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辛弃疾独宿博山王氏庵表达情感问题高人进很多人说是“词的上片写独宿王氏庵的深夜见闻,用笔精细,词境凄厉.下片抒情写梦境,大处落笔,寓千里于尺幅之中.结尾奇峰突起,境界大变.在

题目详情
辛弃疾 独宿博山王氏庵 表达情感问题【高人进】
很多人说是“词的上片写独宿王氏庵的深夜见闻,用笔精细,词境凄厉.下片抒情写梦境,大处落笔,寓千里于尺幅之中.结尾奇峰突起,境界大变.在万里江山的阔大背景下,我们似乎看到了词人高大的爱国者形象,触抚到了他跃动着的拳拳之心.”
尤其是最后一段给人这样的感觉:
尽管青春不再、迟暮已至,尽管身处逆境、壮志东流,辛弃疾仍然胸怀天下,即便是在梦中,也始终不忘收复失地、一统国家的大业.
这样的结尾,将之前凄凉悲伤的基调,立刻转变成壮怀激烈的豪情.全词的境界顿时提高,使人荡气回肠、振奋激昂.
所以这是一篇以悲景写乐情的诗.
我个人的见解是:既然这首诗写在1181年以后(大概1182-1192),这是辛弃疾被贬归隐之后的时间,那么为什么表达的不是一种“壮志难酬”,“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一种悲愤之情呢?
附原诗: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
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
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淳熙八年(1181)冬,辛弃疾四十二岁时,因受到弹劾而被免职,归居上饶.此后二十年间,他除了有两年一度出任福建提点刑狱和福建安抚使外,大部分时间都在乡闲居.辛弃疾一向很羡慕啸傲山林的隐逸高人,闲居乡野同他的人生观并非没有契合之处;而且,由于过去的地位,他的生活也尽可以过得颇为奢华.但是,作为一个热血男儿、一个风云人物,在正是大有作为的壮年被迫离开政治舞台,这又使他难以忍受,“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所以,他常常一面尽情赏玩着山水田园风光和其中的恬静之趣,一面心灵深处又不停地涌起波澜,时而为一生的理想所激动,时而因现实的无情而愤怒和灰心,时而又强自宽慰,作旷达之想,在这种感情起伏中度过了后半生.
这是相关的资料.
我觉得,在临死之前的几年,也就是1205年左右,才是真正的壮志难酬,甚至在1203年 面见皇帝的时候,也是慷慨激昂,斗志昂扬的.
之前赋闲的一段时间,也是在这中间沉浮,既对南宋北伐抱有幻想,又对现有状况感到失望,但是 更多的 还是北伐的斗志和幻想.
个人浅见,欢迎指正
看了 辛弃疾独宿博山王氏庵表达情感...的网友还看了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