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改过之法袁黄春秋诸大夫,见人言动,亿①而谈其祸福,靡不验者,左国诸记可观也。大都吉凶之兆,萌乎心而动乎四体,其过于厚者常

题目详情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改过之法
袁黄
     春秋诸大夫,见人言动,亿而谈其祸福,靡不验者,左国诸记可观也。大都吉凶之兆,萌乎心而动乎四体,其过于厚者常获福,过于薄者常近祸,俗眼多翳,谓有未定而不可测者。至诚合天,福之将至,观而必先知之矣。祸之将至,观其不善而必先知之矣。今欲获福而远祸,未论行善,先须改过。
     但改过者,第一,要发耻心。思古之圣贤与我同为丈夫彼何以百世可师我何以一身瓦裂耽染尘情私行不义谓人不知傲然无愧将日沦于禽兽而不自知矣世之可羞可耻者莫大乎此。孟子曰:耻之于人大矣。以其得之则圣贤,失之则禽兽耳。此改过之要机也。
     第二,要发畏心。闲居之地,指视昭然;吾虽掩之甚密,文之甚巧,而肺肝早露,终难自欺;被人觑破,不值一文矣,乌得不懔懔?不惟是也。一息尚存,弥天之恶,犹可悔改;古人有一生作恶,临死悔悟,发一善念,遂得善终者。谓一念猛厉,足以涤百年之恶也。譬如千年幽谷,一灯才照,则千年之暗俱除;故过不论久近,惟以改为贵。①但尘世无常,肉身易殒,一息不属,欲改无由矣。乌得不畏?
      第三,须发勇心。人不改过,多是因循退缩;吾须奋然振作,不用迟疑,不烦等待。小者如芒刺在肉,速与抉剔;大者如毒蛇啮指,速与斩除,无丝毫凝滞,此风雷之所以为益也。
具是三心,则有过斯改,如春冰遇日,何患不消乎?
     善改过者,未禁其事,先明其理;如前日好怒,必思曰:人有不及,情所宜矜;悖理相干,于我何与?本无可怒者。又思天下无自是之豪杰,亦无尤人之学问;有不得,皆己之德未修,感未至也。吾悉以自反,则谤毁之来,皆磨炼玉成之地;我将欢然受赐,何怒之有?
     又闻而不怒,虽谗焰薰天,如举火焚空,终将自息;闻谤而怒,虽巧心力辩,如春蚕作茧,自取缠绵;怒不惟无益,且有害也。其余种种过恶,皆当据理思之。
此理既明,过将自止。
(选自《了凡四训》)
     【注】:①亿:意料,猜测。 ②翳:遮蔽,障蔽。 ③懔懔:危惧貌;戒慎貌。
(1)对下列句子中黑体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A.谈其祸福,不验者 靡:无
B.过于者常近祸 薄:逼近
C.第三,须勇心 发:产生
D.人不改,多是因循退缩 过:过错
(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___
