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范文正公文集叙(宋)苏轼庆历三年,轼始总角,入乡校,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所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轼从旁窃观,则能诵习其词,问先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范文正公文集叙
(宋)苏轼
    庆历三年,轼始总角,入乡校,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所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轼从旁窃观,则能诵习其词,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何人也。先生曰:“童子何用知之?”轼曰:“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且曰:“韩、范、富、欧阳【注】,此四人者,人杰也。”时虽未尽了,则已私识之矣
    嘉祐二年,始举进士至京师,则范公殁.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也欤?是岁登第,始见知于欧阳公,因公以识韩、富。皆以国士待轼,曰:“恨子不识范文正公。”其后三年,过许,始识公之仲子今丞相尧夫。又六年,始见其叔彝叟京师。又十一年,遂与其季德孺同僚于徐,皆一见如旧,且以公遗稿见属为叙。又十三年,乃克为之。
    呜呼!公之功德,盖不待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序而传。然不敢辞者,自以八岁知敬爱公,今四十七年矣。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而公独不识,以为平生之恨。若获挂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门下士之末,岂非畴昔之愿也哉!
    古之君子,如伊尹、太公、管仲、乐毅之流,其王霸之略,皆素定于畎亩中,非仕而后学者也。淮阴侯见高帝于汉中,论刘、项短长,画取三秦,如指诸掌,及佐帝定天下,汉中之言,无一不酬者。诸葛孔明卧草庐中,与先主策曹操、孙权,规取刘璋,因蜀之资,以争天下,终身不易其言。此岂口传耳受,尝试为之,而侥幸其或成者哉!
    公在天圣中,居太夫人忧,则已有忧天下致太平之意,故为万言书以遗宰相,天下传诵。至用为将,擢为执政,考其平生所为,无出此书者。今其集二十卷,为诗赋二百六十八,为文一百六十五。其于仁义礼乐忠信孝弟盖如饥渴之于饮食欲须臾忘而不可得如火之热如水之湿盖其天性有不得不然者。虽弄翰戏语,率然而作,必归于此。故天下信其诚,争师尊之。
    孔子曰:“有德者必有言。”非有言也,德之发于口者也。又曰:“我哉则克,祭则受福。”非能哉也,德之见于怒者也。元祜四年四月十一日。
【注】韩、范、富、欧阳:指韩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A.恨子不识范文正公   恨:遗憾
B.汉中之言,无一不酬者   酬:实现
C.与先生策曹操、孙权,规取刘璋    策:鞭策
D.非能战也,德之见于怒者也   见:表现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___
A.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                 B.始举进士至京师,则范公殁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然不敢辞者,自以八岁知敬爱公            D.虽弄翰戏语,率然而作
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兑为秦所灭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下确的一项是___
A.文章回顾了四十七年来对范仲淹的仰慕,真情实事,历历在目,叙事生动严谨,情文并茂。
B.文章以勋业卓著的历史人物陪衬,以寥寥数据,为范仲淹的才情方略作生动写照,其政治家的气度由此跃然纸上。
C.文章专从道德根于其天性,发于其文章立论、评赞范仲淹的文章集,高屋建瓴,识度超远。
D.文章先议后叙,叙议结合,由“虚”处入,以“实”笔收,语言平易流畅、感情真挚,堪
称序文的上乘之作。
(4)用“/”给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断句。
其 于 仁 义 礼 乐 忠 信 孝 弟 盖 如 饥 渴 之 于 饮 食 欲 须 曳 忘 而 不 可 得 如 火 之 热 如 水之 湿 盖 其 天 性 有 不 得 不 然 者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时虽未尽了,则已私识之矣。
②是岁登第,始见知于欧阳公,因公以识韩、富,皆以国土待轼。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C    与先主(刘备)评论曹操、孙权,谋划攻取刘璋.策:策划,谋划.
(2)D     D.而:连词,表修饰.A人称代词,我/指示代词,这;B连词,表转折/副词,就是;C介词,在/连词,表修饰.
(3)D    D项对全文的概括有误,根据全文内容应为:全文前半叙事,后半议论,由实处入,以虚笔收.
(4)“仁义礼乐”与“忠信孝弟”并列短语,中间断句;“盖”为句首语气词,其前断句;“如火之热”与“如水之湿”结构对称,前后断句.句子可断句为:其于仁义礼乐/忠信孝弟/盖如饥渴之于饮食/欲须曳忘而不可得/如火之热/如水之湿/盖其天性有不得不然者.句子翻译为:他对于仁义礼乐,忠信孝悌,像饥渴的人对于饮食,想要片刻忘记都不可能.像火的热,像水的湿,是他的天性有不得不这样的地方.
(5)①尽:完全;了:明白;识:记住.句子翻译为:当时虽然没有完全明白(这句话的意思),却已经在心里暗暗地记住他们了.
②登第:考中进士;见…于:表被动;因:通过;国士:国家的精英.句子翻译为:这一年(我)考中进士,才被欧阳公所赏识,通过欧阳公认识了韩琦、富弼,(他们)都用对待国家精英的礼节对待我.

