与天浮。    忆当年,周与谢,富春秋。小乔初嫁,香囊未解,勋业故优游。赤壁矶头落照,肥水桥边衰草,渺渺唤人愁。我欲乘风去,击楫誓中流。
【注】①1161年冬南宋官兵“以舟师拒金兵,战胜却之”,词人时滞“楚地”后方。②写,同“泻”。③剩喜:甚喜。然犀处:指采石矶。
(1)“忆当年,周与谢,富春秋”三句使人联想起哪两个历史故事?
(2)“赤壁矶头落照,肥水桥边衰草,渺渺唤人愁”三句艺术表现上有哪些特点?
(3)试分析全词所蕴含的作者复杂的思想情感。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解析:
(1)由“周与谢”进行思考,“周”即三国的周瑜,谢即东晋的谢玄,然后联想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故事,再写下来即可;
(2)首先读懂三句诗的意思,然后结合诗歌中常用的艺术手法进行思考.这三句既是由近及远的联想,又是借古讽今的暗示:周郎破贼的赤壁矶头,已是一片落日残照;谢玄杀敌的淝水桥边,也已变得荒芜不堪.这实际是暗写长江、淮河以北的广大失地,尚待恢复;而真正能振臂一呼、领导抗战如虞允文者,却实不多见,因而词人不禁触景而伤情,唤起心中无限的愁绪.所以运用了联想、用典、借古讽今和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3)首先审清题干,要求分析作者“复杂”的思想情感,“复杂”意味着情感的不单一,甚至矛盾对立,一定要逐句进行分析.“雪洗虏尘静”表达了作者得知战争胜利消息后的兴奋喜悦,“风约楚云留”表达了作者未能亲战的遗憾失落;“忆当年,周与谢,富春秋”表达了作者对英雄人物的仰慕赞颂;“赤壁矶头落照,肥水桥边衰草,渺渺唤人愁”表达了作者触景生情的悲愁;“我欲乘风去,击楫誓中流”表达了作者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答案:
(1)赤壁之战  淝(肥)水之战【评分建议】2分.每空1分.
(2)运用典故;联想(想象)丰富;借古讽今(借古抒怀);情景交融.【评分建议】4分.每点1分.
(3)“闻捷”以后的兴奋喜悦;未能亲自参战的遗憾失落;对英雄人物的追慕赞扬;触景而生的悲愁感伤;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评分建议】4分.每层1分.答对四层即可.

译文:
白雪洗刷了金人掀起的战尘,大江已很平静,寒风阻住了楚天的白云,自己却在后方羁留.什么人来替这次胜利战绩谱写凯歌的悲壮,吹响进军的号角在古老的城楼?放眼河山自己平生怀着豪迈的抗金志气,面对关河要塞的战云未靖的风景,禁不住剪亮烛光,看一看锋利的吴钩.更加令人高兴的是采石矶之处,掀起的惊涛骇浪连天涌浮.
回忆历史上的那年,正是三国的周瑜和东晋的小谢,年轻力壮谱写春秋.小乔刚刚出嫁,紫罗香囊犹未焚解,不朽的功业已经建立,的确从容优游,赤壁的巉岩上落日映照,肥水处的桥边一派衰草,悠远缥缈地唤起人们的烦愁.我一定要乘长风破万里浪而去,效祖逖击楫发誓在渡江的中流.

