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信陵君救赵论唐顺之论者以窃符为信陵君之罪,余以为此未足以罪信陵也。夫强秦之暴亟①矣,今悉兵以临赵,赵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

           信陵君救赵论 唐顺之 

论者以窃符为信陵君之罪,余以为此未足以罪信陵也。 夫强秦之暴亟①矣,今悉兵以临赵,赵必亡。 赵,魏之障也。赵亡,则魏且为之后。赵、魏,又楚、燕、齐诸国之障也,赵、魏亡,则楚、燕、齐诸国为之后。天下之势,未有岌岌于此者也。故救赵者,亦以救魏;救一国者,亦以救六国也。窃魏之符以纾魏之患,借一国之师以分六国之灾,夫奚不可者?
   然则信陵果无罪乎?曰:又不然也。 余所诛者,信陵君之心也。
   信陵一公子耳,魏固有王也。赵不请救于王,而谆谆焉请救于信陵,是赵知有信陵,不知有王也。平原君以婚姻激信陵,而信陵亦自以婚姻之故,欲急救赵,是信陵知有婚姻,不知有王也。其窃符也,非为魏也,非为六国也,为赵焉耳。非为赵也,为一平原君耳。使祸不在赵,而在他国,则虽撤魏之障,撤六国之障,信陵亦必不救。使赵无平原,或平原而非信陵之姻戚,虽赵亡,信陵亦必不救。则是赵王与社稷之轻重,不能当一平原公子,而魏之兵甲所恃以固其社稷者,只以供信陵君一姻戚之用。幸而战胜,可也;不幸战不胜,为虏于秦, 是倾魏国数百年社稷以殉姻戚,吾不知信陵何以谢魏王也
  余以为信陵之自为计,曷②若以唇齿之势激谏于王,不听,则以其欲死秦师者而死于魏王之前,王必悟矣。侯生为信陵计,曷若见魏王而说之救赵,不听,则以其欲死信陵君者而死于魏王之前,王亦必悟矣。如姬有意于报信陵,曷若乘王之隙而日夜劝之救,不听,则以其欲为公子死者而死于魏王之前,王亦必悟矣。如此,则信陵君不负魏,亦不负赵;二人不负王,亦不负信陵君。何为计不出此?信陵知有婚姻之赵,不知有王。内则幸姬,外则邻国,贱则夷门野人,又皆知有公子,不知有王。则是魏仅有一孤王耳。

(选自《古文观止》) 

[注]①亟(jí):急迫地。②曷:何,怎么。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窃魏之符以纾魏之患          纾:解除

B.余所诛者                     诛:杀

C.平原君以婚姻激信陵          婚姻:有婚姻关系的亲戚

D.贱则夷门野人             野人:乡村平民,文中指守门人侯生

10.下列各项句子,与例句的句式特点相同的是

例:赵、魏,又楚、燕、齐诸国之障也

A.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B.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

C.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

D.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11.下列六句话编为四组,全部是作者“罪信陵”的理由的一组是

①赵知有信陵,不知有王也

②自以婚姻之故,欲急救赵

③赵王与社稷之轻重,不能当一平原公子

④以唇齿之势激谏于王

⑤以其欲为公子死者而死于魏王之前

⑥信陵知有婚姻之赵,不知有王

A.①③⑤     B.②③⑥    C.①④⑤    D.②④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自古以来一直传为美谈,但文中说评论历史的人认为“窃符”这件事信陵君是有罪过的。

B.作者赞同窃取魏国的兵符去分解六国的灾难的做法,因为赵国是魏国的屏障,而赵、魏又是楚、燕、齐等国的屏障。

C.作者反对信陵君通过“窃符”来调动魏兵,认为他应该用赵魏两国唇齿相依的形势恳切地劝说魏王出兵救赵。

D.如姬趁魏王空隙的时候日夜以死劝说,终于使魏王由不听到悔悟,既报答了信陵君,又未辜负魏王。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夫强秦之暴亟矣,今悉兵以临赵,赵必亡。

译文:                                  

⑵然则信陵果无罪乎?曰:又不然也。

译文:                                                                  

⑶是倾魏国数百年社稷以殉姻戚,吾不知信陵何以谢魏王也?

译文: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9.B(诛:指责) 10.C(都是判断句;A状语后置;B宾语前置;D定语后置)  11.B(①句是说赵国;④句是作者赞同的假设,不是指责;⑤句是说如姬) 12.D(“使魏王……悔悟”是假设,“又未辜负魏...
看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的网友还看了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