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秦王李世民(节选)下面是当代大型历史剧《秦王李世民》中的一个片断。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李元庆是四兄弟,他们辅佐父亲李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秦王李世民(节选)

  下面是当代大型历史剧《秦王李世民》中的一个片断。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李元庆是四兄弟,他们辅佐父亲李渊取得了天下。其中以李世民功劳最大,封秦王。已定为皇位继承人的长兄李建成一心想除掉登基的隐患——其弟李世民,于是四兄弟为了争夺权势而形成了两派。

  节选部分,表现了李建成借为李元吉出征饯行的名义,意欲加害李世民而引发的一场斗争。在宴席上,李建成提议各人均作一首以古代英雄为内容的小诗为酒令,于是就出现了以下情节。

李元庆 (掷笔大叫) 成也!

李世民 念来!

李元庆 《卢城怀古》——汉家名将李广,曾驻守古北平卢城,匈奴称其“飞将军”,数年不敢入侵!李将军功高威重如此,朝廷却无意封侯,反逼他自杀身亡!(诵)“纵马狼山外,弯弓瀚海间。泉台饮恨去,血溅九重天!”

李建成 (强笑) 元庆不愧少年英雄,血气方刚,壮士豪情,满溢字里行间。

李元庆 (冷笑) 大哥很懂诗情。

李元吉 小弟也很有诗才。(与李元庆灼灼相视)

李建成 (忍耐不住) 孤也得一首!

李世民 (一笑) 世民从小爱听大哥吟诗。

李建成 《淮阴怀古》!

李元吉 淮阴?此系何物?

李元庆 (放声大笑) 四哥,此非物品,而是地名,汉家名将韩信封侯的地方。

李建成 不错!此人助汉高祖夺得天下,妄想自立为王,利令智昏,叛逆谋乱,终致在长乐宫中一命归天!

李世民 大哥此诗用意颇深……

李建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诵)“狂徒淮阴客,自诩天下雄。一曲黄粱梦,呜呼长乐宫!”

李世民 (凛然地) 《孟津怀古》!

众 人 孟津?

李世民 当年周王在此全集八百诸侯讨伐暴虐无道的商纣王!(诵)“云涌九州动,龙飞四海惊!武王除暴虐,万众庆升平!”

李建成 (突然大笑) 二弟之诗,风云纵横,气象豪阔,径夺魁首,为兄当举酒为贺!

李元吉 (急应) 举酒!举酒!

(1)为了争夺权位,李氏四兄弟形成了两派,其中李元庆站在哪一方?李元吉又站在哪一方?

(2)李元吉的台词“淮阴?此系何物?”可看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3)文中的三首怀古诗,均有言外之意,请结合矛盾冲突指出《卢城怀古》《淮阴怀古》《孟津怀古》三首诗的内在含意。

(4)文段中李建成的台词有一处空缺,下列各句恰当的一句是

[  ]

A.二弟放肆!

B.二弟夸奖!

C.二弟聪明!

D.二弟何作此言?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参考答案:李元庆站在李世民一边,李元吉站在李建成一边。

(2)参考答案:李元吉是一介武夫,缺乏文化涵养。

(3)参考答案:①《卢城怀古》表明对李建成意欲加害功高威重的李世民的不满。②《淮阴怀古》表明李建成视李世民为“韩信”,决心除掉他。③《孟津怀古》表明李世民对李建成早有提防并采取了针锋相对的措施。

(4)C项  解析:李世民没有当众挑明李建成的用心,所以李建成的反应不会是“二弟放肆”“二弟何作此言”;李世民也没有夸奖李建成,所以B项也不合适。只有表明二人心照不宣的C项最合适。

看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秦始皇是我国历史上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李白称赞他说:“秦王扫六合,虎视何熊哉。”李白称赞他的功绩是  2020-05-13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以下题目下面是大型历史剧《秦王李世民》中的一个片断。李建成、李元吉、李世民、李元  2020-06-11 …

谁会这道题:李白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李白是我国历史上一位著名诗人,他被誉为“诗仙”.他的诗歌特点是[]  2020-07-2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风”“雅”以后有李杜苏渊雷李白和杜甫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他  2020-07-26 …

历史问题李广是李信的孙子吗?李信的年纪是否与秦始皇儿子相当?刘邦项羽的年纪是不是与秦始皇儿子相当?  2020-07-28 …

判断改错题:“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这句话赞美的是李斯.这句话哪里错了?请指出并改正~只有一个错  2020-07-28 …

中译英:‘后主’后代的君主翻译三个字:李后主(李煜)解释不比翻译:后代的君主;嗣君.②历史上称一个  2020-07-28 …

“身价不是从学历中来,而是从学问中来;不是从资历中来,而是从能力中来;不是从索取中来,而是从奉献中来  2020-11-04 …

"身价不是从学历中来,而是从学问中来;不是从资历中来,而是从能力中来;不是从索取中来,而是从奉献中来  2020-11-04 …

“身价不是从学历中来,而是从学问中来;不是从资历中来,而是从能力中来;不是从索取中来,而是从奉献中来  2020-11-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