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水泥桶中的信[日本]叶山嘉树松户与三是个倒水泥桶的。外表虽然不很明显,但头发和鼻口都被水泥沾成灰色。他想把手指伸入鼻孔,抠掉像钢筋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水泥桶中的信
[日本]叶山嘉树
    松户与三是个倒水泥桶的。外表虽然不很明显,但头发和鼻口都被水泥沾成灰色。他想把手指伸入鼻孔,抠掉像钢筋混凝土那样黏住鼻毛的混凝土,可是为了配合每分钟吐出十立方尺水泥的搅拌器,根本没有时间把手指伸向鼻孔。他一直担心自己的鼻孔,却整整十一个小时没空清理鼻子。其间虽有两度休息:午饭时间和三点钟的歇息。可是,中午时间,肚子很饿;下午那次歇息时间要清扫搅拌器,没有空闲,所以始终没有把手伸到鼻子上。他的鼻子似乎像石膏像的鼻子那样硬化了。快到下班时间了,他用疲惫的手搬动水泥桶,一个小木盒从水泥桶中掉出来。
    “是什么?”他觉得很奇怪,但已无暇顾及这种东西。他用铲子把水泥送入水泥升斗秤量;再把水泥从升斗倒进槽里,很快就要把那桶水泥倒光了。
    “且慢,水泥桶中不可能出现盒子。”
    他捡起小盒子,投入肚兜的钱袋。盒子很轻。
    “这么轻,好像没有装钱。”
    他想,不久又要倒光下一桶,秤量下一部分。搅拌器旋即开始空转,水泥已经弄完,终于下班了。他先用引水到搅拌器的橡皮管冲洗手和脸;然后把便当盒缠在脖颈上,一心想先喝一杯再吃饭,一面想一面走回他的大杂院。发电厂已经完成八成。矗立夕阳中的惠那山覆着纯白的雪,满身汗水仿佛突然冰冷起来。在他经过的脚下,木曾川的水泛起白沫而鸣。
    “嘿!真受不了,老婆肚子又大了……”他一想到满地爬的孩子,想到即将在这寒冷时分生下来的孩子,想到一再生产的老婆,就觉得泄气之至。
    “一圆九十钱的日薪,一天要吃两升五十钱的米,衣着住宿又要九十钱,真浑蛋!怎么还能喝酒呢!”他突然想起钱袋里的小盒子。盒子上没有写什么,钉得很牢。
    “里头好像有什么东西,钉住了。”
    他先把盒子砸在石头上了可是没有砸坏,于是像要踩碎这个世界似的,拼命践踩。从他捡到的小盒中掉出一块破布包裹的纸片。上面这样写着:
    我是N水泥公司缝水泥袋的女工。我的爱人担任的工作是把石块放进碎石机去。十月七日早上,放进大石块时,跟那石块一起夹在碎石机中。他的伙伴想去救他,但我的爱人已如沉到水中一般,沉落在石下。于是,石块和爱人的躯体互相辗碎,变成红色细石,落到传动带上,又从传动带传入粉碎筒中,发出细细的咒诅声,和着机器的轰鸣声而被粉碎了,就这样被烧制成水泥。骨骼、肌肉和灵魂,都变成粉末。我爱人的一切都变成水泥了,剩下的只是这件工作服的破片。我缝制了装爱人的袋子,我的爱人变成水泥了。第二天,我写这封信悄悄放进桶子里。你是工人吗?如果你是工人,一定会觉得我很可怜,请回信。这桶中的水泥用来做什么呢?我很想知道。我的爱人会变成几桶水泥?用到哪些地方?你是水泥匠,还是建筑工人?我不忍见我爱人变成剧场的走廊,大宅的围墙。可是,我怎能阻止得了!如果你是工人,请不要把这水泥用在那种地方。唉,算了,用在什么地方都没有关系。我的爱人一定认为埋在什么地方都可以。没关系,他是一个很坚强的人,一定会配合得很好。他温柔善良,而且稳当可靠。他还很年轻,才二十六岁。他如何爱我,我不知道。但是我已经用水泥袋代替寿衣,让他穿上!他没有入棺,已进入旋转窑了。我如何送他呢?他已葬到东边,也葬到西边;葬在远方,也葬在近处。如果你是工人,请给我回信。我把爱人所穿的工作服破片送给你,包这封信的就是。这破布已沁进石粉和他的汗水。他是穿着这件破工作服紧紧拥抱我的。如果不会给你添麻烦,请把使用这水泥的日月、详细情形、用在什么地方,还有你的名字,都告诉我,务请保重。再见。
    松户与三觉得孩子们在身边翻滚嬉闹。他望着信末的住址和名字,一口气把倒在杯里的酒喝光。
    “真想喝个烂醉,把一切都砸坏!”他怒吼。
    “喝醉乱来怎么行!孩子怎么办?”妻子说。他看着妻子大腹中的第七个孩子。
1925年(1)下列对小说的概括和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___。
A.小说通过松户与三在工作中拾到的一封信,讲述了一个工人掉进水泥厂碎石机里被碾碎、又在转窑里被烧成水泥的悲惨遭遇,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劳动人民的血泪图。
B.文章虽短,却能以细腻的笔触刻画出日本劳工恶劣的工作环境、困苦的生活以及他们的悲哀和无奈,读后令人唏嘘。
C.小说中人物松户与三发现盒子后马上想到“这么轻,好像没有装钱”,表现了他因生活贫困而产生的自私贪婪、妄想不劳而获的心理。
D.小说用大量篇幅记述了信件的具体内容,女工详细叙说了爱人死亡的全部经过,口吻平静,说明女工在残酷的社会现实和悲惨的遭遇面前因为无能为力而内心早已麻木。
E.松户与三读完信后“觉得孩子们在身边翻滚嬉闹”,说明信在他心里并没有产生影响,依旧厌恶自己成群的孩子。
(2)小说围绕松户与三讲述了哪些内容?请简要概括。
(3)请结合全文内容,简要分析松户与三的形象。
(4)有人说,这篇小说反映了“人性在工业社会里已经被异化”的现实。对此你有怎样的理解?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本题考查分析概括小说内容的能力,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C“表现了他因生活贫困而产生的自私贪婪、妄想不劳而获的心理”错,文中无法看出他的“自私贪婪”,“不劳而获”也言过其实.
D“因为无能为力而内心早已麻木”理解不准确,“早已麻木”错,文中主要表现她对丈夫遭遇的无奈与对丈夫的怀念.
E“说明信在他心里并没有产生影响,依旧厌恶自己成群的孩子”错,“一口气把倒在杯里的酒喝光”,“他怒吼”,都表明了信对他产生的影响;“依旧厌恶自己成群的孩子”于文无据.
(2)本题考查分析概括小说内容的能力,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解答时梳理小说情节,分析概括即可.
其主要内容:描述劳动场景,阅读信件,阅读后的反应.
(3)本题考查欣赏小说人物形象的能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解答时主要抓住相关情节与人物描写方法分析概括.
如:“松户与三是个倒水泥桶的”表明他的身份是最底层的工人;“一圆九十钱的日薪,一天要吃两升五十钱的米,衣着住宿又要九十钱,真浑蛋!怎么还能喝酒呢!”表明 他生活的贫困和对家庭的责任感;“真想喝个烂醉,把一切都砸坏”表现他对写信人的 同情与对社会的不满.
(4)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能力层级为探究F.
本题主要是探究小说主旨,解答时要紧扣题干要求“人性异化”,抓住小说三要素进行探究.
文中主要通过 松户与三这一典型形象反映“人性在工业社会里已经被异化”:人不像人,形如水泥;亲情扭曲,厌恶自己的孩子;心情压抑,“真想喝个烂醉,把一切都砸坏”;彷徨迷茫,看不到希望,“泄气之至”.

