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竹枝词唐刘禹锡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1)对这首诗的诗意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句以景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竹枝词
【唐】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1)对这首诗的诗意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___
A.首句以景起兴,一笔勾勒出江南春光美景,这是从少女的眼神中看出的。
B.次句直写少女对恋人的熟悉程度,听其声即知其人,道出了少女内心爱情的热烈。
C.三、四句,作者曲折而又生动地描写了自己对于爱情忽明忽暗的微妙的心理活动。
D.本诗描写了青年男女真挚、朴实而又热烈的爱情。
(2)请就这首诗的艺术手法和风格特色进行赏析。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C   写出了少女对情郎的看法:这个人啊,倒有点像黄梅天晴雨不定的天气,捉摸不定.
(2)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作答时先指出手法,然后结合诗句内容具体分析手法的运用,最后点明效果及情感.整首诗歌都是写景,景中含情;“道是无晴却有晴”,谐音双关.

答案:
(1)C
(2)诗人运用以景衬情、谐音双关的艺术手法,巧妙地刻画出了热恋中少女内心热烈而复杂的情感.(2分)全诗运用双关隐语,情景交融,清新宛妙,具有鲜明的民歌风格.

参考译文:
杨柳青青江水宽又平,听见情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下起雨,说是无晴但是还有晴.

赏析:
      第一首是描写青年男女爱情的诗歌.它描写了一个初恋的少女在杨柳青青、江平如镜的清丽的春日里,听到情郎的歌声所产生的内心活动.
      首句“杨柳青青江水平”,描写少女眼前所见景物,用的是起兴手法.所谓“兴”,就是触物起情,它与后文要表达的情事.并无直接关系,但在诗中却是不可少的.这一句描写的春江杨柳,最容易引起人的情思,于是很自然地引出了第二句:“闻郎江上唱歌声”.这一句是叙事,写这位少女在听到情郎的歌声时起伏难平的心潮.最后两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是两个巧妙的隐喻,用的是语意双关的手法.“东边日出”是“有晴”,“西边雨”是“无晴”.“晴”和“情”谐音,“有晴”、“无晴”是“有情”、“无情”的隐语.“东边日出西边雨”,表面是“有晴”、“无晴”的说明,实际上却是“有情”、“无情”的比喻.这使这个少女听了,真是感到难以捉摸,心情忐忑不安.但她是一个聪明的女子,她从最后一句辨清了情郎对她是有情的,因为句中的“有”、“无”两字中,着重的是“有”.因此,她内心又不禁喜悦起来.这句用语意双关的手法,既写了江上阵雨天气,又把这个少女的迷惑、眷恋和希望一系列的心理活动巧妙地描绘出来.
       此诗以多变的春日天气来造成双关,以“晴”寓“情”,具有含蓄的美,对于表现女子那种含羞不露的内在感情,十分贴切自然.最后两句一直成为后世人们所喜爱和引用的佳句.
       这种根据汉语语音的特点而形成的表现方式,是历代民间情歌中所习见的.它们是谐声的双关语,同时是基于活跃联想的生动比喻.它们往往取材于眼前习见的景物,明确地但又含蓄地表达了微妙的感情.如南朝的吴声歌曲中就有一些使用了这种谐声双关语来表达恋情.如《子夜歌》云:“怜欢好情怀,移居作乡里.桐树生门前,出入见梧子.”(欢是当时女子对情人的爱称.梧子双关吾子,即我的人.)又:“我念欢的,子行由豫情.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的,明朗貌.由豫,迟疑貌.芙蓉也就是莲花.见莲,双关见怜.)《七日夜女歌》:“婉娈不终夕,一别周年期,桑蚕不作茧,昼夜长悬丝.”(因为会少离多,所以朝思暮想.悬丝是悬思的双关.)
       这类用谐声双关语来表情达意的民间情歌,是源远流长的,自来为人民群众所喜爱.作家偶尔加以摹仿,便显得新颖可喜,引人注意.刘禹锡这首诗为广大读者所爱好,这也是原因之一.
看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的网友还看了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