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一)阅读《远去的乡村记忆•锄头》,完成下题。远去的乡村记忆•锄头樵夫①我在快摸黑的时候出去了,走时和我妈说了声我出去一下。我的母亲在灶间拍打了一下灶膛里的火应了

题目详情
(一)阅读《远去的乡村记忆•锄头》,完成下题。
远去的乡村记忆•锄头
樵 夫
     ①我在快摸黑的时候出去了,走时和我妈说了声我出去一下。我的母亲在灶间拍打了一下灶膛里的火应了一声。我的母亲不知我去干啥,应声湿闷,仿佛一把还没晒干的柴塞进灶膛里发出的声音。我在我家门后没有找到一把锃亮的锄头,两把锄头扔在那仿佛弃物,锄头的豁口上沾满了陈年的土圪瘩,锄柄不仅落满了灰尘,而且十分的糙手。我记得我暗地里望了我母亲足足有一分钟,那有些佝偻的身子是无论如何已对付不了那锄头的。
     ②从城里回到这个村庄时,太阳在头顶上明晃晃的。村庄的地垄上没有看见一柄锄头在移动,也没有看见一柄锄头啃进地头上的泥土在歇息。三月的天,麦子应该疯长,棉花苗也应该冒出地面了,我站在地垄上张望,杂草蔓延,杂草呼啦啦地摇曳,我想应该有柄锃亮锃亮的锄头来收拾它们。坡地里,还有那片被乡村小道分成两大片的地里都没一个人影。怎么会没一个人影呢。我纳闷。我还是能读懂乡村季节这页书的,春天快来时浸谷子种秧,春天来时地里原本看上去啥也没有的地方呼啦啦地麦子就返青了,韭菜宽般的叶片就青得贼亮,五六月间收割油菜了,八九月间摘棉花了……乡村的日子过得像日子,有痕有迹。但这些都依赖于一柄一柄的锄。没有锃亮的锄头,乡村的日子就会过成一锅粥。该收割麦子时没有麦子,该收拾油菜时没油菜,该摘棉花时那些地垄上空荡荡的,时间的印痕就被乡村弄丢了。
    ③我走了大约二里地远,一把锄头也没遇着。走到九根家屋前时,还是没遇到一柄锄头,我心里头咯噔一下,仿佛看见心头长满杂草。九根家的屋子是这个村子最外围的屋子。
    ④快摸黑时,锄头们再锋利再能干也都会回家的,锄头们从来不蛮干,日头落山,地里头的东西看上去都朦朦胧胧的,锄头再能干也不敢很牛皮地说能把麦子与杂草分得清清楚楚,甚至也不敢说能把杂草和棉花苗分得清清爽爽。所以,我知道天一擦黑,锄头们就抬腿回家。它们大都安睡一宿,第二天等日头一出就再迈出腿去。所以,这时是见见锄头们最好的时间。
   ⑤我家后屋正对着一排屋子,它们是福祥家、生宝家和银柳家的正门。锄头大都放在屋子正门的后面,随意点的话也会放在正门的外墙边。锄头的多少是一个家家力或者说家势的显示,锄头锃光瓦亮的程度显示着这个家劳力强壮的程度,你想想,一个无缚鸡之力的男人或者说女人,有谁能把一柄锄头侍弄得闪亮,有谁能把那锄柄握捋得油亮。所以,在乡村即便某人受了委屈想吵嘴,气冲冲地走到人家门口,看见排列在门口的长长短短的一柄柄锄头,就偃旗息鼓了。
    ⑥转了一圈我失望了,我愣愣地立在福祥他们家的门口。他们几户人家也没有什么上好的锄头,锄头的豁口也是经年没有打磨,钝得很。围着我看的小孩我一个也不认得。我不知道那些地里的东西是谁去侍弄,不知道那些蔓延的杂草由谁去收拾。我问福祥他妈,她说还有谁去,还不是他们这些人去弄,种归种,收不了几粒东西。锄头也握不动了,一个人埋头在一大片地里,要闷死。她嗬嗬地笑,嘴张了张,空空的啥也没再说。都七十好几的人了,能说些什么呢。说话也是件费力气的事。
    ⑦门吱扭一声,福祥妈苍老的身影没进了一团黑里,什么也看不清,只觉得一团浓重的黑在搅动着这个乡村即将来临的夜。我在那个巴掌大的空地上愣着,思绪如福祥家摁亮的那盏小灯。她说得对哦,一个人隐没在麦子地里或者油菜地里或者棉花地里,握着锄头一俯一俯,一会儿就会觉着累,锄头再锋利有时也无济于事,许多的活不是一天半天就能干完的。锋利的锄头是要结伴而行的。别说它只是件物什,只是件手中的劳动工具,它一样通人性,有许多的伴,它干再多的活也不会累。早些年,我记得生活并不比现在好,大伙儿扛着闪亮闪亮的一柄锄头来到麦子地里,那地一望无垠啊,大家干得一点不花气力,锄草时准而狠,锄头伸到的地方杂草被应声拖进泥土,过会儿大伙支着锄柄说说话。即使是分地到户了,福祥的锄头也会邀上银柳或生宝的锄头一块上地里去,隔个时辰锄头也会迈过两垅麦子地聚在一块歇歇,点根烟。火光一闪一闪,人看着心里也暖和起来。
    ⑧回到家,我提起锄头在灯下看了好一会儿,用手去试了试锄头的豁口,钝得很。我明白我无法指望我的母亲将这柄锄头的记忆带回从前。
