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豫让论方孝孺士君子立身事主,既名知己,则当竭尽智谋,忠告善道,销患于未形,保治于未然,俾身全而主安。生为名臣,死为上鬼,垂光百世,照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豫让论
方孝孺
    士君子立身事主,既名知己,则当竭尽智谋,忠告善,销患于未形,保治于未然,俾身全而主安。生为名臣,死为上鬼,垂光百世,照耀简策,斯为美也。苟遇知己,不能扶危而未乱之先,而乃捐躯殒命于既败之后;钓名必沽誉,眩世骇俗,由君子观之,皆所不取也。
    盖尝而论之:豫让臣事智伯,及赵襄子杀智伯,让为之报仇。声名烈烈,虽愚夫愚妇,莫不知其为忠臣义士也。呜呼!让之死固忠矣,惜乎处死之道有未忠者存焉--何也?观其漆身吞炭,谓其友曰:“凡吾所为者极难,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而怀二心者也。”谓非忠可乎?及观其斩衣三跃,襄子责以不死于中行氏,而独死于智伯,让应曰:“中行氏以众人待我,我故以众人报之;知伯以国士待我,我故以国士报之。”即此而论,让有余憾矣。
    让既自谓智伯待以国土矣,国士,济国之上也。当伯请地无厌之日,纵欲荒暴之 时,为让者正宜陈力就列,谆谆然而告之日:“诸侯大夫,各安分地,无相侵夺,古之制也。今无故而取地于人,人不与,而吾之忿心必生;与之,则吾之骄心以起。忿必争,争必败;骄必傲,傲亡”。谆切恳至,语不从,再谏之,再谏不从,三谏之。三谏不从,移其伏剑之死,死于是日。伯虽顽冥不灵,感其至诚,庶几复悟。和韩、魏,赵围,保全智宗,守其祭祀。若然,则让虽死犹生也,岂不胜于斩衣而死平?
    让于此时,曾无一语开悟主心,视伯之危亡,犹越人视秦人之肥瘠也。袖手旁观,坐待成败,国士之报,曾若是乎?智伯既死,而乃不血气之悻悻,甘自附于刺客之流。何足道哉?何足道哉!虽然,以国土而论,豫让固不足以当矣;彼朝为仇敌,暮为君臣,腆然而自得者,又让之罪人也。噫!
(有删节)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A.忠告善 道:同“导”,引导
B.盖尝而论之 因:趁机
C.赵围 释:解除
D.而乃不血气之悻悻 胜:能承受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A.豫让本来是中行氏的部下,后投身为智伯的臣子。中行氏和智伯以不同的态度对待豫让,豫让也以不同的态度予以回报。
B.方孝孺认为,豫让听任智伯请地无厌、纵欲荒暴,却不能帮助智伯“销患于无形”,他的处事之道也有不忠的地方。
C.方孝孺认为豫让为给智伯报仇,心甘情愿地加入刺客行列,没能杀死赵襄子,只能斩衣而死,根本不配被称为国士。
D.豫让之所以漆身吞炭,甚至不惜以死来为智伯报仇,除了要报答智伯的知遇之恩外,也是为了以其忠义来教育后人。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当伯请地无厌之日,纵欲荒暴之 时,为让者正宜陈力就列。
②让于此时,曾无一语开悟主心,视伯之危亡,犹越人视秦人之肥瘠也。
(4)请从正反两个方面概述作者对豫让以死报智伯这一行为的评价。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B     我曾持这样的观点来评论豫让.因:根据,凭借.
(2)C“没能杀死赵襄子,只能斩衣而死,根本不配被称为国士.”错误,方孝孺之所以认为豫让不配被称为国士,是因为豫让“不能扶危为未乱之先”,却“袖手旁观,坐待成败”.原文为“让于此时,曾无一语开悟主心,视伯之危亡,犹越人视秦人之肥瘠也.袖手旁观,坐待成败,国士之报,曾若是乎?智伯既死,而乃不胜血气之悻悻,甘自附于刺客之流.何足道哉?”
(3)①“厌”,满足;“荒暴”,荒淫暴虐;“陈力就列”,正应该展现才能履行职责.译文为:当智伯索求土地而永不满足的日子,放纵情欲、荒淫暴虐的时候,做为豫让,正应该展现才能履行职责.
②“于此时”,在这个时候;“视伯之危亡” ,眼看着智伯有危险以至灭亡;“曾”,竟.译文为:豫让在这个时候,竟无一句话来启发开导主君的心智,眼看着智伯有危险以至灭亡,好似越国人看着秦国的人不管是肥是瘦一样.
(4)题干要求从正反两方面加以概括.应该从方孝孺对豫让的肯定和否定切入,结合文章最后一小节可以得出答案.

