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材料,完成小题。(10分)小题1:用斜线(/)为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六处)(6分)自仲尼之亡,六经之道,遂散而不可解。盖其患在于责其义之太深,而求其法之太切。夫六经之道,惟

题目详情
阅读材料,完成小题。(10分)
小题1:用斜线(/)为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六处)(6分)
自仲尼之亡,六经之道,遂散而不可解。盖其患在于责其义之太深,而求其法之太切。夫六经之道, 惟 其 近 于 人 情 是 以 久 传 而 不 废 而 世 之 迂 学 乃 皆 曲 为 之 说 虽 其 义 之 不 至 于 此 者 必 强 牵 合 以 为 如 此 故 其 论 委 曲 而 莫 通 也
小题2:文中所提到的“六经”是指“诗、书、礼、乐、   ▲     ▲   ”六部经书。(2分)
小题3:用自己的话概括苏轼认为“六经之道,遂散而不可解”的原因。(2分)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小题1:惟其近于人情/是以久传而不废/而世之迂学/乃皆曲为之说/虽其义之不至于此者/必强牵合以为如此/故其论委曲而莫通也。
小题1:(2分)易、春秋(各1分)
小题1:后人曲解牵强。


小题1:此题考查断句能力,结合句意断句。
小题1: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
小题1:探求意义太深,探究理法太急切,照抄原文不得分 (2分)
附译文:
自仲尼去世以后,六经的事理,就散失而不能让人理解了。其弊端大概在于后人对于意义的探求太深,对于理法的探究又太急切。六经的事理,就是因为它贴近人的性情,所以才能流传很久而没有遭废弃。而社会上那些迂腐之士,却都曲解立说,即使它的本义不是这样的,也一定牵强附会硬认为是这样,因此他阐释的事理不流畅透彻。
看了 阅读材料,完成小题。(10分...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以诗赋记诵求天下之士,而无学校养成之法;以科名资历叙朝廷之位,  2020-05-17 …

阅读材料 材料一以诗赋记诵求天下之士,而无学校养成之法;以科名资历叙朝廷之位,而无官  2020-05-25 …

下列情形中,构成非法经营罪的是( )。A.甲医药公司擅自从事假药生产、销售,违法所得数额巨大B.乙国  2020-06-04 …

英语翻译上胡不法先王之法?非不贤也,为其不可得而法.先王之法,经乎上世而来者也,人或益之,人或损之  2020-06-18 …

王安石“以诗赋记诵求天下之士,而无学校养成之法;以科名资格叙朝廷之位,而无官司课试之方。监司无监察  2020-06-27 …

章某因房地产开发急需资金,以高息向丁借款500万元,且按期归还本息。丁尝到甜头后,多次发放高利贷,  2020-07-07 …

宇宙的大部分物质不应该是有中子和质子组成吧?星系后期的演变十分缓慢光子退耦发生在核合成之后经典宇宙  2020-07-14 …

理性认识科举制度对于现今的人才选拔具有重要意义。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以诗赋记诵  2020-11-01 …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以诗赋记诵求天下之士,而无学校养成之法;以科名资历叙朝廷之位,而无官司课试之方。  2020-11-10 …

材料一以诗赋记诵求天下之士,而无学校养成之法;以科名资历叙朝廷之位,而无官司课试之方。——王安石《本  2020-11-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