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魂魄犹在江山图范曾当一个时代的艺术整体奔向浑浑噩噩的时候,需要圣洁的艺术;而艺术风貌整体堕入轻佻时,需要凝重的艺术,这正是李可染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魂魄犹在江山图
范曾
    当一个时代的艺术整体奔向浑浑噩噩的时候,需要圣洁的艺术;而艺术风貌整体堕入轻佻时,需要凝重的艺术,这正是李可染适时而生的缘由。
    当可染先生沉浸于自己宁寂而庄严的心灵王国的时候,他趋近的美便与教养合而为一。他的作品陶冶了整个一代人,还将千秋万代地陶冶下去。艺术的助人伦、成教化,在潜移默化之中使人们心悦诚服地趋向社会的崇高,可染先生的艺术正是如此内在地激励着人们的心灵。
    可染是一位深具艺术理念的大师,然而当这种理念进入可染的审美时,大地山河与精神是那样地天然合拍,那样地不假说教,使人觉得他的理念和审美在山川林壑、飞瀑流泉中不期而遇,那是最融洽最自然的流露。
    可染先生生活于一个风云动荡的时代,他当然有关心国家民族命运和服务于时代的直接的一面,如抗日烽烟中他的作品体现了一位卓越艺术家的爱国良知。然而可染先生也同样有着纯洁心灵、表达一己情怀的一面,这时的可染先生的画,是心灵与广宇的邂逅,当审美与自然融而为一的时候,他的精神升腾到一个清明而纯净的、不染凡尘的境界,这对于一个山水画家来说是何等难得。
    可染先生当然是不世的天才,他的“生而知之”透露出他异乎常人的语言方式。这是一种只可有一不可有二的语言方式,一种极具个性化的符号,它的存在表现了先生俯仰天地、浩然长叹的襟怀。当然可染先生知道自己有“生而知之”的本能,但凭着他更深邃的智慧,认识到它的不可靠,或者他甚至看到一些恃一曲之才而毁掉自己艺术的聪明人,当昙花一现的时节过去之后,留下的是残枝败叶。
    可染先生告诉我,他年轻时作画极快,有一次到一位朋友家,朋友留可染作画,可染不允。忽然一阵敲门声,远客来归,主人越过天井开门,寒暄,回到画室时,可染却已画毕,主人大为赞叹,以为神来之笔,先生亦颇自喜。先生说完这段故事后,告诉我,多年之后,他才警然有悟,必须力矫这样的用笔。先生还告诉我,他少年时有一位极富才华的朋友,写给他的信,毛笔字的稚拙天真、浑厚朴雅使他有一种不可言喻的内心的感动。这感动是如此地刻骨铭心,谈到此事时,先生的表情竟显得那样地庄肃和神往。
    可染先生好学而敏求,这是他“苦学派”的唯一解释,苦学者不意味着枯涩无味地下笨功夫。我曾有幸上可染先生的书法课,他不强求碑帖的选择。我选了一本礼器碑,他说要平心静气地读碑,知其间架,重其用笔,悟其风神,能于此三者有所悟,则去书道不远矣。书法课上,可染先生不喜欢一挥而就式的所谓笔动心不动、麻木不仁的写字习气。
    可染先生于书法所下功夫可谓焚膏继晷,30多岁时的风华婉转至50岁后一扫而空,无丝毫泥古、媚俗、求奇、矫饰、市井、乡愿……一切的书画艺术可恶的痕迹与可染先生的书法格格不入,近之则畏,远之则敬。
有一次说到线,可染先生联想起京剧,他说一个卓越的京剧演员会将每一个字送到听众的耳中,其原因很多,但其中一点是他会把中国字的声母和韵母前后慢慢吐出,名角能控制声调的每一丝变化,这和用笔是一个道理,我恍然大悟,又想起每逢新年联欢,李可染可能会拉一下二胡,那真是铿锵老辣、苍凉哀婉的高度统一,这其中固然有先生青年时代国家山河破碎的难伸孤愤,也有先生倔强不拔的满怀壮志。
    先生称自己是“困而知之”,人们不要以为可染先生当真为自己才情不逮而困。可染先生的“困”是他推动中国画史这座沉重的列车所需的移山心力,他要弘扬的是中华文化所素有的伟岸与高华,他极端鄙弃浮光掠影的、油腔滑调的、市侩的艺术。这神圣的自尊支撑着他博大的灵魂。
    可染先生通过自己不朽的笔墨所倾诉的爱恋,感动了全世界。这是可染先生的山水画不可取代的历史地位和时代精神。走向现代,可染先生已为我们作出了杰出的榜样,和那些食西方剩菜残羹的光怪陆离的艺术不同,可染先生所开启的是宏门正学,而不是旁门左道。
(选自范曾《魂魄犹在江山图》,有删改)(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___
A.李可染先生生活的时代,整体的绘画艺术陷入了躁动、迷惘、混乱、轻浮和功利的泥沼,这更凸显了可染先生及其艺术追求的意义。
B.可染先生的“生而知之”,不仅表现在艺术风格上,也表现在他的语言表达上,而且这二者有其内在的一致性。
C.可染先生凭着深邃的智慧,敏锐地看到先天禀赋的不可靠,因为那些仅凭天赋红极一时的人物,其作品都不免趋时媚世、浮躁功利,难登大雅之堂。
D.由京剧名角的唱腔和李可染演奏的二胡,作者领悟到,从事书画艺术也应以从容、平和的心态关注每一个细节的表现效果,并做到自如控制细节。
E.“食西方剩菜残羹”批评的是当代中国绘画艺术发展严重滞后的所学到的仅仅是西方绘画中那些已经过时的技巧和手法,而并非时下流行的“新潮流”。
(2)作者写李可染先生在朋友家作画和感动于老友信上的字迹这两件事,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作者说“可染是一位深具艺术理念的大师”。请简要说明其“艺术理念”的具体内容。
(4)孔子说,人有“生而知之者,学而知之者,困而知之者”三类。李可染先生属于其中的哪一类?请结合原文,谈谈你的理解。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B.“不仅表现在艺术风格上,也表现在他的语言表达上”分析错误,原文中的“语言方式”指的并不是一般语言文学中的语言表达,而是指绘画风格.两者不能并列,更不是递进关系.C.“作品都不免趋时媚世、浮躁功利,难登大雅之堂.”概括分析过于绝对,且文中并没有“难登大雅之堂”之意.E.“那些已经过时的技巧和手法,而并非时下流行的新潮流”分析错误.“食西方剩菜残羹”指的是只学到了西方艺术的表面技巧,没有领会其灵魂,而且没有看到西方艺术和东方艺术的共性.
(2)解答本题,先分析这两段话的主要内容,然后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去解答.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是:分析文章中议论抒情的语句.一般地说,记叙文中插入议论抒情是为了更鲜明地表现中心思想,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因此.抓住文中画龙点睛的议论抒情句,可以很顺利地找到全文的中心.如果我们找出文中的议论抒情句,作者的创作意图也就明白地显示出来了.
(3)解答此类题要遵循,一个原则 、两个观念、  三个步骤.①一个原则:忠于原文.简答题答案源于文本,不可凭空去想.②两个观念:一是整体观念.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二是联系观念.联系全文,联系主题.③三个步骤:第一步:速读文章,了解大意;第二步:根据试题,精读文章;第三步:根据原文,结合题目,巧妙作答.
(4)回答此类题的前提是对文章内容有准确的理解,尤其要注意两点:①是尽可能用原文的词语作归纳.②是防止要点遗漏,要点遗漏,答案不完整.防止方法:①是对相关文字作层次分析;②是注意按分值踩点得分,如分值为8分的题要点一般不能少于四个,4分题一般不能少于两个.

