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有一个是士大夫因分祭肉而生气,好像是东汉的.因此还得了一个雅号.他是谁?不是东方朔,因为要用秤分,所以生气,觉得是侮辱,不记得名字了。

题目详情
有一个是士大夫因分祭肉而生气,好像是东汉的.因此还得了一个雅号.他是谁?
不是东方朔,因为要用秤分,所以生气,觉得是侮辱,不记得名字了。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你说的这个,不是别人,正是孔子.时代当然就不是东汉了,是东周.故事是这样的,要从孔子在鲁国首次从政开始.
孔子在鲁国从政,以司寇身份代理相事,干得有声有色,公元前498年,孔子策划的一个重要事件“堕三都”不幸失败,这改变了孔子为政的命运.
  原来春秋中后期,鲁国有三种政治势力,一是鲁定公代表的公室,二是“三桓”代表的贵族,三是家臣势力.鲁定公受制于“三桓”,“三桓”又受制于家臣.鲁定公希望削弱“三桓”,“三桓”希望打击家臣.孔子就想利用这种矛盾,拆毁“三桓”家臣据以叛乱的三个城堡,并借此抑制“三桓”.但计划失败,孔子和鲁定公遭受打击.“三桓”对孔子有了戒心,联合对付孔子和鲁定公,再度把持国政.
  第二年,即公元前497年,齐国送来歌舞美女80人,骏马120匹,诱使鲁国君臣沉湎于声色犬马之中.鲁定公由此不问朝政,怠于国事.
  子路看到这种情况,劝孔子辞职,一走了之.孔子心存幻想,坚持再等等看.因为马上就是郊祭的日子,如果郊祭后仍能按“礼”的规定,把祭肉分给大夫,孔子还打算留下来.
  结果让孔子非常失望,他没有分到祭肉.孔子是个通达的人,深知“合则留不合则去”,于是率领众弟子辞官别鲁.临行之际,孔子以独特方式表达了对鲁国的留恋与热爱:“迟迟吾行也,去父母国之道也.”一步九回头,迟迟不肯离去.
看了 有一个是士大夫因分祭肉而生气...的网友还看了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