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五)阅读陈晓辉的《一棵丝瓜爬上楼》一文,完成下列各题。①搬到小区一年多了,我还不知道同一栋楼里住户的名字。这很正常,他们肯定也不知道我的名字和其他基本情况。但是我

题目详情
(五)阅读陈晓辉的《一棵丝瓜爬上楼》一文,完成下列各题。
    ①搬到小区一年多了,我还不知道同一栋楼里住户的名字。这很正常,他们肯定也不知道我的名字和其他基本情况。但是我的母亲很不理解,怎么可以这样呢?在村里,谁家的孩子上几年级,谁家的姑娘和哪村的小子订了婚,谁家的老太太该过寿了……她都一清二楚。同样,村里别的人也知道她几个孙子,上次回来给她带的什么……可是在这儿,谁与谁也不说话,偶尔碰到了也都端着一副没表情的脸,母亲说:“城里人那么多,怎么住在这里感觉空空的呢?”
    ②我们住在一楼,窗台下面有一块巴掌大的空地。闲不住的母亲在地里种了丝瓜。这怎么行?丝瓜要爬架的,爬上二楼遮了人家窗户怎么办?但是母亲还是不 “丝瓜蔓子爬上去不好吗?咱村谁家的丝瓜、南瓜爬过墙头,谁也不说什么,有菜大家吃嘛!”唉,怎么跟老太太说这个道理呢?不是人人都喜欢别人家的植物爬到自己家的。况且二楼的住户我也不认识,人家会生气吗?
    ③丝瓜不管我的忐忑,见风就长。很快,就爬上了我的窗台。翠绿的叶子,柔婉的卷须,隔着竹帘看过去,就像一幅写意画。还懂事地开出一朵朵金黄的花,摇曳给我灿烂的喜悦,尤其是有雨的下午,坐在窗前,想起很多事,随着丝瓜的藤蔓,铺衍成一片梦境。
④但是不管梦能走多远,人总是活在红尘俗世的。我小心翼翼地观察着,只要丝瓜爬到窗户顶部,我就爬上去把它掐掉,迫使它只在我家的墙壁范围内生长。每次掐顶的时候,我都感到自己的残忍,高处的阳光那么强烈明亮,是每一棵植物的梦想啊。如果丝瓜有知,它会怪我还是会悲叹自己的命运呢?
    ⑤有几天工作很忙,我加班到深夜才回家。那几株丝瓜湮没在一件又一件的杂事中,被我忽略了。
    ⑥再次注意到它们,哎呀,它们已经偷偷地到二楼,把人家的窗台都快爬满了!现在再去掐藤蔓,是不是晚了?木已成舟,秧已成片,人家会不会杀下楼来,指责我家的丝瓜“侵占领空”?我想,还是硬着头皮,去做一次友好的拜访吧,请他们宽恕主人的管教不严。
    ⑦但我还没去,楼上的住户先来拜访我了:“我是你们楼上的,请问方便说话吗?”我赶紧把客人让进来,倒上茶,惴惴不安:“对不起,那些丝瓜……我马上就剪了……”客人却笑嘻嘻地拿出几根脆嫩的小东西:“这是你们种的丝瓜,结了七八根呢,我们炒了几根,这是给你们留的。”见对方没有兴师问罪的意思,我才放下心来。还没说话,母亲已经热情地唠叨了:“丝瓜熬汤也很好喝,以前我们农村媳妇坐月子,从河里抓几条鲫鱼,摘几根小丝瓜,喝了奶水足得很呢!”
    ⑧“是呀,丝瓜可是个好东西。嫩了能吃,老了能刷锅,我家闺女这几天还对着丝瓜画画!”眼见母亲与对方的会谈亲切友好,我才放下心来。
    ⑨从此我们与二楼的关系开始密切,不但见面打招呼,有时候还会约着去散步。这样的转变我始料未及,丝瓜却俨然以外交功臣自居,生长得越发骄傲起来。不仅二楼,又开始往三楼攀爬,我又开始新的惴惴不安。但是有一天,有个人在楼下跟我说,他是三楼的,请我们不要把丝瓜掐掉,“让我们也沾染一点光哈。”
    ⑩现在,丝瓜已经爬到了四楼。我们这栋楼的住户关系也发生了奇妙的变化。不但见面热乎乎地说话,三楼的大姐姐给二楼的小弟弟辅导作业,四楼的奶奶和母亲一起相约去买菜。前几天,母亲神秘地告诉我:“二楼张阿姨的外甥女来摘了一朵丝瓜花,被四楼的小刘看见,托我做媒呢!”
(选自《中国视窗》,有改动)
1.根据文章内容,将作者的心理变化补充完整。(请写四字短语)
忐忑担心--___--畏惧害怕--___--惴惴不安--___
2.联系文章内容,赏析词句。
(1)赏析第⑥画线句中加点词语“窜”的表达效果。
(2)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③段画线句: “翠绿的叶子,柔婉的卷须,隔着竹帘看过去,就像一幅写意画。”
3.一栋楼的邻里关系,因为“一棵丝瓜爬上楼”而发生了“奇妙的变化”。请你联系首尾两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1)“奇妙的变化”之前和之后的邻里关系各有什么特点?