答案:
(1)B
(2)C
(3)①当智伯索求土地而永不满足的日子,放纵情欲、荒淫暴虐的时候,做为豫让,正应该展现才能履行职责.
②豫让在这个时候,竟无一句话来启发开导主君的心智,眼看着智伯有危险以至灭亡,好似越国人看着秦国的人不管是肥是瘦一样.
(4)方孝孺肯定豫让为智伯而死的行为是忠的表现;但是否定豫让为智伯死后报仇是正确的尽忠之道.

参考译文:
君子修身立德,奉事主君,既然称为君主的知己,就应该竭尽自己 的智谋,提出忠诚的劝告,把祸患消解在没有形成之时,保障安定于不出灾难之前,既使自身得以保全而主君也能平安.这样,活着作为名臣,死了也能成为高尚的英灵,百代流传光辉,照耀在史籍典册之中,这才是美好的啊.倘若遇到知己的主君,不能在未乱之前挽救危机,而只是在已经失败之后牺牲生 命.以此来沽名钓誉,借以迷惑世间并夸耀于世俗之人.从君子的眼光看来,都是很不足取的.
我曾持这样的观点来评论豫让.豫让以家臣的身份来侍奉智伯,等到赵襄子杀了智伯以后,豫让为他报仇,忠义的声名显赫,即使是愚昧的男子和无知的妇女,也没有谁不知道他是忠臣义士.唉!豫让的死应该是忠心的了,可惜,他选择牺牲的方式还存在有不能称为忠心的地方.为什么呢?试看他用漆涂身体改变容貌,吞食炭块改变声音后,对友人说:“我所做的都是极其艰难的事,我将以此来使天下后世为人臣而怀二心的人感到惭愧.”能说这不是忠心吗?但看到他三次跳跃劈斩赵襄子的衣服刺杀时,赵襄子责问他为什么不替中行氏而死,却单单替智伯而死;豫让回答说:“中行氏用对待普通人的态度来待我,我因此也用普通人的态度来回报他;智伯用对待国士的态度来待我,我所以用国士的行为来报答他.”就只从这一点来分析,豫让是死而有余憾的.
豫让既然自己说智伯以国士对待他,国土就是救国之士.当智伯索求土地而贪心不已之日,纵欲肆暴之时,做为国士的豫让,正应该拿出自己的能力站在应有的位置上,把话说得谆谆亲切而态度又极其诚恳,劝谏不听,就第二次劝谏,第二次劝谏不听,就第三次劝谏他.三次劝谏如果还不听从,把那事后的“伏剑而死”挪到这个时候来死.智伯纵然是冥顽不灵,也会为他的至诚所感动,很可能会醒悟过来的.这样一来就会与韩、魏和好,解除赵国的围困,保全了智氏的宗族,使其世世代代保持祭祀祖先的礼仪.如能像这样,那么,豫让即使死了也会像活着一样让人怀念,难道这不胜过刺杀他人衣服后再自尽吗?
可是,豫让当时竟无一句话来启发开导主君的心智,眼看着智伯有危险以至灭亡,好似越国人看着秦国的人不管是肥是瘦一样.袖手旁观,坐等胜败,所谓“国士”的报答,能是这样的吗?待到智伯已经死了,才气愤得控制不住自己的血气,甘心把自己当作刺客之类的人,这有什么可称道的,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啊!虽然这样,以“国士”的标准来衡量,豫让固然是承当不起的;但是那种早上还是仇敌,到了晚上就成了君臣,并且腆着面孔而自鸣得意的人,又成为豫让的罪人了.唉!
看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1、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是谁写的.2、读而未晓则思,思而未晓则读,又是谁写的.3、怛患不读书,不患  2020-05-21 …

谁知道这两句话的说明方法和表达作用,1.若只印二三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2.不  2020-05-23 …

古人各成一家,业已传名而去。后人不得不兼综条贯,相题行事。虽才力笔性,各有所宜,未容勉强;然宁藏拙  2020-06-21 …

三角函数题如果弓形得弧所对得圆心角为π/3,恭喜得弧长未2cm,则弓形面积是A.2π/2-√3B.  2020-07-02 …

三角函数题如果弓形得弧所对得圆心角为π/3,恭喜得弧长未2cm,则弓形面积是A.2π/2-√3B.  2020-07-31 …

阅读下面三段文字,完成下列各题。(甲)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  2020-11-19 …

古文翻译1仁义者,自完之道也,非进取之术也.2行百里者,半于九十.3日中则移,月满则亏,物盛则衰.4  2020-12-08 …

阅读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古法采草药多用二月、八月,此殊未当。但二月草已芽,八月苗未枯,采掇者易辨识耳  2020-12-09 …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古法采草药多用二月八月,此殊未当。但二月草已芽,八月苗未枯,采掇者易辨识耳,  2020-12-10 …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中国、埃塞俄比亚、西班牙等国都发生了反抗法西斯的局部战争,这些战争之所以未能遏制  2020-12-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