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拾馒头的父亲邓为①16岁那年,我考上了全县最好的高中。听人说,考上这所学校就等于一只脚迈进了大学。父亲欣喜不已,千叮咛万嘱咐,希望我将来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拾馒头的父亲
邓 为
    ①16岁那年,我考上了全县最好的高中。听人说,考上这所学校就等于一只脚迈进了大学。父亲欣喜不已,千叮咛万嘱咐,希望我将来能考上大学。
    ②恰巧这时我家在县城的一个亲威搬到省城去住。他们想让我父亲去帮忙照看一下房子,还给父亲建议说在县城养猪是条致富路子,因为县城人多,消费水平也高,肯定比农村卖的价钱好。父亲欣然答应,一来确实是个好法子,二来在县城还可顺便照顾一下我。
    ③等我在高中读了一学期后,父亲在县城也垒好了猪圈,买来了猪崽。我平时在学校住宿,星期六的时候,就去父亲那儿过夜,帮父亲照料一下小猪,好让父亲腾出时间回家推饲料。
    ④猪渐渐长得大起来,家里的饲料早已吃了个精光。亲戚送给我们家的饲料也日趋减少。买饲料吧,又拿不出钱来,父亲整日显得忧心忡忡。
    ⑤我也愁在眉上急在心里,但也一筹莫展。有天我去食堂打饭时,发现许多同学常常扔馒头,倒饭菜,我突然想到,把这些东西拾起来喂猪不是挺好的嘛。
    ⑥我回去跟父亲一说,父亲高兴地直拍大腿,说真是个好主意,第二天他就去拾馒头剩饭。
    ⑦我为自己解决了一个难题而窃喜不已,却未发现这给我带来了无尽的烦恼。父亲那黑乎乎的头巾、脏乎乎的衣服,粗糙的手立时成为许多同学取笑的对象,他们把诸如“丐帮帮主”、“黑橡胶”等侮辱性的绰号都加在父亲头上。
    ⑧我是一个山村里走出来的孩子,我不怕条件艰苦,不怕跌倒疼痛,却害怕别人的歧视。好在同学们都还不知道那是我的父亲,我也尽量躲避着父亲,每到他来时,我就离得远远的。
    ⑨但我内心害怕被别人识破和歧视的恐惧却日复一日地剧增。终于有一天我对父亲说:“爹,你就别去了,叫大家知道了,会嘲笑我……”
    ⑩父亲脸上的喜悦一下子消失了。在漆黑的夜里,只有父亲的烟锅一红一红的,良久父亲说:“我看还是去吧!不和你打招呼就是了。这些日子正是猪长膘的时候,不能断了粮。”
    ⑪我的泪就落了下来。对不起父亲,我是真心爱你的,可你偏偏是在学校里拾馒头,我怕被别人看不起呀!
    ⑫接下来的日子,父亲继续拾他的馒头,我默默地读书,相安无事。我常常看见父亲对着张贴成绩的布告栏发呆,好在我的成绩名列前茅,可以宽慰父亲的,我想。
    ⑬1996年的冬天,我期末考试成绩排在年级前三名,而且还发表了许多文章,一下子名声鹊起。班里要开家长会,老师说,让你父亲来一趟。
    ⑭我的心一下子就凉了,我不知别人知道拾馒头人就是我父亲时会怎样嘲笑我。伴着满天风雪回到家,我对父亲说:“爹,你就别去了,我对老师说你有病……”
    ⑮父亲的脸色很难看,但终究没说什么
    ⑯第二天,我挟着风雪冲到了学校,坐进了教室。家长会开始了,鼓掌声和欢笑声不断,我却一直蔫蔫呆呆,心里冰凉得厉害。父亲啊,你为何偏偏是一个农民,偏偏在我们学校拾馒头呢!
    ⑰我无心听老师和家长的谈话,随意将目光投向窗外。天哪!父亲,我拾馒头的父亲正站在窗外,一丝不苟地聆听老师和家长们的谈话,他的黑棉袄上已落满了厚厚的积雪。 我的眼泪就哗哗地流了下来,我冲出教室,将父亲拉进来,对老师说:“这是我爹。”一下子掌声雷动。
    ⑱回去的路上,父亲仍挑着他捡来的两桶馒头和饭菜。父亲说:“你其实没必要自卑,别人的歧视都是暂时的,男子汉,只要努力,别人有的,咱们自己也会有。”
    ⑲以后,同学们再也没有取笑过父亲,而且都自觉地将剩饭菜倒进父亲的大铁桶里。1997年金秋九月,父亲送我来省城读大学。我们乡下人的打扮在绚丽缤纷的校园里显得那么扎眼。但我却心静如水,没有一丝怕被别人嘲笑的忧虑。我明白,在这个世界上,歧视总是难免的,关键是自己看得起自己。正如父亲说的那样:别人的歧视都是暂时的,男子汉,只要努力,别人有的,咱们自己也会有。
(1)文章第⑦段写道“我为自己给父亲解决了一个难题而窃喜不已,却未发现这给我带来了无尽的烦恼。”“我”的烦恼是什么?
