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下列各题。水调歌头•把酒对斜日杨炎正①把酒对斜日,无语问西风。胭脂何事,都做颜色染芙蓉。放眼暮江千顷,中有离愁万斛,无处落征鸿。

题目详情
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下列各题。
水调歌头•把酒对斜日
杨炎正①
    把酒对斜日,无语问西风。胭脂何事,都做颜色染芙蓉。放眼暮江千顷,中有离愁万斛,无处落征鸿。天在阑干角,人倚醉醒中。
    千万里,江南北,浙西东。吾生如寄,尚想三径菊花丛。谁是中州豪杰,借我五湖舟楫②,去作钓鱼翁。故国且回首,此意莫匆匆。
【注】①杨炎正是一位力主抗金的志士,由于南宋统治者推行投降政策,他的才能、抱负得不到施展。②五湖舟楫:传说范蠡助越灭吴后,弃官归隐,泛舟于五湖之上。
(1)下列对词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___
A.起首两句,轻描淡写愁态,夕阳西斜,词人手持酒杯,临风怀想,突发奇问。斜日,实写景物,点明时间。
B.“胭脂”两句,以乐景衬哀情,写词人问西风:为什么你把所有的胭脂都做了颜料去染秋荷了,染得它这样红?以此反衬愁怀,颇为沉郁。
C.“暮江千顷”句,借景抒情,营造出的朦胧凄迷之意境,烘托了词人的愁绪。
D.上片第六句以“万斛”之江水写愁,使用借代手法,将抽象无形之愁写得形象生动可感,表现愁情之多。
E.“尚想三径菊花丛”化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诗意,寄寓田园之思。
(2)整首词抒发了词人哪些复杂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分析。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C.“朦胧凄迷之意境”错误,“暮江千顷”极言傍晚的千顷大江,应是空旷辽远的意境;D.“借代”错误,“离愁万斛”把愁情具体化,可用“斛”来称量,并冠以“万”字,应是比喻兼夸张手法;故选CD.
(2)本题要求概括诗歌的思想感情,应结合诗句的重点词提炼,可抓“斜日”的寓意,得出作者对时光和年华的慨叹;“谁是中州豪杰”表达有才不见用,有志无法伸;“三径菊花”“五湖舟楫”借用典故,传达归隐的无奈;“千万里”“人倚醉醒中”写远离家乡,漂泊颠沛之苦情;“故国”“此意”及注解抒写力主抗金的志向.可就此整理作答.

答案:
(1)CD
(2)①岁月蹉跎、青春不驻之悲慨.起首两句,夕阳西斜,词人手持酒杯,临风怀想,突发奇问.斜日,虚写年华流逝之意,暗寓岁月蹉跎、青春不再之感慨.
②怀才不遇,报国无门、壮志难酬之愁思.诗人愤然发问:谁是国中豪杰?答语显然:国中豪杰舍我其谁!而英雄又何处可用武? 抒发了报国无门之悲愤.
③欲归隐田园之心情.词人“尚想三径菊花丛”,“借我五湖舟楫”,愿效法范蠡大夫,做个钓鱼隐士.把退隐心情表现得委婉有致而又酣畅淋漓.
④离别故土的愁绪.下片“千万里,江南北,浙西东”三句,词人自言其人生道路:客游他乡,披风戴雨,萍踪浪迹,飘泊不定,由此发出人生如寄之感叹.
⑤对故国山河的无限眷恋之情.诗人回首故国,“此意莫匆匆”,还是希望能够为国效力,收复失地,以此表达出对故国山河的无限眷恋之情.(1点2分,答出三点得6分.)

译文:
      夕阳西斜,手持酒杯,临风问西风:为什么所有的胭脂都做了颜料去染秋荷了.放眼望去,千顷大江,又值黄昏,离愁满江,竟连飞鸿立足栖息的地方都没有.暮色苍茫,唯有阑干的一角还可见一线天光;倚着阑干,愁怀难遣.
      客游千里之外的他乡,飘泊不定;生命短促,就像暂时寄居在人世间一样,依然想起三径菊花丛.谁是国中豪杰,愿效法范蠡大夫,做个钓鱼隐士.回首看故国,充满无尽眷恋.
 