答案:
(1)C
(2)D
(3)D
(4)其于仁义礼乐/忠信孝弟/盖如饥渴之于饮食/欲须曳忘而不可得/如火之热/如水之湿/盖其天性有不得不然者
(5)①当时虽然没有完全明白(这句话的意思),却已经在心里暗暗地记住他们了.
②这一年(我)考中进士,才被欧阳公所赏识,通过欧阳公认识了韩琦、富弼,(他们)都用对待国家精英的礼节对待我.

参考译文:
      庆历三年,我刚刚童年,进入乡校,有一位从京师来的读书人,拿鲁地人石守道写的《庆历圣德诗》给乡校的老师看.我从旁边偷看,就能够诵读通晓文中的语句,我拿文中称颂的十一个人是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问先生,先生说:“小孩子知道这些有什么用?”我说:“(如果)他们是天子,(我)就不敢知道;如果(他们)也是普通的人,我为什么就不可以知道他们!”先生认为我说的话奇特,把这十一个人的情况全部告诉了我们,并且说:“韩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这四个人,是人中豪杰.”当时虽然没有完全明白(这句话),却已经私下记住他们了.嘉祐二年,我才来参加进士考试到京师,范公却(已经)去世了.安葬之后,墓碑立好,我读碑文以至于流泪,说:“我知道了他的为人.十五年没有见到范公一面,难道不是命运(的安排)吗!”
  这一年(我)考中选士,才被欧阳公所赏识,通过欧阳公认识了韩琦、富弼.他们都用对待国家精英的礼节对待我,说:“遗憾你没有结识范文正公.”
  唉!范文正公的功德,不需要文靠文章显扬,他的文章也不需要靠序而留传.然而(我)不敢推辞的原因,(是)自从在八岁知道敬重爱戴范公,到现在已经四十七年了.那三位豪杰,都能够跟从他们交游,而范文正公唯独没有结识,我认为是平生的遗憾,如果能够在他的文章中挂名,来私自在他的门客的末流托名,难道不也是往昔的愿望吗?
  古代的君子,像伊尹、太公、管仲、乐毅这些人,他们辅佐人君称王称霸的谋略,郡本来在乡野之中就确立了,不是做官后学习的.淮阴侯在汉中见汉高帝,评论刘邦、项羽的长短,谋划取得三秦,像在手掌上比划,等到辅佐汉高帝平定天下,汉中的言论,没有一样不得到实现的.诸葛孔明隐居茅庐之中,与先主(刘备)评论曹操、孙权,谋划攻取刘璋,依靠蜀地的资本,争夺天下,终身不改变他的见解.这难道是道听途说尝试着做而侥幸成功的?范文正公在天圣年问,为母亲守孝,就已经有了心忧天下实现太平的心愿,所以写万言书来送给宰相,天下人都传诵它.到了他被任用为将领,被提拔为执政,考查他一生所做的事情,没有超出这本书的.他对于仁义礼乐,忠信孝悌,像饥渴的人对于饮食,想要片刻忘记都不可能.像火的热,像水的湿,是他的天性有不得不这样的地方.即使是执笔戏言,顺着本性写作,一定归结到这种天性.所以天下人相信他的真诚,争相师从他、尊崇他.
看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范...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人类历史上先后发生过三次科技(工业)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不同于前两次科技(工业)革命的显著特点是(  2020-05-14 …

二叉树的先序遍历和中序遍历如下:先序遍历:EFHIGJK中序遍历:HFIEJKG该二叉树根的右子树的  2020-05-24 …

历史上先后发生了三次工业革命,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迄今为止,人类历史  2020-06-08 …

一个2009的1月日历,星期三是1号,星期4是二号,星期5是三号,能不能圈出9个数总和为162,如  2020-07-18 …

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下列各题。(1)《骆驼祥子》中,主人公祥子最大的梦想不过是想,他经历了  2020-07-25 …

(25分)研究历史首先要尊重历史的复杂性,不能用主观想象和假设将历史问题简单化、绝对化。阅读材料,回  2020-11-06 …

李鸿章康有为孙中山陈独秀(1)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三个阶段,请写出上图四位历史人物中主张学习西  2020-11-12 …

“历史上先后发生过三次工业(科技)革命。中国曾与前两次工业革命失之交臂,但却抓住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良  2020-12-13 …

《历史的先声》一书编辑的是中国共产党的两大党报的社论评论。如图是它的部分目录,中国共产党的这些言论最  2020-12-23 …

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认为人类文明经历了三次浪潮。第一次浪潮历时数千年,第二次浪潮历时几百年,第三次  2021-01-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