(2)“父亲的脸色很难看,但终究没说什么”这一句属于什么描写?有何作用?
(3)“我的眼泪就哗哗地流了下来”,以第一人称的口吻描写出“我”此时的心理。
(4)文章结尾一段能否删去,为什么?
(5)读了上文,你对父爱的内涵一定有了新的认识吧。结合下面的“相关链接”,谈谈你的阅读感悟,40字左右。
【相关链接】
    想想你的背影,我感受了坚韧。抚摸你的双手,我摸到了艰辛。不知不觉你鬓角露了白发,不声不响你眼角上添了皱纹。我的老父亲,我最疼爱的人,人间的甘甜有十分,你只尝了三分 ……听听你的叮嘱,我接过了自信。凝望你的目光,我看到了爱心。有老有小,你手里捧着孝顺,再苦再累你脸上挂着温馨。我的老父亲,我最疼爱的人,生活的苦涩有三分,你却吃了十分……。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本题是信息筛选能力的考查.必须先认真阅读课文,根据提示,在上下文中筛选出关键信息.通过文章第七段“却未发现这给我带来了无尽的烦恼.父亲那黑乎乎的头巾、脏乎乎的衣服,粗糙的手立时成为许多同学取笑的对象,他们把诸如“丐帮帮主”、“黑橡胶”等侮辱性的绰号都加在父亲头上”可以看出怕人识破那位同学们称“丐帮帮主”“黑橡胶”的拾馒头的人就是自己的父亲.
(2)本题的考点是辨识塑造人物的手法及其作用.解答思路:这句话运用了…(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正面、侧面描写;细节描写;对比、衬托手法等)的描写手法(或写法),写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心理).“父亲的脸色很难看,但终究没说什么”运用神态描写,细腻传神地刻画了父亲因“我”让他别去参加家长会而难受、痛苦的心情,“但终究没说什么”,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宽容与爱.
(3)本题是考查补写人物心理.思路:先要明确人物此时所处的情境和此时应有的、合理的心理内容.语言表述时要注意人称,很多题目暗含要求用第一人称:要用“我”,写人物的内心独白.如用第三人称,则是在陈述人物心理.注意要符合人物性格,符合当时情况.示例:看到窗外的父亲,我多么内疚啊,是父亲辛苦供养我,我怎么能嫌弃他呢?
(4)本题是对段落作用的考查, 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考虑. 内容是一般是对前文内容的总结或补充,或者引起下文.思路:这一段写出了…,突出了…,(这是内容)为下文…作铺垫.段落位置不同,结构作用不同,表述语言有所不同.文章开头:引出下文,为…作铺垫.营造了…氛围,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文章中间: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引出下文…,为…作铺垫.结尾结构上总结上文;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照应题目、照应开头、前文.内容上画龙点睛、点明事件的意义,点明中心深化文章中心,抒发作者什么感悟或者情感;写出了人物怎样的品质、精神或性格;言有尽而意无穷,留下想象的空间,增强感染力.文章结尾写“我”到省城读大学,不再害怕被人嘲笑是乡下人,这样与前文“我”的自卑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父亲教育的成功,也从侧面表现了父爱的伟大,同时升华了文章的主旨,因此不能删去.
(5)本题是对句子仿写的考查,回答时注意根据文意的概括,补写句与文章语义连贯,句式相同,字数相等,尽量运用同样的修辞手法.示例:父爱如山,于无声处显出巍峨与庄严.我们应读懂父亲,铭记父亲为我们所做的一切,用感恩和回报来慰藉父亲沧桑的心田.
答案
(1)怕人识破那位同学们称“丐帮帮主”“黑橡胶”的拾馒头的人就是自己的父亲.
(2)神态描写,细腻传神地刻画了父亲因“我”让他别去参加家长会而难受、痛苦的心情,“但终究没说什么”,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宽容与爱.
(3)示例:看到窗外的父亲,我多么内疚啊,是父亲辛苦供养我,我怎么能嫌弃他呢?
(4)不能,结尾写“我”到省城读大学,不再害怕被人嘲笑是乡下人,这样与前文“我”的自卑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父亲教育的成功,也从侧面表现了父爱的伟大,同时升华了文章的主旨.
(5)示例:父爱如山,于无声处显出巍峨与庄严.我们应读懂父亲,铭记父亲为我们所做的一切,用感恩和回报来慰藉父亲沧桑的心田.
看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的网友还看了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