--选自樵夫作品《远去的乡村记忆》
(1)请仔细阅读文章,根据示例,理清内容和作者情感变化的轨迹。
从城里回到村庄 走到九根家屋前 立在福祥家门口
没看见一把锄头在移动 一把锄头没遇上 ___
___ ___ 忧虑  发愣
(2)请你联系“母亲”和“福祥妈”的言行,说说对下面两个句子中加点词的理解。
①我的母亲不知我去干啥,应声湿闷,仿佛一把还没晒干的柴塞进灶膛里发出的声音。
②门吱扭一声,福祥妈苍老的身影没进了一团黑里,什么也看不清,只觉得一团浓重的黑在搅动着这个乡村即将来临的夜。
(3)作者在第①节中写到“两把锄头扔在那仿佛弃物,锄头的豁口上沾满了陈年的土圪瘩,锄柄不仅落满了灰尘,而且十分的糙手。”又在第⑧节中强调“我提起锄头在灯下看了好一会儿,用手去试了试锄头的豁口,钝得很。”他找遍村子,寻不到一把锃亮的锄头。请你思考作者赋予“锄头”的独特意义。
(4)文学评论家雪弟先生评论此文:“锄头这件物件灵动无比,有着丰富的人性。樵夫是通过回望乡村物事深情追忆远去的乡村生活。”请你在文中找出表现“灵动无比,有着丰富的人性”、“表现远去的乡村生活”的句子(至少2句)并说说自己的理解。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此题考查学生概括及分析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前两个空是考查分析人物的思想感情.第一个空是当“我”在从城里回到村庄,没看见一把锄头在移动的时候的反应,可以从文中第②自然段的内容提炼.第二个空是当“我”走到九根家屋前,一把锄头没遇上的反应,可以从文中第⑥自然段的内容提炼.第三个空是考查分析概括的能力.可以从文中第⑥自然段的内容提炼.
(2)此题考查学生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的能力.应结合上下文的语言环境理解分析.从“意思+情感”这方面概括即可.①题,“湿闷”描述的对象是母亲,从“应声”一词分析,是写出母亲声音的沉闷的意思,表现了母亲的衰老和对农事的无奈,同时也表现现在乡村失去了曾经的活力,而变得荒芜和衰老.②题,“搅动”是扰乱的意思,这里指的是黑夜笼罩整个村子的景象.
(3)此题考查学生理解句中重点词语的含义的能力.根据文章第②自然段的内容分析及第⑤自然段的“你想想,一个无缚鸡之力的男人或者说女人,有谁能把一柄锄头侍弄得闪亮,有谁能把那锄柄握捋得油亮”第①节中写到的“锄头”及第⑥自然段中的“转了一圈我失望了,我愣愣地立在福祥他们家的门口.他们几户人家也没有什么上好的锄头,锄头的豁口也是经年没有打磨,钝得很”等语句分析,表面写出锄头被长期闲置不用的景象,实际上是写出乡村壮年劳力的流失,乡村耕作生活被抛弃,只留下极少数的老年人待弄庄稼,致使乡村的荒芜与荒凉.“锄头”还象征着过去熟悉的农村生活,因而产生了惆怅、沧桑的感慨.
(4)此题考查学生筛选及理解相关语句的能力.题干中的“灵动无比,有着丰富的人性””、“表现远去的乡村生活”实际上表现了过去乡村人的有规律、从容的生活特点.据此,文中第④自然段中“快抹黑时,锄头们再锋利再能干也都会回家的,锄头们从来不蛮干”或“所以,我知道天一擦黑,锄头们就抬腿回家”这两个语句即为答案.
答案:
(1)(3分,一分一格)①纳闷②失落失望③他们几家也没有上好的锄头
(2)(4分)①声音沉闷,行动迟缓,表现了母亲的衰老和对农事的无奈,同时也表现现在乡村失去了曾经的活力,而变得荒芜和衰老.
(3)(4分)①豁口上沾满了陈年的土圪瘩,锄柄不仅落满了灰尘,而且十分的糙手,钝得很的锄头象征着乡村壮年劳力的流失,乡村耕作生活被抛弃,只留下极少数的老年人待弄庄稼,致使乡村的荒芜与荒凉.
②而锃亮的“锄头”象征的生活是作者熟悉的回忆,作者此时已找不准让记忆回家的路,作者熟悉的记忆湮没在了历史深处,也因此而生惆怅之情,沧桑之感慨.
(4)(6分)例:“快抹黑时,锄头们再锋利再能干也都会回家的,锄头们从来不蛮干”,写出了宁静的乡村生活,依时、依季节耕作,遵循自然,从容生活.
“隔个时辰锄头也会迈过两垅麦子地聚在一块歇歇,点根烟”写出了热情、纯朴,人际关系和谐融洽,人情浓,乐趣多.与焦躁、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