A.思古之圣贤与我同为丈夫/彼何以百世可师我/何以一身瓦裂/耽染尘情/私行不义/谓人不知/傲然无愧/将日沦于禽兽而不自知矣/世之可羞可耻者/莫大乎此
B.思古之圣贤/与我同为丈夫/彼何以百世可师/我何以一身瓦裂/耽染尘情/私行不义/谓人不知/傲然无愧/将日沦于禽兽而不自知矣/世之可羞可耻者/莫大乎此
C.思古之圣贤/与我同为丈夫/彼何以百世可师/我何以一身瓦裂/耽染尘情/私行不义/谓人不知傲然无愧/将日沦于禽兽/而不自知/矣世之可羞可耻者/莫大乎此
D.思古之圣贤/与我同为丈夫/彼何以百世可师我/何以一身瓦裂/耽染尘情/私行不义/谓人不知/傲然无愧将日沦于禽兽/而不自知矣世之可羞可耻者/莫大乎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A.春秋时许多士大夫看到别人说话的神情和动作,就能凭着自己的推测来谈论这个人的祸福,因为大部分吉凶的预兆虽然萌芽在心里,但表现在人的四肢里。
B.作者用“在千年幽谷里,拿灯来一照,千年的黑暗,立刻就消除”的例子来比喻发一猛念可以洗涤百年的罪恶。
C.善于改过的人,是应该在事件发生以后,仔细分辨其中的道理,这样才能更好地改正过错。
D.如果听到谗言就发怒,即使竭尽心思巧妙辩解,也是如春蚕作茧,自取束缚,不但无益,而且还有害。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譬如千年幽谷,一灯才照,则千年之暗俱除;故过不论久近,惟以改为贵。
②具是三心,则有过斯改,如春冰遇日,何患不消乎?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B  过于刻薄的人往往遭遇灾祸.薄:刻薄.
(2)B “我”为“何以一身瓦裂”的主语,前面断开,排除AD;“将日沦于禽兽而不自知矣”“矣”为句末语气词,排除C;故选B.译文为:应该思考从前的圣贤们,我们和他们一样都为男子,他们为什么能够世世代代都被尊为老师,而我们为什么却像瓦片一样破裂呢?(这是因为)我们沉溺于尘世间的私欲,在私下做了坏事,还认为别人不知道,高傲得没有一点惭愧之心.这样下去,必将沦落为禽兽,而自己还不知道.世间可羞可耻的事是没有比这更大的了!
(3)C“在事件发生以后”错误,原文为“善改过者,未禁其事,先明其理”,善改过之人,应该在事发之前,明辨其中的道理.
(4)
①“才照”,一照;“除”,消除;“过”,过错;“以改为贵”,以改正而最为可贵.译为:譬如千年黑暗的幽谷里,拿灯来一照,那千年的黑暗立刻就消除了;所以过错不论产生的时间长短,都会以改正而最为可贵.
②“是”,这;“斯”,立即;“春冰遇日”,春天的冰遇到了太阳;“消”,消融;译为:(如能)具备以上这三种心,那么有过的也能立即改掉了,譬如春天的冰遇到了太阳,还用担心它不消融吗?

