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倡言道德重建,首先是缘于对当前社会道德状况的担忧。那么,为治理现实道德问题而提出的道德重建,需要利益驱使吗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 3 题。

倡言道德重建,首先是缘于对当前社会道德状况的担忧。那么,为治理现实道德问题而提出的道德重建,需要利益驱使吗?应该看到,当前社会道德失范的一个根本原因不是别的,恰恰是一些人对物质财富的迷恋和贪婪。治理败德行为,需要社会管理意义上的 惩恶 ,而不是道德建设领域的 扬善 。道德底线的坚守不是一种值得嘉奖、应当给予利益允诺或回报的善行。一方面,单纯依靠物质利益的允诺或回报是不可靠的,没有道德之外的监管和惩治,败德行为往往能够获得更多的回报。另一方面,以利益驱使一个人遵守起码的道德义务,是一种道德矮化,无助于个人道德发展与社会道德建设。因此,我们不应该以物质利益驱使道德重建,治理道德失范问题。

现实道德生活中,我们真正应当张扬并且应当给予利益允诺或回报的仁善之举,往往不是追求自我利益驱动的行为。因而,如果道德重建不仅是治理道德问题,也包括肯定和宣传正面典范的话,利益的考量不仅不应该,也是不需要的。道德理论与经验告诉我们,人们践履道德要求的动机并非个人利益的获取,至少不是为了那种确定无疑、当下可见的利益回馈。道德具有超功利的一面。孟子说,人人皆有恻隐之心。所以,见到孺子落井的危险时,我们伸出援手不是为了结交他的父母,也不是为了享誉乡邻,而是出于固有的同情心。更让我们钦敬的是,具有强烈道德责任感的人,能够超越、甚至牺牲自我利益而自觉选择符合社会道德要求的行为方式。 最美司机 吴斌以牺牲生命的代价选择职业操守和道德践履,绝不是任何形式的物质利益可以造成的,也绝不是任何数量的物质利益可以回报的。这也许是吴斌的家人选择不接受任何形式的捐款的一个原因吧。自觉超越个人功利和物质利益的计较,品德高尚而不居功自傲,是道德的可贵之处和崇高所在,也是道德建设的应有目标。就治理当前道德问题和提升社会道德水准而言,以物质利益激励德行即便能够产生一定的效果,那也是暂时的、表面的、不可持续的,长远来看甚至无异于饮鸩止渴。

道德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具有理想性、导向性的实践品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利益观念得以强化,追求最大化的物质利益成为经济活动的基本动因。就道德重建的方式而言,道德建设应当更加务实,承认人们在道德觉悟和道德境界方面的多样性与层次性。同时,应当防止等价交换、物质主义、个人利益至上等市场经济法则侵袭道德领域。以物质利益驱动道德建设的制度设计和公共政策即便有可能,也必须以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统一为前提,使利益追求转换为道德责任。

( 有删改 )

1 .下列关于 道德重建 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当前社会道德失范,其状况令人忧虑,在很大程度上正是这种心理引燃了社会有识之士对道德重建的倡言。

B .虽然利益驱使是社会道德失范的重要诱因,但是不能因此而认为道德底线的坚守应当给予利益允诺或回报。

C .对物质财富贪婪即使属于社会道德失范的根本原因,我们也不能用社会管理意义上的 惩恶 来解决它。

D .道德重建如果借力利益驱使,那么它让败德行为得到更多的回报,且无助于个人道德发展与社会道德建设。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 .道德重建和治理败德行为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除了要治理败德行为之外,还要追求道德建设的应有目标。

B .现实中道德正面典范往往都不以追求自我私利为目的,从这个意义上讲道德重建不应该也不需要考量利益。

C .见到孺子落井,我们伸出援手是出于固有的同情心,作者举出这样的事实最终是要证明人人皆有恻隐之心。

D 最美司机 吴斌以牺牲生命的代价选择职业操守和道德践履,可见他是具有强烈道德责任感的人。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如果将道德重建简单理解为就是治理败德行为,那么就很容易陷进用物质利益的力量去进行道德重建的泥淖。

B .吴斌家人不接受任何形式的捐款,其深层次的原因是他们认为道德正面典范的行为不是物质利益可以回报的。

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强化了人们的利益观念,从而使追求最大化的物质利益成为经济活动的基本动因。

D .等价交换、物质主义、个人利益至上等都是市场经济法则,但是它们极易侵袭道德领域,使道德重建面临挑战。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 . 解析: 选 C 。
C 项, “ 我们也不能用 …… 解决它 ” 错,原文为 “ 应该看到 …… 需社会管理意义上的 ‘ 惩恶 ’” 。

2 . 解析: 选 C 。 C 项,由文意可知,不是为了证明 “ 人人皆有恻隐之心 ” ,而是为了证明道德具有超功利性。

3 . 解析: 选 B 。 B 项,由原文可知, “ 道德正面典范的行为不是物质利益可以回报的 ” 只是 “ 吴斌家人不接受任何形式的捐款 ” 的一个原因。

看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英俄德的议会制度都得到发展,但英美的议会政治远比德国成熟,形成这种局面的政  2020-05-14 …

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是因为()A.法律与道德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B.法律与道  2020-05-14 …

“如果德治不举,人心不稳,法治就会千疮百孔;丽法治松弛,惩恶不力,德治也会破堤而溃。”这段话表明(  2020-07-0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在社会治理问题上,中国古代很早就产生了德治思想,并形成德治传统。德治思想  2020-11-21 …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文后问题。以德治国与读书求知①高尚品德的形成,是离不开读书的,只有精于读书的人,才  2020-11-27 …

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都是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法治和德治的联系是A.法治以其权威性和强制手段规范社会成员  2020-12-21 …

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德礼为基,法律为盾李维睿法治和德治不可分离、不可偏废。  2021-01-02 …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中国的“德治”传统  2021-01-12 …

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都是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法治和德治的联系是A.法治以其权威性和强制手段规范社会成员  2021-01-13 …

法治以其权威性和强制性手段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德治以其感召力和劝导力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  2021-01-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