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道德经第二篇哪种解释是对的?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①;皆知善,斯不善矣②.有无之相生也③,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刑也④,高下之相盈也⑤,音声之相和也⑥,先后之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居

题目详情
道德经第二篇哪种解释是对的?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①;皆知善,斯不善矣②.有无之相生也③,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刑也④,高下之相盈也⑤,音声之相和也⑥,先后之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⑦,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也⑧,为而弗志也⑨,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第一种解释: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那是由于有丑陋的存在.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那是因为有恶的存在.所以有和无互相转化,难和易互相形成,长和短互相显现,高和下互相充实,音与声互相谐和,前和后互相接随——这是永恒的.因此圣人用无为的观点对待世事,用不言的方式施行教化:听任万物自然兴起而不为其创始,有所施为,但不加自己的倾向,功成业就而不自居.正由于不居功,就无所谓失去.第二种解释:天下都以为美就是美,这就不好了;都以为善就是善,这就不善了.有无仅仅是表征生的,难易仅仅是表征成的,长短仅仅是表征形的,高下仅仅是表征倾的,音声仅仅是表征和的,前后仅仅是表征随的.一切都是恒常的阿,所以圣人无为,不言,万物都是作而没有初始,生发而不占有,为而不仰仗,成功了而不自居,也是因为不自居所以不会有失去现代人对论语,道德经这些经典常有多种解释,我们学习这写经典应该如何对待这样的问题?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这个问题我以前也遇到过,后来看了一段话就似乎想通了.
《道德经》:“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如果你能仔细阅读并揣摩一下就会发现这句话最有意思的的是后面“不笑不足以为道”这一句的意思.
其实《道德经》让人们回归自然,珍惜自然,而不是虚巫诈伪,更不是搬弄是非.不同层次的人理解不同层次是事,层次不到乱理解反而背离了自然的原则.
而您所说的到底是第一种还是第二种解释好,我比较看来还是第一种比较好,因为直白,简洁.而第二种用词有点飘.
而这两种就解释是否都正确解释了原文,答案一定是否定的,《道德经》借助语言勉强向世人描述“道”的含义,后来人不过是解释了语言而非其所指的“道”.
看了 道德经第二篇哪种解释是对的?...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中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此外提及"至德"的还有两处,但那两处都是说  2020-04-27 …

关于“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的几个问题“谈道德”的意思?谈道德是不是指有道德?“温饱”的定义是什  2020-05-15 …

某人认为:“吾国数千年来之社会生活,莫不受名教羁縻之苦。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思  2020-05-16 …

坤的元始之德,指大地资生万物之德是什么意思大地资生万物之德是什么意思  2020-05-22 …

《世说新语》谢混说:“召伯之仁,犹惠及甘棠,文靖之德,更不保五宅?”这个召伯之仁是指什么?  2020-06-14 …

行善与积德是不是不同的概念西游记,十一回所说的六道轮回,行善与积德分别属于不同的道,按照西游记这些  2020-06-21 …

新派人士指出:“吾国数千年来之社会生活,莫不受名教羁縻之苦。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  2020-07-03 …

及若季次、原宪,闾巷人也,读书怀独行君子之德,义不苟合当世,当世亦笑之.是什么意思  2020-07-10 …

道德经说: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反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反之……人之道,损  2020-11-10 …

新派人士指出:“吾国数千年来之社会生活,莫不受名教羁縻之苦。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  2020-12-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