赏析:
      《水调歌头把酒对斜日》是南宋词人杨炎正的作品,是首感怀秋日的词.词的上片,写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之愁思,悲壮而沉郁.下片,词人即调转笔锋,着重刻画报国与归田的心理矛盾.开合张弛,忽纵忽擒.
      杨炎正是一位力主抗金的志士,由于统治者推行不抵抗政策,他的卓越才能、远大抱负无从施展.这首词通过对自家身世的倾诉,来表达他那忧国忧民的爱国热情.真实地表现了他那种感时抚事、郁郁不得志的心理活动.虽然这首词哀怨伤感是主要氛围,但作者并非完全消沉,一蹶不振.全词立意炼句不同一般,豪放、沉郁而又风姿卓约,艺术上有其特殊之处.
      词的上片,写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之愁思,悲壮而沉郁.起首两句,轻描淡写愁态,夕阳西斜,词人手持酒杯,临风怀想,突发奇问.斜日,除了实写景物,点明时间外,同时还有虚写年华流逝之意,暗寓岁月蹉跎、青春不再的感慨.无语问西风,谓所问出之于心而不宣之于口.所问者西风,除了点明秋令外,也有与上句的斜日同一寓意.这两句是对仗,使人不觉.接下来胭脂两句,自然是发问的内容.
      芙蓉是荷花,这里指秋荷.梁昭明太子《芙蓉赋》说它初荣夏芬,晚花秋曜.花色红艳,所以词人问西风:为什么(你把)所有的胭脂都做了颜料去染秋荷了(染得它这样红)?正如东风是春花的主宰一样,西风也是秋花的主宰,至少词人在这里是这样认为的.这一问自然是怪诞而无理.又何以有此一问?
      词人来到江边,见秋江上满眼芙蓉,红艳夺目,与其时自家心境大相径庭,所以心里嘀咕,产生了这样奇怪的想头,正如伤春的人,责怪花开鸟鸣,可谓推陈出新之笔,以此暗写愁怀,颇为沉郁.放眼暮江千顷句,补出上文见芙蓉时己在江边,不疏不漏,暮字又回应斜日.这千顷大江,中有离愁万斛,无处落征鸿,转出写愁正题.以往文人写愁,方式较多:李煜以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喻之;贺铸以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青玉案》)喻之;李清照以双溪舴艋舟,载不动(《武陵春》)喻之;皆构思新颖,设想奇特.这里,词人化用庾信谁知一寸心,乃有万斛愁(《愁赋》)句,以万斛言愁之可量,量而不尽,使抽象无形之愁,化为形象具体之物,比喻妥贴、生动.紧接着无处一句,再次极言愁之多,强化愁情:离愁满江,竟连飞鸟立足栖息的地方都没有,何况人呢?愁之无边无际,由此可以想见,真是凄恻悲凉至极.这一句在上面两句的形象比拟基础上对愁情加以浓笔重抹,直至写足写透.以上七句,分作四层写壮志未酬之愁情.
      从淡笔轻写到暗笔意写,再转为明笔直写,最后又加以浓笔重写,层层递进,层层渲染.在这淡浓、明暗的映衬中,愁情愈发显得强烈、鲜明.当时,词人已三十四岁了,仍然是一介布衣.满腹经世之才,无处施展,的确使人愁肠寸断.这种报国欲死无战场的悲壮沉郁之情,至此淋漓尽致,达到高潮.于是在笔墨酣畅之后,词人又出以淡笔,使语气变得平缓.
      天在阑干角,人倚醉醒中:暮色苍茫,唯有阑干的一角还可见一线天光;倚着阑干,愁怀难遣.醉醒中,非醉非醒、似醉仍醒的状态,是把酒浇愁(醉)而后放眼观物(醒)情貌的捏合,与东坡《江城子》词梦中了了醉中醒句所说的相近.词人饮酒之所以醉,是由于内心积郁,愁肠百结;而仍醒,是因为胸中块垒难平,壮志未酬.两句一边收束上片的离愁别绪,一边又启下片的心理矛盾.结构上显得变化多端,感情上也顿挫有致,视象上又现出一幅落拓志士的绝妙画图.
      下片,词人即调转笔锋,着重刻画报国与归田的心理矛盾.开合张弛,忽纵忽擒.首先是过片三句承接上片意脉,由词人自言其人生道路:客游他乡,披风戴雨,萍踪浪迹,飘泊不定;接着,由此发出人生如寄的感叹,化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诗意,寄寓田园之思.并且紧跟问句,愤然发问:谁是国中豪杰?答语显然:国中豪杰舍我其谁!而英雄又何处可用武?词人无奈地说:请借我浪迹江湖的舟楫;我愿效法范蠡大夫,做个钓鱼隐士.把退隐心情表现得委婉有致而又酣畅淋漓,渲染得十分饱满.
      这几句真实反映了词人遭受了人生的种种挫折,抱负未得施展,理想不能实现,从而憔悴失意,无可奈何的苦衷.《水调歌头登多景楼》一词有可怜报国无路,空白一分头、此意仗江月,分付与沙鸥,坦露的也正是这种思想.这种思想在当时的爱国志士中带有普遍性和典型性.辛弃疾与之唱和的词中就有倦游欲去江上,手种桔千头.这些发自内心深处的感慨和悲愤,饱含着多少辛酸苦辣.最后两句,笔调顿挫.在那股去国离家,退隐田园的感情洪流奔腾汹涌之时,骤然放下闸门.从而强烈表现了词人立志报效国家的拳拳之心;倾吐了对故国山河的无限眷恋;形象生动地再现了词人既欲摆脱一切,又彷徨无地的心态,以及憨厚、忠悃的性情.它与屈原忽临睨夫旧乡,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离骚》)的爱国精神一脉相承.
看了 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一首宋...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阅读《把笑脸带回家》,回答后面问题。把笑脸带回家三年前的一天,我考高中,分数不够,要交八千元。正在  2020-04-08 …

乡愁,阅读《乡愁》阅读答案!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  2020-06-04 …

武陵春最后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句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把愁比作大石头,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具体,  2020-06-09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后面题目。梅花二首苏轼其一春来幽谷水潺潺,灼烁梅花草棘间。一夜东风吹石裂  2020-06-21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泊歙浦方岳此路难为别,丹枫似去年。人行秋色里,雁落客愁边。霜月倚寒渚,  2020-06-27 …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泊歙浦方岳此路难为别,丹枫似去年。人行秋色里,雁落客愁边。霜月倚寒渚  2020-07-06 …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泊歙浦①[宋]方岳此路难为别,丹枫似去年。人行秋色里,雁落客  2020-07-06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我寄愁心与明月",李白应何而愁,有愁不向人当面说,却要“与明月”,又  2020-07-26 …

课内语段阅读落难的王子有一个王子,生性多愁善感,最听不得悲惨的故事。每当左右向他禀告天灾人祸的消息,  2020-11-02 …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小题。泊歙浦方岳此路难为别,丹枫似去年。人行秋色里,雁落客愁边。霜月倚寒渚阅读下  2020-11-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