答案:
(1)AD 
(2)①从年轻时的“颇自喜”到后来的“警然有悟”“感动”,前后对比,具体展现了可染先生的成长过程.
②具体形象地表现了可染先生追求圣洁、凝重,崇尚自然、融洽的艺术风格和艺术理想.
③结构上,承上启下,一方面承接上文,形象地表现可染的“不世之才”;另一方面开启下文,引出“敏而好学”的内容.(意思对即可)
(3)①一方面要关心国家民族命运和服务于时代,另一方面要用纯洁的心灵表达一己情怀,必须把二者融而为一.
②在艺术创作中,完全依靠天赋是危险而且短视的行为,必须刻苦勤奋、坚持不懈.
③应继承和弘扬本民族优秀的文化艺术传统,反对市侩艺术.(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4)示例:
观点一:李可染先生属于“生而知之者”.
①拥有异于常人的艺术天赋;②极富才华,作画极快,常有神来之笔;
③具有深邃的智慧和更高远的追求.
观点二:李可染先生属于“学而知之者”.
①好学而敏求,讲求悟道、循法;②刻苦勤奋,注重细节,毫不懈怠;
③不泥古、媚俗、求奇,自成一格.
观点三:李可染先生属于“困而知之者”.
①把推动中国绘画不断健康发展作为追求目标;②以弘扬中华文化的伟岸与高华为己任;
③努力使自己的笔墨成为艺术的永恒和不朽.(意思对即可)
看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关于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原子核全部衰变所需时间的一半B.原子核有半数发生  2020-04-05 …

王师傅位三位客户安装空调,若往返时间计算在内,甲客户需要40分钟,乙客户需要一小时,丙客户需要70  2020-04-11 …

轮船顺水航行40千米所需时间和逆水航行30千米所需要的时间之和恰好等于在静水中航行70千米所需的时  2020-05-13 …

甲乙丙三人合作一件工程,已知乙独做所需的时间是甲丙合作所需时间的2倍,丙独做所需时间是甲乙合作所需  2020-05-23 …

在使用清洁剂的时候可以把清洁剂直接喷到液晶显示器屏幕上。  2020-05-31 …

下列时间接近于1s的是正在赛跑的运动员心脏跳动一次所需的时间人完成一次正常呼吸所需的时间人登上一层  2020-06-18 …

将物体竖直向上抛出,设空气阻力大小不变,则物体上升到最高点所需的时间与由最高点落回原处所需时间相比较  2020-10-30 …

大小两部抽水机给一块地浇水,两部合浇2小时后,有小抽水机继续工作1小时完成,已知小抽水机独浇这块地所  2020-11-10 …

(2014•内江模拟)某银行柜台有服务窗口①,假设顾客在此办理业务所需的时间互相独立,且都是整数分钟  2020-11-12 …

下列活动所需的时间约为10s的是()A.学生正常吃一顿午饭所需的时间B.心脏跳动一次所需的时间C.运  2020-11-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