赏析:
先从题目“闻采石战胜”说起.《宋史•高宗本纪》:“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十一月,虞允文督建康诸军以舟师拒金主(完颜)亮于东采石,战胜却之.金主完颜亮也因此役失利而遭部下缢杀,于是金兵不得撤退,这在宋室南渡以来,可谓是振奋人心的一次大捷.消息传来,爱国将吏无不为之欢欣.于是词人也受到了莫大鼓舞,所以此篇开笔即是“雪洗虏尘静”这样的快语壮辞.“雪洗”句当然可以释为“大雪洗净战尘”,观陆游“楼船夜雪瓜洲渡”可知,但若把此“雪”理解为“雪洗”之“雪”来理解,即把“虏”所扬起的战尘扫除一定,一切归之平静,则更富有气势和声威.这句既点明了“采石战胜”的题面,作者也因“闻”此捷报而顿起“飞往前线”之念. 
可惜“风约楚云留”,风儿和云儿却把作者阻留在了此地.其中一个“楚”字,即侧面交代了自己身滞“楚地”后方的无奈.当时作者正往来于宣城、芜湖间(据宛敏灏《张孝祥年谱》),不得亲自参战.这不能不使他引为憾事.所以下两句即借闻听军号之声而抒其悲壮激烈的情怀:“何人为写悲壮,吹角古城楼?”“写”通泻,意为:不知谁在城头吹角,倾泻下来这一片悲壮的从军乐?一个“写”字既写出了鼓角声的雄壮,同时也写出了自自己胸次的沉郁.作者在同时所作的《辛已冬闻德音》诗中写道:“鞑靼奚家款附多,王师直入白沟河.…小儒不得参戎事,剩赋新诗续雅歌”,也同样表达了这种“不得参戎事”而又欲一试身手的矛盾感情.“湖海平生豪气,关塞如今风景,剪烛看吴钩”三句中,“湖海”句自抒襟怀,言自己向来即有陈登那种廓清天下的豪气壮怀,“关塞”句暗用《世说新语》中周岂页“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的典故,写出自己遥对大宋关塞所生的“恢复(中原)”之情,因而接着又写其剪烛看刀的豪迈举动.杜甫诗:“少年别有赠,含笑看吴钩”(《后出塞》),李贺诗:“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南园》),作者就借助于“看吴钩”,且是“剪烛”夜看的动作,来抒发自己杀敌建功的迫切愿望和强烈冲动.但是愿望总归只是愿望,身子却被楚云“留住,因此他就只好让自己的想象飞骋采石:“剩喜然犀处,骇浪与天浮!”“然犀”,用温峤在采石矶“然犀”的典故,一来点明地点,二来又含有把敌兵比作妖魔鬼怪之意.这两句一方面热烈歌颂采石之战的大胜,另一方面又夸张地想象采石之战的雄伟场面.据史书记载,虞允文之拒敌于采石矶,“布阵始毕,风大作”.虞命宋兵以海鳅船冲敌舟,并高呼“王师胜矣”.金人惨败,“舟中之人往往缀尸于板而死”(《续资治通鉴》卷一三五).张孝祥用“骇浪”上与“天浮”的句子来想象、再现这场战役,确有惊心动魄之感,真的是气象阔大、声势雄壮.而由于在此之前又冠以“剩喜”一词,就充分表达了他对这场大战获胜的无限喜悦,所以通观上片,它主要反映了作者“闻捷”以后的高兴,兴奋心情;不过同时,却又包含有“关塞如今风景”和“何人为写悲壮”这样的悲慨情绪.
换头几句歌颂主将虞允文的勋业,并暗写自己意欲、遥学古人大建功业的雄心壮志:“忆当年,周与谢,富春秋.小乔初嫁,香囊未解,勋业故优游.”由于采石之战是一场水战,所以词人很自然地会联想到历史上的赤壁之战与淝水之战,故而以指挥这两场大战的周瑜、谢玄来比拟、赞美虞允文.“富春秋”者,春秋鼎盛,年富力强也(周瑜大破曹军,年三十四岁;谢玄击败前秦大军,年四十一岁,故云),张孝祥以此语来赞扬虞允文(时年已五十二岁),意在颂扬他的“来日方长”和“再建奇功”;言外之意,也不无自负年少有为(其时才三十岁)、更欲大展雄图情怀在内.“小乔初嫁,香囊未解,勋业故优游”,前二句分承周、谢而来,第三句则作一总括.周郎“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的形象是人所熟知的,谢玄“少年时好佩罗香囊”(《晋书•谢玄传》),这儿又被张孝祥“融化”为“香囊未解”之句;它们都为第三句“勋业故优游”作了衬垫,意为:虞允文深得周、谢风流儒雅之余风(“小乔初嫁”、“香囊未解”即写此意),故能从容不迫、优闲自得地建立了不朽勋业.这样的形容,其实并不符合事实,周瑜并不在“小乔初嫁”的年龄指挥赤壁之战,而虞允文以文吏督战也并不“优游”,但其目的首先正在于极力歌颂英雄人物,其次又在于表达作者自己的政治抱负和生活理想.而在这后一方面,读者又清楚地看到了张孝祥和苏轼之间的类似之处.东坡在描绘火烧赤壁满江红的鏖战时,却又“忙中偷闲”地腾出手来写上“小乔初嫁”这一笔,此中正包含着他对于政治事业和个人生活这两方面的理想,也反映了相当一部分宋代士大夫文人集“建功立业”与“风流情钟”于一身的人生观.张孝祥不论为人还是词风,都深受东坡的影响,且写作此词时又正值风华正茂的年岁,所以笔之所到,自然地流出了此种“刚健含婀娜”(苏轼诗)、豪气中有柔情的情趣和笔调,但行文至此,词情又生新的转折:“赤壁矶头落照,肥水桥边衰草,渺渺唤人愁”.这三句既是由近及远的联想,又是借古讽今的暗示:周郎破贼的赤壁矶头,已是一片落日残照;谢玄杀敌的淝水桥边,也已变得荒芜不堪.这实际是暗写长江、淮河以北的广大失地,尚待恢复;而真正能振臂一呼、领导抗战如虞允文者,却实不多见,因而�
看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蝶恋花(伫倚危楼··········)柳永1.这首词的词眼是什么?2.这首词采用“曲径通幽”的表达  2020-05-21 …

《清平乐》宋.晏《清平乐》宋.晏殊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斜阳独倚西楼  2020-06-10 …

摊破浣溪沙李璟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青鸟不传云外摊破浣溪沙李璟手  2020-06-11 …

翻译: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  2020-06-11 …

综合学习及探究。(13分)“红楼选秀”节目刮起了一场“红楼风”,街头巷尾,俱谈《红楼梦》。你也参与  2020-07-28 …

《清平乐》宋.晏殊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斜阳独倚西楼,遥山洽对帘钩,人  2020-11-10 …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伫倚危  2020-11-25 …

自己写了一首诗,求高人指点外加补充尾联后半句.RT,百年风雨烟花楼,夜照大江月如钩;寒风微撼天机宫,  2020-11-26 …

凤栖梧/蝶恋花柳永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拟把疏狂图一  2020-12-22 …

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东南形胜形胜:地理形势重要B.参差十万人家参差:形容楼阁高低不齐  2020-12-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