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鞅少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座为中庶子。公叔座知其贤,未及进。会座病。魏惠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鞅少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座为中庶子。公叔座知其贤,未及进。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曰:“公叔病有如不可讳,將奈社稷何?”公叔曰:“座之中庶子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嘿然。王且去,座屏人言曰:“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王许诺而去。公叔座召鞅谢曰:“今者王问可以为相者,我言若,王色不许我。我方先君后臣,因谓王即弗用鞅,当杀之,王许我。汝可疾去矣,且见禽。”鞅曰:“彼王不能用君之言任臣,又安能用君之言杀臣乎?”卒不去。惠王既去,而谓左右曰:“公叔病甚,悲乎,欲令寡人以国听公孙鞅也,岂不悖哉!”

  公叔既死,公孙鞅闻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将修缪公之业,东复侵地,乃遂西入秦,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孝公既见卫鞅,语事良久,孝公时时睡,弗听。罢而孝公怒景监曰:“子之客妄人耳,安足用邪!”景监以让卫鞅。卫鞅曰:“吾说公以帝道,其志不开悟矣。”后五日,复求见鞅。鞅复见孝公,益愈,然而未中旨。罢而孝公复让景监,景监亦让鞅。鞅曰:“吾说公以王道而未入也。请复见鞅。”鞅复见孝公,孝公善之而未用也。罢而去。孝公谓景监曰:“汝客善,可与语矣。”鞅曰:“吾说公以霸道,其意欲用之矣。诚复见我,我知之矣。”卫鞅复见孝公。公与语,不自知膝之前于席也。语数日不厌。景监曰:“子何以中吾君?吾君之欢甚也。”鞅曰:“吾说君以帝王之道比三代,而君曰:‘久远,吾不能待。且贤君者,各及其身显名天下,安能邑邑待数十百年以成帝王乎?’故吾以强国之术说君,君大说之耳。然亦难以比德于殷周矣。”

  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卫鞅曰:“疑行无名,疑事无功。且夫有高人之行者,固见非于世;有独知之虑者,必见敖于民。愚者暗于成事,知者见于未萌。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节选自《史记·商君列传》

(1)下列加粗的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公叔座知其贤,未及进

进:推荐,保举

B.景监以让卫鞅

让:推让,谦让

C.语数日不厌

厌:讨厌

D.愚者暗于成事

暗:暗地里,偷偷的

(2)下列加粗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①王许诺而去

②孝公善之而未用也

B.①王且去,座屏人言曰

②汝可疾去矣,且见禽

C.①因谓王即弗用鞅,当杀之

②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

D.①王嘿然

②然亦雉以比德于殷周矣

(3)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部表现商君才能超绝的一项是

[  ]

①鞅少好刑名之学 ②又安能用君之言杀臣乎 ③乃遂西入秦 ④故吾以强国之术说君,君大说之耳 ⑤然亦难以比德于殷周矣 ⑥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

A.①③④

B.②⑤⑥

C.①②⑤

D.③④⑥

(4)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因为春秋时期国君的孙子都叫公孙,所以叫公孙鞅;又因为原来是卫国人,所以又被称为卫鞅;后被封地在商,所以又被称作商鞅。

B.公叔座举荐鞅时,魏惠王没有答应,公叔座便建议魏惠王杀死他,说明座以国家为重。

C.孝公不喜欢帝王之道,而喜欢眼前能实现的强国富民之法。

D.鞅认为做事要果敢坚决,不能犹豫不定,做个聪明人,在事前要看出事物发展的方向,不与一般人商量事情。

(5)翻译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

①公叔病有如不可讳,将奈社稷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A (B.让,责备;C.厌,满足;D.暗,不清楚。)

(2)B (A.①并列连词,并且;②转折连词,但是。B.副词,将要。C.①连词,因此;②介词,借助,经由。D.①……的样子;②转折连词,但是。)

(3)B (①勤奋;③行动;④说明原因。)

(4)D (没有说做个聪明人,而是说要看出发展的方向。)

(5)①你的病如果有不测,国家将怎么办呢?②孝公任用卫鞅后不久,卫鞅打算变更法度,孝公恐怕天下人议论自己。③因此,圣人只要能够使国家强盛,就不必沿用旧的成法;只要能够利于百姓,就不必遵循旧的礼制。

译文:商君,是卫国国君姬妾生的公子。名鞅,姓公孙,他的祖先本来姓姬。公孙鞅年轻时就喜欢刑名法术之学,侍奉魏国国相公叔座做了中庶子。公叔座知道他贤能,还没来得及向魏王推荐。正赶上公叔座得了病,魏惠王亲自去看望他,说:“你的病倘有不测,国家将怎么办呢?”公叔座回答说:“我的中庶子公孙鞅,虽然年轻,却有奇才,希望大王能把国政全部交给他,由他去治理。”魏惠王听后默默无言。魏惠王将要离开时,公叔座屏退左右随侍人员,说:“大王假如不任用公孙鞅,就一定要杀掉他,不要让他走出国境。”魏王答应了他的要求就离去了。公叔座召来公孙鞅,道歉说:“刚才大王询问能够出任国相的人,我推荐了你。看大王的神情不会同意我的建议。我当先忠于君后考虑臣的立场,因而劝大王假如不任用公孙鞅,就该杀掉他。大王答应了我的请求。你赶快离开吧,不快走马上就要被擒。”公孙鞅说:“大王既然不能听您的话任用我,又怎么能听您的话来杀我呢?”终于没有离开魏国。惠王离开后,对随侍人员说:“公叔座的病很严重,真叫人伤心啊,他想要我把国政全部交给公孙鞅掌管,难道不是糊涂了吗?”

