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2014•闵行区二模)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各要素间相互作用,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理景观.综合自然和人文环境要素,分析黄土地貌的成因,并解释黄土高原地域文化特点与自然环境要素之

题目详情
(2014•闵行区二模)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各要素间相互作用,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理景观.

综合自然和人文环境要素,分析黄土地貌的成因,并解释黄土高原地域文化特点与自然环境要素之间的关系.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一)黄土地貌的成因:我国黄土高原在中国中部偏北,包括太行山以西、秦岭以北、青海日月山以东、长城以南的广大地区.跨山西、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及河南等省区,面积约40万平方公里,海拔1,000∼1,500公尺.除少数石质山地外,高原上覆盖深厚的黄土层,黄土厚度在50∼80公尺之间,最厚达150∼180公尺.黄土颗粒细,土质松软,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养分,利於耕作,盆地和河谷农垦历史悠久,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摇篮.但由于缺乏植被保护,加以夏雨集中,且多暴雨,在长期流水侵蚀下地面被分割得非常破碎,形成沟壑交错其间的塬、墚、峁.除上述自然因素外,黄土高原的地表形态还与人类活动,特别是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等社会因素有密切关系.
(二)地域文化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黄土高原的建筑,农业,饮食,艺术等方面与黄土高原的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例如利用黄土的特性,制作了窑洞.利用气候条件发展了旱作农业和畜牧业,因此当地居民的饮食结构以面食和肉食为主.黄土高原地区沟壑纵横,行走不便,因此习惯用语言高声交流,长此以往孕育了音调高亢的秦腔、信天游等艺术形式.
故答案为:
(一)黄土地貌的成因:①黄土地貌包括塬、梁、峁三类.
②自然因素:黄土高原是由西北荒漠地带的粉尘颗粒在风力搬运的作用下长期在此堆积形成的;黄土高原土层深厚,垂直节理丰富;黄土高原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多暴雨,对地表的流水切割侵蚀严重.
③人文因素:黄土高原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历史上人口众多;土壤肥力高,持水性好,易于耕作,人类砍伐森林,进行农耕,加剧了水土流失.导致了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景观.
(二)地域文化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①建筑:黄土高原土层深厚,窑洞就地取材,在很厚的土层中开挖,冬暖夏凉; 
②农业与饮食:黄土高原从半湿润区向半干旱区过渡的地带,属于农牧业交错地带;粮食作物以小麦为主,同时畜牧业也较为普遍;因此当地居民的饮食结构以面食和肉食为主;
③艺术:黄土高原地区沟壑纵横,行走不便,因此习惯用语言高声交流,长此以往孕育了音调高亢的秦腔、信天游等艺术形式.
看了 (2014•闵行区二模)自然...的网友还看了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