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在四川北部山区沧溪县一个动人的故事被广为传诵:1988年,李秀莲的丈夫因病过世,留给她的是三个上学的孩子和一个贫困的家庭。最大的孩子15岁,最小的11岁。丈夫的愿

题目详情

 

  在四川北部山区沧溪县一个动人的故事被广为传诵:1988年,李秀莲的丈夫因病过世,留给她的是三个上学的孩子和一个贫困的家庭。最大的孩子15岁,最小的11岁。丈夫的愿望和遗言是:让孩子读书,争取上大学。李秀莲所在的工厂每况愈下,一个月的工资最多100元。思前想后,李秀莲主动提出下岗,自谋生路。在亲友的帮助下,她办起了一个豆腐摊点,还兼营香烟瓜子和春夏秋冬的时令商品。一个人忙前忙后,既照料生意,又要兼管家务,一天早起晚归,两头不见太阳。身教重于言传,母亲的勤劳和家境的艰辛培养了三个孩子的自强自立精神,1993~1995年,他们分别考上了大学。大学里,三兄弟都是品学兼优的三好生,年年获得1000元的奖学金。现在,老大毕业留校工作,老二以全系第一名的成绩被学校保送本专业研究生。

运用所学的哲学知识,分析说明“一个下岗女工和三个大学生”的成功之路。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答案:
解析:
  (1)从实际出发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本要求。下岗女工和三个大学生从自己的家庭和周围条件出发,决定自己的想法和行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条件差的情况下,努力创造条件,争取到最好的结果。   (2)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和变化了的客观情况相符合。一旦家庭和工厂发生了变化,李秀莲能做出正确的决策,这正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用发展的观点去分析和处理问题。   (3)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内因和外因同时存在,缺一不可,但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母亲得到亲友的帮助,孩子受到母亲的影响和学校的扶助,这都是不可缺少的,但最根本的还是他们自强自立的拼搏精神起了决定作用。   (4)个人活动要受到社会条件的制约,个人的愿望和追求要与社会条件相适应。理想是人们自觉行动的动机。李秀莲一家面对现实,又有上大学的强烈愿望,他们既有为理想而奋斗的勇气和毅力,又甘愿为理想的实现而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