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甲文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讨贼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固知臣伐贼,才弱敌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臣受命之

题目详情
【甲文】
    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讨贼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固知臣伐贼,才弱敌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臣受命之日,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得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愿也,而议者谓为非计.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
《选自诸葛亮《后出师表》》【注释】①并日而食:两天只能吃到一天的饭。②非计:不正确的计策。③进趋:赶快进兵。
【乙文】
    谢枋得,字君直,信州弋阳人也;为人豪爽。每观书,五行俱下,一览终身不忘性好直言一与人论古今治乱国家事必掀髯抵几跳跃自奋以忠义自任。至元二十三年,集贤学士程文海荐宋臣二十二人,以枋得为首,辞不起。又明年,行省丞相忙兀台将旨诏之。枋得曰:“上有尧、舜,下有巢、由,枋得名姓不祥,不敢赴诏。“福建行省参政魏天佑见时方以求材为急,欲荐枋得为功。及见天佑,又傲岸不为礼。天佑怒,强之而北。二十六年四月,至京师.已而病,迁悯忠寺,见壁间《曹娥碑》,泣曰:“小女子犹尔,吾岂不汝若哉!“留梦炎使医持药杂米饮进之,枋得怒曰:“吾欲死,汝乃欲生我邪?“弃之于地,终不食而死。
(选自《宋史•谢枋得传》,有删改)【注释】:①信州弋阳:今江西弋阳县②巢、由:即巢父、许由。传说中的高士。③京师:当时的大都,即今北京。④《曹娥碑》:人们为颂扬东汉投水寻父的曹娥的美德与孝行而立的石碑。⑤留梦炎:原为宋朝大臣,后投降元朝。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知臣伐贼,才弱敌也。 ②今贼疲于西,又务于东,
③以枋得为首,辞不 ④枋得名姓不祥,不敢诏。
(2)根据上下文,请在【甲文】中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
(3)熟读【乙文】中加线的句子,并加上标点符号使句子读起来通顺流畅。
    性好直言一与人论古今治乱国家事必掀髯抵几跳跃自奋以忠义自任。
(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
①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讨贼也。
②每观书,五行俱下,一览终身不忘。
(5)【甲文】提出了蜀军北伐的有利条件,请在文中找出相关句子。
(6)【乙文】中行省丞相带着圣旨征召谢枋得到朝廷做官,谢枋得是怎样的态度呢?(用原文回答)
(7)填空。
【甲文】“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讨贼也。”中的“先帝”指的是___,“贼”指的是___。
(8)江西南昌有一条路叫“叠山路”,就是为了纪念谢枋得,因为谢枋得号“叠山”。请你联系此文,说说人们为什么要纪念他。
(9)积累链接:诸葛亮为蜀汉基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请写出诸葛亮在《出师表》一文中表明自己无意功名、淡泊名利的句子。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
①句意为:本来就知道臣下要去征讨敌人,是能力微弱而敌人强大的.固:本来;
②句意为:目前敌人恰好在西面疲于对付边县的叛乱,东面又要竭力去应付孙吴的进攻.适:正好,正逢;
③句意为:把谢枋得排在第一位,他推辞不赴任.起:赴任;
④句意为:我谢枋得的姓名不吉祥,所以不敢奉诏前往.赴:前往.
(2)本题考查对文章的记诵能力.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熟记即可.
寝不安席.
(3)本题考查断句.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根据句子的朗读节奏,句子的结构,弄清句子的成分,正确的使用表点,不要把句子割裂开.
“性好直言”、“一与人论古今治乱国家事”、“必掀髯抵几”、“跳跃自奋”、“以忠义自任”均句意完整,结构上独立成句.故句子加标点是:性好直言,一与人论古今治乱国家事,必掀髯抵几,跳跃自奋,以忠义自任.
(4)本题考查翻译句子.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义为辅.
①句中重点词语有:“立”,存在.句意为:先帝考虑到蜀汉和曹贼是不能同时存在的,复兴王业不能偏安一方,所以他才把征讨曹贼的大事托付给我.
②句中重点词语有:“俱”,全,都.句意为:每次读书的时候,可以五行一齐看下来,看过一次,终身不会忘记.(意思相近即可)
(5)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即可.
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
(6)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于乙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即可.
枋得曰:“上有尧、舜,下有巢、由,枋得名姓不祥,不敢赴诏.“
(7)解答此题只许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不难作出判断.
刘备;曹操.
(8)本题实际考查的是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并从人物的性格和思想品质方面进行概括.
谢枋得蔑视权贵,嫉恶如仇,他爱国爱民,用生命和行动谱写了一首爱国得壮丽诗篇.所以,人们一直纪念他.
(9)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把握文章主旨,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于甲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即可..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答案:
(1)①固:本来;②适:正好,正逢;③起:赴任;④赴:前往.
(2)寝不安席.
(3)性好直言,一与人论古今治乱国家事,必掀髯抵几,跳跃自奋,以忠义自任.
(4)①先帝考虑到蜀汉和曹贼是不能同时存在的,复兴王业不能偏安一方,所以他才把征讨曹贼的大事托付给我.
②每次读书的时候,可以五行一齐看下来,看过一次,终身不会忘记.(意思相近即可)
(5)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
(6)枋得曰:“上有尧、舜,下有巢、由,枋得名姓不祥,不敢赴诏.”
(7)刘备;曹操.
(8)谢枋得蔑视权贵,嫉恶如仇,他爱国爱民,用生命和行动谱写了一首爱国得壮丽诗篇.所以,人们一直纪念他.
(9)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看了 甲文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苏轼认为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惟商鞅变法,不顾人言,只能骤至富强,亦召怨天下.虽得天下,旋踵而亡.  2020-05-13 …

阅读下列材料:惟商鞅变法,不顾人言,只能骤至富强,亦以召怨天下。……虽得天下,旋接踵而亡。请回答:  2020-05-13 …

材料一:治世不一道,变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巡礼者不足多.材  2020-05-17 …

惟商鞅变法,不顾人言,只能骤至富强,亦以召怨天下。……虽得天下,旋接踵而亡。有人认为秦朝灭亡的主要  2020-05-17 …

朱元璋杀胡惟庸之后下诏书说:“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不闻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  2020-06-09 …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惟商鞅变法,不顾人言,只能骤至富强,亦以召怨天下。……虽得天下,旋接踵而亡。请  2020-06-17 …

英语翻译1.惟国君穿井而汲,故无恙.2.国人既狂,反谓国君之不狂为狂,于是聚谋,共执国君,疗其狂疾  2020-06-18 …

国民之交敝也,自苛政始。苛政兴,足以病因瘁民,而尚未足以亡……惟是苛政之兴,众论不许,而主张之者,理  2020-11-27 …

朱元璋杀胡惟庸之后下诏书说:“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不闻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  2020-12-21 …

朱元璋杀胡惟庸之后下诏书说:“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不闻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  2020-12-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