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问题。洛中访袁拾遗不遇孟浩然洛阳访才子,江岭作流人。闻说梅花早,何如北地春。注拾遗:官名。袁氏曾任拾遗,因罪流放岭南。小题1:这首诗表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问题。
洛中访袁拾遗不遇   孟浩然
洛阳访才子,江岭作流人。
闻说梅花早,何如北地春。
【注】拾遗:官名。袁氏曾任拾遗,因罪流放岭南。
小题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小题2:这首诗在写作上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5分)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小题1:访友不遇的伤感。孟浩然特意来拜访袁拾遗,足见二人感情之厚,可不见流放中的友人,顿生伤感之情;(2分)对友人被贬的愤愤不平。才子竟遭流放,何况流放之人还是自己的挚友,因此心中不平;(2分)对友人的思念牵挂。流放之地梅花再好,怎及留居北地的故乡呢!(2分)
小题2:主要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全诗四句,两处对比。(1分)人的对比:洛阳才子与岭南流人对比。袁拾遗身为“才子”,理当被朝廷重用,却被贬他乡,沦为“流人”,其过人的才能与恶劣的待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委婉表达出对当时“才人”被贬的社会现实的不满,含而不露,引人深思。(2分)地方的对比:梅花早放的南方虽美,但还是不如春天的北国。一扬一抑,增强了诗的波澜,更见对朋友的思念挂念之情的深挚。(2分)


小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