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列各题。乡下人都去哪儿了王开岭①我以为,人间的味道有两种:一是草木味,一是荤腥味。年代也分两款:乡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乡下人都去哪儿了
                                  王开岭
    ①我以为,人间的味道有两种:一是草木味,一是荤腥味。年代也分两款:乡村品格和城市品格。乡村的年代,草木味浓郁;城市的年代,荤腥味呛鼻。心灵也一样,乡村是素馅的,城市是肉馅的。
    ②沈从文叹息:乡下人太少了。是啊,他们都去哪儿了呢?
    ③何谓乡下人?显然非地理之意。说说我儿时的乡下。
    ④70年代,随父母住在沂蒙山区一个公社,逢开春,山谷间就荡起“赊小鸡哎赊小鸡”的吆喝声,悠荡,拖长,像歌。所谓赊小鸡,就是用先欠后还的方式买刚孵的鸡崽,卖家是游贩,挑着担子翻山越岭,你赊多少鸡崽,他记在小本子上,来年开春他再来时,你用鸡蛋顶账。当时,我小脑瓜还琢磨,你说,要是赊鸡的人搬家了或死了,或那小本子丢了,咋办?那岂不冤大头?
    ⑤多年后我突然明白了,这就是“乡下人”。
    ⑥“来春见,来春见”,没有弯曲的逻辑,用最简单的约定,做最天真的生意。他们把能省的心思全给省了。
    ⑦如今,恐怕再没有赊小鸡了。
    ⑧原本只有乡下人。城市人──这个新品种不知从哪里冒了出来,他们擅长算术、崇尚精明,每次打交道,乡下人总吃亏。于是,羡慕和投奔城市的人越来越多。
    ⑨山烧成了水泥、劈成了石材,树削成了板块、熬成了纸浆……田野的膘,源源往城里走。城市一天天肥起来,乡村一天天瘪下去,瘦瘦的,像芝麻粒
    ⑩城门内的,未必是城市人。
⑪城市人,即高度“市”化、以复杂和谋略为能、以博弈和争夺见长的人。
⑫20世纪前,虽早早有了城墙,有了集市,但城里人还是乡下人,骨子里仍住着草木味儿。
⑬古代商铺,大清早就挂出两面幌子,一书“童叟无欺”,一撰“言不二价”。
⑭一热一冷。我尤喜第二幅的脾气,有点牛,但以货真价实自居。它严厉得让人信任,
傲慢得给人以安全感。
⑮如今,大街上到处跌水促销、跳楼甩卖,到处喜笑颜开的优惠卡、打折券,反让人觉得笑里藏刀、不怀好意。
⑯前者是草木味,后者是荤腥味。
⑰老北京一酱肉铺子,名“月盛斋”,尤其“五香酱羊肉”,火了近两百年。它有俩规矩:羊须是内蒙草原的上等羊,为保质量,每天仅炖两锅。
⑱有一年,张中行去天津,路过杨村,闻一家糕点有名,兴冲冲赶去,答无卖,为什么?没收上来好大米。张先生纳闷,普通米不也成吗,总比歇业强啊?伙计很干脆,不成,祖上有规矩。
⑲我想,这祖上规矩,这死心眼的犟,就是“乡下人”的涵义。
⑳重温以上旧事,我闻到了一股浓烈的草木味。
㉑想想乡下人的绝迹,大概就这几十年间的事罢。盛夏之夜,我再也没遇见过萤火虫,也是近几十年的事。它们都去哪儿了呢,露珠一样蒸发了?
㉒北京国子监胡同,新开了一家怀旧物件店,叫“失物招领”,名起得真好。
㉓我们远去的草木,失踪的夏夜和萤火,又到哪去招领呢?
㉔谁检到了?
㉕我也幻想开个铺子,叫“寻人启事”。
㉖或许有一天,我正坐在铺子里昏昏欲睡,门帘一挑──一位乡下人挑着担子走进来。 满筐的嘤嘤鸡崽。
(选自王开岭《古典之殇──纪念原配的世界和消逝的美》,有改动)(1)结合全文,简要概括文中“乡下人”和“城市人”的特点。
(2)文中第④段写了沂蒙山区“赊小鸡”这件事,写此事有何作用?
(3)文章第⑨段中的画线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简要赏析。
城市一天天肥起来,乡村一天天瘪下去,瘦瘦的,像芝麻粒。
(4)文中第㉒段写到“新开了一家怀旧物件店,叫‘失物招领’,名起得真好”。作者为什么觉得这个店名好?请说说你的理解。
(5)请说说文章最后一段文字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本题考查内容要点的概括.解答此题分别找出文中对两种人的描写,根据他们的行为特点进行概括即可.“乡下人”愿将小鸡赊给别人,来年再来收钱,或用鸡蛋抵钱,表现他们没有心机,思想单纯,诚信率真;“ 城市人”是“以复杂和谋略为能、以博弈和争夺见长的人”,可以看出他们的精明,富有心计.
(2)本题考查内容安排用意的分析.解答此题关键要看此内容出现前后文章写了什么,然后根据理解,揣摩作者写作的意图,把切题的答案拟写出来.“赊小鸡”这件事本身表现了乡下人质朴、诚信的草木味儿;从全文内容来看,作者是想与下面写古代商铺“ 两面幌子”和老北京的“酱肉铺子”及天津杨村的“一家糕点”两则“旧闻”相照应;与文末想象的“满筐的嘤嘤鸡崽”相呼应;同时与如今的城里人作风形成对比.是对比写作手法的运用.
(3)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判断与句子的赏析.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赏析一般格式为:修辞+修辞特点+内容+中心  比喻形象生动;拟人生动形象;排比整齐,有气势;夸张突出特点;反问加强语气;反语增加讽刺意味     表述形式:运用了…的修辞手法,描写了…,表达了…结合句子内容来看,运用了拟人、比喻、对比的修辞.作者赋予城市和乡村以人的性格,并将二者形成对比,形象地写出城市慢慢壮大而乡村渐渐贫弱的情景.又把瘪下去的乡村比作芝麻粒,表现城市人对乡村资源的野蛮掠夺.
(4)本题考查阅读感受的表达.解答此题抓住店名与职业内容的关系,与生意兴隆的关系,与作者的写作主旨是否有关系等来分析.首先可以看出这个店名很引人,能唤起人们的好奇心和购买欲;同时这个店名中有“招领”二字,朴实,纯真,传达出作者内心对乡下人诚朴本真的美好品性的呼唤.
(5)本题考查作者情感的体会.末段写道:“或许有一天,我正坐在铺子里昏昏欲睡,门帘一挑──一位乡下人挑着担子走进来. 满筐的嘤嘤鸡崽.”表现出作者期盼“乡下人”的出现与到来,表现作者对乡下人品格的赞美,同时也是对城市人的否 定和批判,表现作者希望人性回归的社会理想.
答案:
(1)“乡下人”没有心机、单纯质朴、诚信率真;“ 城市人”精明复杂,富有心计、市侩欺诈.
(2)写出了过去(70年代)乡下人质朴、诚信的草木味儿;与下面写古代商铺“ 两面幌子”和老北京的“酱肉铺子”及天津杨村的“一家糕点”两则“旧闻”相照应;与文末 想象中的“满筐的嘤嘤鸡崽”相呼应;与如今的城里人的高度“市”化形成对比现代文阅读答案 乡下人都去哪儿了阅读答案.
(3)拟人、比喻、对比.作者赋予城市和乡村以人的情态,并通过两者对比,形象地 写出城市慢慢壮大乡村渐渐贫弱的情景,同时把瘪下去的乡村比作芝麻粒,形象地写出了城市人对乡村资源的野蛮掠夺.
(4)店名很切合店铺的经营品种;店名巧妙化用专业名词;店名能唤起人们的怀旧情感;店名能唤起人们的好奇心和购买欲;同时,这个店名恰巧能传达作者内心对乡下人诚朴本真的美好品性的呼唤.
(5)表现作者对乡下人品格和心灵的热切呼唤,表达作者对城市人市化的荤腥味的否 定和批判;寄寓作者对城市化发展致使原有乡下人诚朴品格失落的感伤和忧思;寄托作者希望人性(精神、道德)回归的社会理想.
看了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列各...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英语翻译1.子曰:“乡愿,德之贼也.”孔子曰:“过我门而不入我室,我不憾焉着,其为乡愿乎!乡愿,德  2020-06-12 …