答案:
(1)B
(2)B
(3)C
(4)
①譬如千年黑暗的幽谷里,拿灯来一照,那千年的黑暗立刻就消除了;所以过错不论产生的时间长短,都会以改正而最为可贵.
②(如能)具备以上这三种心,那么有过的也能立即改掉了,譬如春天的冰遇到了太阳,还用担心它不消融吗?

参考译文:
春秋时代,许多士大夫看到别人说话(的神情)和动作,就能凭着自己的推测来谈论这个人的祸福遭遇,没有不准确的,这从《左传》等书里可以看得到.大部分吉凶的预兆,(虽然)萌芽在心里但表现在人的四肢里.行为过于敦厚的人往往获得幸福,过于刻薄的人往往遭遇灾祸,但人们的眼睛多被妄念遮蔽,(他们)说人生的祸福是没有规定并且无法预测的.诚恳合乎天道,当幸福快要到来的时候,观察他的善行就一定可以预知.当灾祸将要来临的时候,观察他所做的不善的事也是可以预知的.现在(我们)想要获得幸福而远离灾祸,暂且不谈行善,先须下定决心改过.
凡是(想要)改过的人,第一步,要产生羞耻心.应该思考从前的圣贤们,我们和他们一样都为男子,他们为什么能够世世代代都被尊为老师,而我们为什么却像瓦片一样破裂呢?(这是因为)我们沉溺于尘世间的私欲,在私下做了坏事,还认为别人不知道,高傲得没有一点惭愧之心.这样下去,必将沦落为禽兽,而自己还不知道.世间可羞可耻的事是没有比这更大的了!孟子说:羞耻的问题,对于人们是最重要的了.因为人们知道羞耻就会成为圣贤,失去耻辱心就会成为禽兽.这正是改过的关键啊.
第二,要产生畏惧心.(任凭)我们居住在什么地方,别人总是看得很清楚;我们虽然遮盖得很密,伪装得很巧妙,但是肺肝早已露出,最终难以隐瞒;(一旦)被人看破,(我们的人格)就不值一文了,怎么能不惧怕?不只是这样.只要我们留有一口气,滔天的罪恶,都是可以忏悔改过的;从前有人一生作恶,到了临死的时候,方才悔悟,产生了善心,最终得到好的结局.正所谓一时强烈的善念,足以洗涤百年的罪恶.譬如千年黑暗的幽谷里,拿灯来一照,那千年的黑暗立刻就消除了;所以过错不论产生的时间长短,都会以改正而最为可贵.①但是世间的一切事物都是变化无常的,我们这个身体是容易死亡的,等到没有气息的时候,再想要改过就没有机会了.这难道不可怕吗?
第三,要产生勇猛心.人们不肯改过,大多是沿袭退缩的方式;我们必须奋发振作,不用踌躇,不用厌烦等待.小的过失像芒刺扎在身上,要很快把它拔除;大的恶行像毒蛇咬住了手指,要急速把手指斩除,不能有丝毫的迟疑和耽误,这正是雷厉风行的(做事方式)有好处的原因.
(如能)具备以上这三种心,那么有过的也能立即改掉了,譬如春天的冰遇到了太阳,还用担心它不消融吗?②
善于改过的人,是在事件还没有发生以前,就先明白了它的道理;如以前自己是容易恼怒的,就一定想:人们有做不到的地方,在情理上是应该加以宽恕的;违背道理的事,和我们有什么关系?本来就没有什么可以发怒的.又想到天下没有自以为是的豪杰,也没有怨恨别人的学问;有怨恨(并且)想不通的,都是因为自己的德行没有修够,感悟不到.我都应该加以反省,那么诽谤、毁害(我们的做法)的到来,都是(对我们的)磨练,使我们有所成就;我们将非常高兴地接受赏赐,还有什么愤怒的呢?
又听到毁谤并且不愤怒,即使谗言的火焰盛极薰天,也如举着火把焚烧天空一样,最终会自行结束;听到诽谤就发怒,即使竭尽心思巧妙辩解,反倒如春蚕作茧,自取束缚;忿怒不但无益,而且还有害呢.其他种种过错恶行,都应该依据道理思考它们.
道理已经明白了,一切过错都会自然停止.
看了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记六一语苏轼记六一语顷岁孙莘老识欧阳文忠公,尝乘间以文字问之,云:“无它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记六一  2020-03-31 …

比较选文与课文童趣,说说它们所记之趣有什么不同?选文在浮生六记,闲情记趣.余闲居.见者无不称绝.急  2020-04-08 …

“中国文字,论其字形,则非拼音而为象形文字之末流;论其字义,则意义含糊,文法极不精密;……论其过去  2020-05-13 …

《不记人过》文言文阅读答案吕蒙正相公不喜记人过.初参知政事,入朝堂,有朝士于帘内指之曰:“是小子亦  2020-06-05 …

英语速记文章方法上次在百度问问题有个哥们说6分钟速记一篇英语课文(背完下午忘那种)我想知道怎么背我  2020-06-2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沧浪亭记浮图①文瑛,居大云庵,环水,即苏子美②沧浪亭之地也。亟求余作  2020-06-2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沧浪亭记浮图①文瑛,居大云庵,环水,即苏子美②沧浪亭之地也。亟求余作  2020-06-2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浮图①文瑛,居大云庵,环水,即苏子关沧浪亭之地也。亟求余作《沦浪亭记  2020-06-2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段,完成小题。沧浪亭记归有光浮图文瑛居大云庵,环水,即苏子美沧浪亭之地也。亟求余作  2020-06-29 …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我们之所以会心累,是因为常常徘徊在坚持和放弃之间,举棋不定。我们之所以会  2020-11-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