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邓州路中作白居易萧萧谁家村,秋梨夜半坼,漠漠谁家园,秋韭花初白?路逢故里物,使我嗟行役。不归渭北村,又作江南客。去乡徒自苦,济世终无益。自问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邓州路中作
白居易
萧萧谁家村,秋梨夜半坼,漠漠谁家园,秋韭花初白?
路逢故里物,使我嗟行役。不归渭北村,又作江南客。
去乡徒自苦,济世终无益。自问波上萍,何如涧中石!
注:①此诗为诗人外放杭州途中,路经邓州时所写。
(1)诗人“嗟”的原因是什么?请联系全诗,分点作答。
(2)请赏析“自问波上萍,何如涧中石”的艺术手法。
答:___。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从情感的角度来总结,诗人的情感由偶遇梨、韭等秋天景物,到想起故乡的美好,从而感叹,也就是问有哪些感叹,或因什么而感叹.“家园、故里”是对故乡的感叹,“济世终无益”无力济世的感叹,“波上萍”漂泊旅途艰辛的感叹,“又作江南客”对为官的感叹.
(2)赏析句子,主要是从内容、手法、情感等入手.这里主要是从手法中的修辞手法和抒情手法入手.
答案:
(1)对故乡的思念;对官场的厌倦;旅途行役之苦;国事日荒、无力济世的失落.
(2)这两句使用了比喻、象征的手法.“波上萍”喻受人驱使,行役无定,“涧中石”虽被大水冲刷,仍能屹立不拔,象征诗人不和世俗同流合污的孤标傲世精神.(答对偶、对比、托物言志等,酌情给分)
赏析:
    前四句连用“萧萧谁家村,秋梨叶半坼”和“漠漠谁家园”两个问句,说明他对这些景物似曾相识之感.在他的记忆中,梨树和韭菜曾是那样地熟悉和亲切,以致一见到它们便不由得发问.五、六句“路逢故里物,使我嗟行役”对上述提问作了自我回答.“故里物”是指上述梨、韭,它们在诗人故乡渭上常见.由于在异地不期然遇到故乡的风物,禁不住勾起对故乡美好的回忆,从而感叹起这行役在外之苦.“嗟行役”三字自《诗经•陟岵》:“父曰嗟余子役役,夙夜无已”简括而成.诗人的情感由偶遇梨、韭等秋天景物,到想起故乡的美好,从而感叹世役的艰辛,这一切都显得那么自然,语言运用亦毫无斧凿痕迹,达到了“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高超艺术境界.
  下文由写景转入以议论为主的对人生的概叹.“又作江南客”指出他旅行的目的,“又”字表明他并非第一次到江南来,使人联想起他早年避乱江南期间的不幸和贬官江州时的艰难.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这次到江南为官已经感到了厌倦,因为这远不如家乡的可爱、美好.“去乡徒自苦,济节终无益”是诗人对自己奔波半生的总结.他早年济世的雄心壮志,由于官吏的腐败和皇帝的昏庸,已经完全消磨尽了.此时的诗人只想知足保和,怡养天年.这正是那个时代大多数知识分子的苦闷和彷徨心理的反映.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是我国封建代很多知识分子的为人准则.诗人兼济之志既已失败,又不想同流合污,自损名节,只有独善其身.诗的结尾,以两个自然意象的鲜明对照,表达了这样的思想.“波上萍”喻受人驱使,行役无定,“涧中石”则虽被大水冲刷,仍能屹立不拔.这正是诗人孤标傲世精神的象征.
看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邓...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请问:归卧故山秋中山秋两字什么意思?)贾岛的题诗后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  2020-06-13 …

1、“平均地权”——“土地国有”是孙中山的土地方案.主要内容为“当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  2020-06-18 …

语文翻译故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  2020-06-20 …

阅读理解。军争故三军可夺气①,将军可夺心⑦。是故朝气锐③,昼气惰,暮气归。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  2020-06-22 …

五、联系语言环境,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1.故:A.事故;B.原因;C.因此;D.原来的。(1)不  2020-11-07 …

“当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其现有之地价仍归原主所有,其革命后社会改良进步之增价,则归于国家  2020-12-01 …

有学者指出:国际分工是物质前提…国际协调机制是保障手段.这些均属于技术层面的因素,是经济全球化的必要  2020-12-01 …

叙述一个你熟悉的经济故事,并详细阐述故事中所隐含的经济学知识点.(所叙述的经济故事至少应该隐含3个经  2020-12-02 …

德国一位经济学家说:“在20世纪最后二三十年里,我们目睹了中国在赶超中给人印象最深的进步要归功于中国  2020-12-13 …

《博物志》记载:“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得涂林安石国榴种经归,故名安石榴.”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张骞最初出  2021-01-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