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限划9处)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大小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论语•尧曰》)

题目详情
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限划9处)
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大小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论语•尧曰》)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断句的技巧:
(1)要找虚词,文言文中常见放在句首的发语词有:夫、盖、焉、惟、斯等等;放在句尾的语气词有:也、矣、乎、哉、与(欤)、焉、耶(邪)等等;出现在句中的虚 词有:于、为、则、而、以等等.当然,还有些复音虚词(包括一些复句中的关联词)也是我们的好“帮手”.它们大体上都位于一句话的开头,这些词前一般要断 句.比如:且夫、若夫、乃夫、已而、至若、于是、虽然、至于、是故、向使、纵使等等.
(2)察对话: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来断句.
(3)辨句式:文言文中的句式特别是文言文的固定结构可以帮助我们断句.比如:“…者…也”是典型的判断句式(有些省略“者”或“也”的判断句,或表示判断关系的词,如“为、乃、即、则”等,都可以为我们断句提供帮助);“不亦…乎”“孰与…乎”“其…乎”“安…哉”“何…为”等反问句式;“为…所…”“受…于…”“见…于…”等被动句式;还有“如…何”“况…乎”“何(以)…为”等固定句式.这些都是我们断句时很好的“帮手”.
做这道题首先要通读文句,理解大意.其次抓住文句中的虚词“之”“乎”“之”进行断句,然后又连用了两个“又谁怨”“又焉贪”两个相同的句式,中间要断句;后面三个句子“无众寡”“无大小”“无敢慢”都做君子的谓语,是并列谓语,因此要断句;最后以“乎”结尾.
故答案是: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大小/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
译文是:“让百姓们去做对他们有利的事,这不就是对百姓有利而不掏自己的腰包嘛!选择可以让百姓劳作的时间和事情让百姓去做.这又有谁会怨恨呢?自己要追求仁德便得到了仁,又还有什么可贪的呢?君子对人,无论多少,势力大小,都不怠慢他们,这不就是庄重而不傲慢吗?
看了 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员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2020-05-13 …

阅读文本选段,完成下阅读文本选段,完成下面的题.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  2020-05-13 …

翻译《孟子梁惠王上》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  2020-06-15 …

此身常放在闲处,荣辱得失,谁能差遣我?此心常安在静中,是非利害,谁能瞒昧我?具体何此身常放在闲处,  2020-06-27 …

分析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  2020-06-29 …

《触摸春天》回答问题“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权利”在这里指什么?  2020-07-0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12分,每小题3分)孟子见粱惠王①。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将有以  2020-07-07 …

16个小朋友,依次编为1-16号,围成一个圈,从某个小朋友开始顺时针1-3报数,报道3退出游戏,余下  2020-11-17 …

我是个初二该上初三的学生谁能按饮食等规律给我定个假期计划谁能按饮食等规律给我定个假期计划我英语最不好  2020-11-20 …

如何才能做到"仁者无敌"?仁者就是仁义之人...仁者无敌的意思就是只有拥有仁义道德的人才能天下无敌.  2020-12-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