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①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卫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①子曰:“躬自厚而薄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①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卫
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
①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卫灵公》)
②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论语·公冶长》)
③孟子曰:“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孟子·离娄上》)
【注】①怨是用希:是用,因此;希,通“稀”。
小题1:孔子提出了哪些“远怨”的方法?请简要概括。(2分)
答:                                                                             
小题2:在品德修养上,孔、孟为什么都主张“反求诸己”,请简要分析。(4分)
答: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小题1:①严以律己,宽以待人;②不计较过去的仇怨。(每点1分)
小题2:“反求诸己”,就是自我反省。因为孔子认为多责备自己就可以大大减少别人对自己的怨恨,孟子认为凡是行为得不到预期的效果,都应该反过来从自身找原因。(孔、孟的理由各2分)


小题1:
试题分析:此题要反复品读,感知文段内容大意,在疏通文意基础上,找到孔子言行中的关键语句进行分析。如“躬自厚而薄责于人”根据大意可概括为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不念旧恶”可概括为不计较过去的仇怨。
小题2:
试题分析:分析题时,要首先弄明白“反求诸己”的意思,然后再从孔子和孟子主张“反求诸己”的理由上分析作答。如孔子认为,严以律己能减少别人对自己的怨恨,孟子认为“行有不得者”也就是行为有得不到预期效果的要从自身找原因。所以,二人在品德修养上,都主张“反求诸己”。
参考译文:
①孔子说:“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那就可以避免别人的怨恨了。”
②孔子说:“伯夷、叔齐两个人不记人家过去的仇恨,(因此,别人对他们的)怨恨因此也就少了。”
③孟子说:“爱别人,别人不来亲近,就要反问自己仁的程度;治理别人却治理不好,就要反问自己智的程度;礼貌待人,别人却不理睬,就要反问自己恭敬的程度。行为有得不到预期效果的,都要反过来求问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