《乡色酒》阅读三十年前,你从梢头望我,我正年少,你圆,人也圆.三十年后,我从椰树梢头看你,你是一杯  2020-06-27 …

读诗回答问题。乡色酒舒兰三十年前你从柳树梢头望我我正年少你圆人也圆三十年后我从椰树梢头望你你是一杯  2020-06-27 …

《乡愁》(傅汉强的)乡愁傅汉强乡愁不是月乡愁不是水乡愁也不是小小的邮票乡愁是风属于永恒每个游子都是  2020-07-13 …

填入下列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智能手机①深刻地改变着我们:在偏远的乡村也能买到书籍和  2020-07-28 …

晚清一位思想家说:“二千年来之政,秦政也,皆大盗也;二千年来之学,荀学也,皆乡愿也。惟大盗利用乡愿;  2020-11-07 …

英语翻译我所记得的故乡全不如此.我的故乡好得多了.但要我记起他的美丽,说出他的佳处来,却又没有影像,  2020-11-23 …

故乡的山,故乡的水,故乡有我童年的故事,他乡山也美,他乡水也甜,难忘童年故乡情.什么歌呀  2020-12-01 …

故乡的山,故乡的水,故乡有我童年的故事,他乡山也美,他乡水也甜,难忘童年故乡情.什么歌呀  2020-12-01 …

语文问题乡色酒三十年前你从柳树梢头望我我正年少乡色也好你圆人也圆三十年后我从柳树梢头望你你是一杯乡色  2020-12-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