(2)从首尾两段的内容中可以看出,本文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4.阅读链接材料,回答问题。
【链接材料】明天要封阳台。我和儿子站在阳台上,从12层的高处眺望着沐浴在晚霞中的都市……我决定明天先不封阳台了,为了可爱的鸽子不受到惊扰,为了儿子能有一个新结识的“朋友”,也为了它带给我的那一片恬淡和谐的思绪。
--(《明天不封阳台》杜卫东)    从链接材料可以看出,“我”准备封阳台最终又决定不封阳台;本文的作者由开始的“只要丝瓜爬到窗户顶部,我就爬上去把它掐掉”(见第④段画波浪线的句子),到后来忘记“掐”,最终任由它爬上四楼,不再“掐”它。两位作者最终都放弃自己最初的想法,原因各是什么呢?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本题考查作者情感的梳理.解答此题在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上,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按题目所给出的情感提示,找到相对应的段落,从中找出有关作者情感描写的句子,理解后用四字短语加以概括即可.母亲栽下丝瓜后,我一直忐忑不安,但丝瓜长大开花后,它的那份生机让我觉得灿烂明朗;可是当二楼的住户来到我家时,从我的道歉可以看出,我的心里是畏惧害怕的,但在了解来意后,内心顿觉轻松放心;可是当丝瓜越爬越高,到了三楼时,我心里又开始“新的惴惴不安”,直到楼上的人家跟我说,希望能沾点光后,我才放心,并为日益融洽的邻里关系感到愉悦美好.按这一思路,可以整理出要填写的词语分别为:灿烂明朗,轻松放心,愉悦美好.
(2)(1)本题考查词语的赏析.解答此题关键要结合词语所处的语境,弄清这个词语的表述对象,然后综合词义与表达效果这两方面因素进行揣摩.“窜”原指快速地跑走、逃走,这里用来指丝瓜生长之快,表现出我的担忧之情. (2)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赏析一般格式为:修辞+修辞特点+内容+中心  比喻形象生动;拟人生动形象;排比整齐,有气势;夸张突出特点;反问加强语气;反语增加讽刺意味     表述形式:运用了…的修辞手法,描写了…,表达了…这个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丝瓜的长相比作写意画,生动形象地写出丝瓜的美妙,表达我内心的喜悦,为下文邻里关系的改变作铺垫.
(3)①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关键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根据上下文内容去理解分析.文章首段交代了种丝瓜之前的邻里关系,“搬到小区一年多了,我还不知道同一栋楼里住户的名字”,可见我们没有往来,缺少沟通,关系冷漠.而有了丝瓜后,“我们与二楼的关系开始密切,不但见面打招呼,有时候还会约着去散步”,“我们这栋楼的住户关系也发生了奇妙的变化.不但见面热乎乎地说话,三楼的大姐姐给二楼的小弟弟辅导作业,四楼的奶奶和母亲一起相约去买菜.”可见邻里关系变成了:交流很多,走动很多,和谐亲密. ②本题考查写作手法的判断与作用分析.解答此题关键要掌握常见表现手法的种类及一般作用,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去作答.对比手法:是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表现手法,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主题.这篇文章就是运用了对比的手法,邻里关系在种丝瓜前后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作者意在以这种变化,来突出人与人之间只要打开心扉、真诚沟通,生活就可以变得更加和谐美好的主题.
(4)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解答此题关键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根据上下文内容及文章主旨去判断.从链接材料内容可以看出,我不封阳台是为了让鸽子不受惊扰,为了让儿子能有一个新结识的朋友;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画面不被打破.而本文母亲栽下的一棵丝瓜改变了邻里关系,我不愿破坏这来之不易的和谐美好,所以由原来的“掐”变成了“不掐”.
答案:
(1)①灿烂明朗   ②轻松放心   ③愉悦美好  (四字短语,意对即可 )
(2)①“窜”愿意是指快速地跑走、逃走,这里用来指丝瓜藤蔓生长之快,出乎我的意料,有拟人色彩,生动形象,也表现出我的担心之情.
        ②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丝瓜的长相比作写意画,生动形象地写出丝瓜长相之美妙,表达我的喜悦心情,为下文邻里关系的改善作铺垫.
(3)①之前的邻里关系:没有往来,缺少沟通,关系冷漠.  之后的邻里关系:交流很多,走动很多,和谐美好.
        ②对比的手法,将之前的冷漠与后来的和谐、融洽放在首尾互相对照,突出人与人之间只要打开心扉、真诚沟通,(相互理解),生活就可以变得更加和谐美好的主题.(意对即可)
(4)链接材料:为了鸽子不受惊扰;为了儿子能有一个新结识的朋友;为了它带给我的恬淡和谐的思绪;让心贴近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本文:丝瓜的存在、生长促成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来往,改变了邻里关系,我不愿破坏这来之不易的和谐美好,希望这样的美好关系能像丝瓜一样越长越多,越来越好.(意对即可)
看了 (五)阅读陈晓辉的《一棵丝瓜...的网友还看了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