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叶适,字正则,温州永嘉人。为文藻思英发。擢淳熙五年进士第二人,授平江节度推官。尝荐陈傅良等三十四人于丞相,后皆召用,时称得人。会朱熹除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叶适,字正则,温州永嘉人。为文藻思英发。擢淳熙五年进士第二人,授平江节度推官。尝荐陈傅良等三十四人于丞相,后皆召用,时称得人。会朱熹除兵部郎官,未就职,为侍郎林栗所劾。适上疏争曰:“栗劾熹罪无一实者,栗为侍从,无以达陛下之德意志虑,而更袭用郑丙、陈贾密相付授之说,以道学为大罪,文致语言,逐去一熹,自此善良受祸,何所不有!伏望摧折暴横,以扶善类。”疏入不报。
    知建康府。适谓三国孙氏尝以江北守江,自南唐以来始失之;乃请于朝,乞节制江北诸州。及金兵大入,一日,有二骑举旗若将渡者,淮民仓皇争斫舟缆,覆溺者众,建康震动。适谓人心一摇,不可复制,惟劫砦南人所长,乃募市井悍少并帐下愿行者,得二百人,使采石将徐纬统以往。夜过半遇金人蔽茅苇中射之应弦而倒矢尽挥刀以前金人皆错愕不进黎明知我军寡来追则已在舟中矣复命石跋、定山之人劫敌营,得其俘馘以归。金解和州围,退屯瓜步,城中始安。又遣石斌贤渡宣化,夏侯成等分道而往,所向皆捷。金自滁州遁去。时羽檄旁午,而适治事如平时,军须皆从官给,民以不扰。淮民渡江有舟,次止有寺,给钱饷米,其来如归。
    兵退,进江淮制置使,措置屯田,遂上堡坞之议。初,淮民被兵惊散,日不自保。适遂于墟落数十里内,依山水险要为堡坞,使复业以守,春夏散耕,秋冬入堡,凡四十七处。又度沿江地创三大堡:石跋则屏蔽采石,定山则屏蔽靖安,瓜步则屏蔽东阳、下蜀。每堡以二千家为率,教之习射。无事则戍,以五百人一将。有警则增募新兵及抽摘诸州禁军二千人,并堡坞内居民,通为四千五百人,共相守戍。而制司于每岁防秋,别募死士千人,以为劫砦焚粮之用。
    嘉定十六年,卒,年七十四。赠光禄大夫,谥文定。
(选自《宋史•叶适传》,有删改)【注释】①馘:guò,古代战争中割取敌人的左耳以计数献功。②旁午:bàng wǔ,纵横交错,形容事务繁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___。
A.夜过半/遇金人蔽茅苇中/射之/应弦而倒/矢尽/挥刀以前/金人皆错愕不进/黎明/知我军寡来追/则已在舟中矣/
B.夜过半/遇金人蔽茅苇中/射之/应弦而倒/矢尽挥刀/以前金人皆错愕不进/黎明/知我军寡/来追/则已在舟中矣/
C.夜过半/遇金人/蔽茅苇中射之/应弦而倒/矢尽/挥刀以前/金人皆错愕不进/黎明/知我军寡来追/则已在舟中矣/
D.夜过半/遇金人/蔽茅苇中射之/应弦而倒/矢尽挥刀/以前金人皆错愕不进/黎明/知我军寡/来追/则已在舟中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A.丞相是古代官名,一般指皇帝下面的最高长官,专门协助皇帝进行官吏的选拔。
B.上疏是封建时代臣下以文书的形式向皇帝分条陈述事情、提出建议的一种行为。
C.羽檄是古代军中征召、声讨所用的文书,上插鸟羽以示情况紧急,必须迅速传递。
D.屯田是古代封建政府利用兵士和农民垦种荒地以取得军队给养和税粮的措施。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A.朱熹无端遭到侍郎林栗弹劾,叶适挺身而出,为其辩护,并严斥林栗渎职怠责以及郑丙、陈贾以“道学”为名诬告陷害朱熹的丑恶行径。
B.叶适主政建康时,金兵大举入侵,淮城百姓非常害怕,曾因见到两名金国骑兵举旗像要渡河而恐惧忙乱,争相逃命,许多人因船翻而溺水。
C.叶适在与金兵对阵时,运筹帷幄,周密布置,善出奇兵,频频告捷,显示了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同时由官府提供军中所需,不干扰百姓。
D.击退金兵以后,叶适因地制宜,实行堡坞屯田制,共建堡坞47处,又沿江建立了石跋、定山、瓜步三大堡,实施军民联防策略,巩固了边防。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伏望摧折暴横,以扶善类。
②适谓三国孙氏尝以江北守江,自南唐以来始失之;乃请于朝,乞节制江北诸州。
③淮民渡江有舟,次止有寺,给钱饷米,其来如归。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C  “金人”为名词,作“遇”的宾语,其后断句,排除A、B;“前”是动词,“挥刀”作状语修饰“前”,中间不断句,排除D.句子翻译为:到了半夜,遇到金人,隐蔽中茅草中射击金人,金人应声而倒,箭射光了...
看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的网友还看了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