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4题。从北京到北京的距离陈启文①我到北京的距离是一个晚上。通常我都是在头一天夜里从我居住的那个城市坐上一趟特快,睡一觉,睁开眼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4题。
从北京到北京的距离
陈启文
  ①我到北京的距离是一个晚上。通常我都是在头一天夜里从我居住的那个城市坐上一趟特快,睡一觉,睁开眼睛时,到处都亮了,透过远郊越来越茂密的树林,可以看见辽阔天际的云霞,一个远在天边近在眼前的伟大而神秘的城堡,呈现在天地旷野的正中央,浑身闪烁出圣洁的光环。这就是我对北京的感觉。此时,我完全被唤醒了。
  ②北京永远都让你以一种庄严的眼光去打量。这其实与天安门无关,与故宫无关。即便你去看街边上一个卖纸烟的北京大爷,也能通过他,看到他背后隐含着的某种尊严。很少听见北京人吆喝。你要跟他砍价,没门儿。北京不是个可以讨价还价的地方。
  ③北京之大,是一种“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之大。北京包容一切,亦可消化一切。北京让你感受到那种首善之区的宽容,也总给你一种无所不在的强势的逼迫,甚至有些霸道,总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你。坐在出租车上,那位的哥随时会命令你把保险带系上,没有一点商量的余地。
  ④北京之大,更多的还是体现在距离上。从北京的一个地方到北京的另一个地方有多远?这距离是以时间的方式存在着,而不是以道里计。我算过,从东土城到北京西站,差不多要一个小时。这在我们那儿,差不多是两座城市之间的距离。这还要看顺不顺利,总在你尚未精确的计算出这个数字之前,你可能已经遇到了——堵车。一切都已仿佛置于某种无名的意志下,被堵住的车辆不会像别的地方那样四处泛滥。它们依然秩序井然地排着队。没有人想要超车,没有人骂娘,更没有旁门左道可走。——北京人脾气小了,脏话少了,反而更大气了。
  ⑤从北京到北京,还有一种距离,在一个人的仰望中。每次我这样仰望时,似乎是在观察一个距离更远的北京。太多的蓝图。太多的建筑工地,太多的轰轰烈烈的挖掘机和脚手架,脚手架上的小旗子,太阳在头顶上威严地移动,一群寂静地飞过的鸽子……北京的心脏部位,被一块一块地掏空了。北京拆了牌楼,又开始拆团城。到现在,尽管故宫还在,天安门还在,但你站在天安门广场上四下一望,到处弥漫的现代气息已经明显占了上风。
  ⑥北京的大不仅是城市之大,而且是时空之大,巨大的、空旷深远的城市空间和渺小的个人之间形成了极大的反差,人在这里更能感觉到,你作为个体生命的渺小,以及占有时空的局限和短暂,那一种悲凉与虚空,也让你更能找回一个人的谦卑。一个人在北京生活,你会在比任何一座城市生活都要清醒,都要有宿命感。
  ⑦在北京,在任何一个角落里,只要你安静地凝望,时间长了,你会感觉这里潜伏隐蔽着的一种无形的力量,每一个人都与这座城市有着微妙的对应关系,那种生死不渝的维系,以及,坚守下去的那份信心,是我这样一个匆匆过客难以理喻的。从我二十出头第一次上北京,到现在,这是我命里往返得最多的一条路,而北京仿佛永远是一个我行将抵达的却又仿佛一直没有的城市。天才的卡夫卡早已替我描述出了那种最真切也最虚幻的感觉,北京是我远远就看得见的城堡,我一直没有找到进入它的方式。最后,我只能选择——离去。 ⑧每次离开北京时,我都会下意识地深深凝望,我看见过的,我还没有看见过的。从一些日子,到另一些日子,在我的视野里不断涌现,又渐渐退向城市一侧,直至城市的背后。火车已经飞奔了很久,但仍未跑出北京。回头,我看见的是一个北京,再回头,我看见的是另一个北京。(选自2012年第2期《北京文学》,有删改)
1.文章第①小节在表达方式上和全文有何不同?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写到了哪些北京人?这些北京人分别象征着北京怎样的特点?请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第⑦小节中写到的“无形的力量”具体指什么?它对作者有何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标题“从北京到北京的距离”有哪几重含义?请结合全文主旨进行探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答案:全文主要采用了记叙和议论(写出“议论”即可,仅写“记叙”不给分)的表达方式,而第①小节对快进入北京时远郊的景物进行了描写,渲染了圣洁而庄严的气氛,为全文做好了情感上的铺垫。
2.答案:卖纸烟的老大爷,象征着北京的尊严;命令系保险带的的哥,象征着北京的强势意志;堵车队伍中默默等候的司机,象征着北京的大气。
3.答案:“无形的力量”指每一个北京人与这座城市微妙的对应关系、生死不渝的维系、坚守下去的信心。它使作者确信自己是一个过客(或者“是一个外人”),永远无法抵达这座城市(或者“没有找到进入他的方式”)。
4.答案:北京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的距离,说明北京空间大;过去的北京(或“传统的北京”)和现在的北京(或“现代的北京”)的距离,说明北京变化大;现实能够到达的北京和精神能够抵达的北京的距离,说明“我”只是一个过客。

看了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4...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写作练习1.阅读《陈毅市长》,将有关部分改写题为《陈市长智激齐仰之的故事》。要求:注意交代清楚记叙  2020-07-05 …

对于超市商品陈列应遵循哪些原则?想知道下.超市商品陈列应遵循的原则,怎样码放商品,会让这个商品整齐  2020-08-04 …

四、联系上下文,体会下列句子的深层含义,回答问题。1.陈毅(打量房间)齐先生就住这里?(陈毅市长这一  2020-12-02 …

阅读话剧《陈毅市长》选段,回答后面的问题。下文是选自话剧《陈毅市长》第五场中的一段。说的是1949年  2020-12-27 …

阅读话剧《陈毅市长》片段,完成(1)~(4)题。齐仰之你们真的要办药厂?陈毅人民非常需要。齐仰之希望  2020-12-29 …

你了解陈毅元帅吗?读完这篇文章,你知道陈毅市长具有哪些优秀品质?请将你对他的了解写在下面。  2020-12-29 …

阅读话剧《陈毅市长》节选,回答后面问题。(少顷,陈毅上,按门的电铃。)齐仰之(烦躁地)谁?陈毅我!齐  2020-12-29 …

你了解陈毅元帅吗?读完这篇文章,你知道陈毅市长具有哪些优秀品质?请将你对他的了解写在下面。  2020-12-29 …

阅读《陈毅市长》选场(原文见课本),回答问题。1.陈毅说齐仰之是个怪人,你认为他哪些地方怪?2.陈毅  2020-12-29 …

读《陈毅市长》回答下面问题。1、文中陈毅和齐仰之的矛盾冲突是什么?2、墙上字幅“闲谈不得超过三分钟”  2020-12-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