参考答案:
(1)(5分) 
AB   (答A给3分,答B给2分,答D给1分,答C、E不给分,答三项或三项以上不得分.)
(2)(6分)
①描述了水泥工人松户与三的劳动情景.
②他发现并阅读藏在水泥桶里的女工信件的经过.③读完信件后的反应.
(3)(6分)
松户与三是个生活在社会最底层,受压迫想反抗又不得不对现实妥协的日本贫苦工人形象.(2分)
①他勤劳质朴,有同情心,工作劳苦,生活贫困.他因生活贫困工资低孩子多而沮丧、不满,尤其对造成女工悲惨遭遇的社会无比愤怒,想砸坏一切.(2分)
②他虽因为对生活不满、对社会愤恨不平而产生反抗心理但面对生计问题又犹豫和妥协.“真想喝个烂醉”、“看着妻子腹中的第七个孩子”等,表现了他的犹豫不决和妥协.(2分)
(4)(8分)
答案示例:认同此说法:①人不像人,形如水泥.开篇描写自己的劳动过程,人在生产水泥的紧张环境中辛苦劳作,无暇顾及自己;(2分)②亲情扭曲.自己与孩子本是骨肉亲情,但生活的压迫使他一想到即将降生的孩子就感到“泄气之至”;(2分)③被生活吞噬.信中的内容反映了女工的丈夫已经被水泥吞噬,实际上也是被繁重的生活本身吞噬,这也是自己虽然活着,但也已经被生活吞噬的写照.(2分)④生活的重压使他变得麻木,对生活不满也只能无奈地叹息.(2分)
(如答不认同,只要言之成理,也可以)
看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在钢筋水泥混凝土面层结构中,对于钢筋设置,正确的要求是( )。A.不得踩踏钢筋网片 B.安  2020-05-18 …

有关滑坡和泥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A滑坡发生在山区,泥石流发生在平原地区.B滑坡与泥石流成因相同C  2020-05-20 …

滑动摩擦系数表好的话加200分我是一名刚入门的起重工.对于一些材料的摩擦力还不会计算,想给大侠们要  2020-06-11 …

为下面一则新闻拟一个标题,不超过10个字。吃腻了山珍海味,厌倦了酒场应酬,身处钢筋水泥丛林中的人们  2020-06-28 …

1.某工厂要安装一台质量为10t的机器,为此要浇筑厚度为0.5m的长方形钢筋混泥土基座,要求基座对  2020-07-03 …

某工厂要安装一台质量为10t的机器,为此要浇筑厚度为0.5m的长方形钢筋混泥土基座,要求基座对地面  2020-07-03 …

科学分析计算题(物理)为了堵塞漏油,事故处理部门曾用一个钢筋水泥罩罩住漏油点.已知钢筋水泥罩的体积为  2020-12-05 …

2010年4月20日美国墨西哥湾钻井平台发生爆炸,使海面下1500米深处的管道破裂.为了堵塞漏油,事  2020-12-21 …

图中的建筑物是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已知其露出基台的这部分建筑,在建造施工时用去钢筋混泥土5×104米3  2021-02-01 …

(2010•金山区二模)图中的建筑物是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已知其露出基台的这部分建筑,在建造施工时用去  2021-02-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