  公叔座死后不久,公孙鞅听说秦孝公下令在全国寻访有才能的人,要重整秦穆公时代的霸业,向东收复失地,他就西去秦国,依靠孝公的宠臣姓景的太监求见孝公。孝公召见卫鞅,他说了很长时间的国家大事,孝公一边听一边打瞌睡,一点也听不进去。事后孝公迁怒景监说:“你的客人是大言欺人的家伙,这种人怎么能任用呢!”景监又用孝公的话责备卫鞅。卫鞅说:“我用尧、舜治国的方法劝说大王,他的心志不能领会。”过了几天,景监又请求孝公召见卫鞅。卫鞅再见孝公时,把治国之道说的淋漓尽致,可是还合不上孝公的心意。事后孝公又责备景监,景监也责备卫鞅。卫鞅说:“我用禹、汤、文、武的治国方法劝说大王而他听不进去。请求他再召见我一次。”卫鞅又一次见到孝公,孝公对他很友好,可是没任用他。会见退出后,孝公对景监说:“你的客人不错,我可以和他谈谈了。”景监告诉卫鞅,卫鞅说:“我用春秋五霸的治国方法去说服大王,看他的心思是准备采纳了。果真再召见我一次,我就知道该说些什么啦。”于是卫鞅又见到了孝公,孝公跟他谈的非常投机,不知不觉地在垫席上向前移动膝盖,谈了好几天都不觉得厌倦。景监说:“您凭什么能合上大王的心意呢?我们国君高兴极了。”卫鞅回答说:“我劝大王采用帝王治国的办法,建立夏、商、周那样的盛世,可是大王说:‘时间大长了,我不能等。何况贤明的国君,谁不希望自己在位的时候名扬天下,怎么能叫我闷闷不乐地等上几十年、几百年才成就帝王大业呢?’所以,我用富国强兵的办法劝说他,他才特别高兴。然而,这样也就不能与殷、周的德行相媲关了。”

  孝公任用卫鞅后不久,卫鞅打算变更法度,孝公恐怕天下人议论自己。卫鞅说:“行动犹豫不决,就不会搞出名堂,办事犹豫不决就不会成功。况且超出常人的行为,本来就常被世俗非议;有独到见解的人,一定会被一般人嘲笑。愚蠢的人事成之后都弄不明白,聪明的人事先就能预见将要发生的事情。不能和百姓谋划新事物的创始而可以和他们共享成功的欢乐。探讨最高道德的人不与世俗合流,成就大业的人不与一般人共谋。因此,圣人只要能够使国家强盛,就不必沿用旧的成法;只要能够利于百姓,就不必遵循旧的礼制。”孝公说:“讲的好。”于是任命卫鞅为左庶长,终于制定了变更成法的命令。

看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商...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当希腊人正在探讨物质世界的性质、印度思想家正在思考灵魂和神的关系时,中国的圣人正试图去发现人类社  2020-04-06 …

文言文阅读义士姓郭,名贤操,九江德安县人.读书好奇节①,数不第②,绝意制科③,放浪山水间.少可江州  2020-06-29 …

1895年,赫德在一封信中说:中国政府的态度是“一旦被要求,就会惠然让与别国”。其反映的时代特征是  2020-07-02 …

下列交际用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A.本人昨天在学生阅览室遗失英汉词典一本,务请拾获者从速归还.B.  2020-07-14 …

2010年11月1日起,某市开始实施为期46天的机动车单双号限行政策,同时根据该市政府的决定,公交、  2020-11-06 …

1895年赫德在一封信中说,中国政府的态度是“一旦被要求,就会惠然让与别国”。其反映的时代特征是A.  2020-11-23 …

“当希腊人正在探讨物质世界的性质、印度思想家正在思考灵魂和神的关系时,中国的圣人正试图去发现人类社会  2020-12-12 …

伯恩斯在其撰写的《世界文明史》中说:“当希腊人正在探讨物质世界的性质,印度思想家正在思考灵魂和神的关  2021-01-12 …

在一些同风水书上看到的,“长方形如仰目形的住宅地会出贤人”,请问仰目形是什么形状?  2021-01-13 …

《礼记》载:“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就当时分封的对象而言,包括①姬姓子弟②贤能  2021-01-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