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穿山①吴伟业②势削悬崖断,根移怒雨来。洞深山转伏,石尽海方开。废寺三盘磴,孤云五尺台。苍然飞动意,未肯卧蒿莱。注①穿山,诗人故乡江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穿  山
吴伟业
势削悬崖断,根移怒雨来。
洞深山转伏,石尽海方开。
废寺三盘磴,孤云五尺台。
苍然飞动意,未肯卧蒿莱。
【注】①穿山,诗人故乡江苏太仓海边的一座山,山中有石洞可穿行。②吴伟业,晚明诗人。这首诗写于作者青年时期。
(1)诗歌的前两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结合诗句分析。
(2)赏析“未肯”一词在诗中的妙处。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画面题的解答方法最简单的就是先用一句总结性的语言概括一下,然后再把这两联解释一下.“势削悬崖断,根移怒雨来”,这里面提到山势、悬崖、山根、风雨.“洞深山转伏,石尽海方开”,写山洞、山势、海天.山陡而高,气势磅礴.
(2)“肯”是一个带有人的意愿情感的词语,所以“未肯”就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描绘了“五尺台”不甘心被“蒿莱”埋没的情态,突出了它的孤傲.根据注释,我们知道这首诗写于作者青年时期,青年文人大都有在政坛上建功立业的渴望,结合这点,我们可以联想到,这里的“石台”的姿态很符合作者自己的心愿,所以就有托物言志在里面,借“石台”的不甘,表达自己的凌云壮志.
 
答案:
(1)诗歌的前两联描绘了一幅气势磅礴、高迈空阔的画面.首联写出山势陡峭,悬崖高耸,山根似乎移动,激荡起满天风雨;颔联写山洞幽深,山势盘旋,诗人穿行至山顶,见茫茫海天,豁然空阔.
(2)①“未肯”二字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那苍然斜耸的石台,虽与“废寺”为邻,却不甘被荒草掩埋的姿态,突出了石台的孤傲不驯.
②“未肯”二字托物言志,借耸拔于穿山之巅的“石台”表达了他凌空高举,渴望在政坛上展翅翱翔的凌云之志.
 
赏析:
此诗作于明崇祯朝.穿山,一名羏山.在诗人故乡太仓州(今江苏太仓县).原在海中,后海退,遂与陆相连,高十七丈,山下有洞穴,通南北往来,因名“穿山”.见民国《太仓州志》卷一《封域上》.此诗刻画生动,语言工炼,末二句以动写静,赋予静止的山以勃勃生气,更显出笔力遒逸.五尺台即“钓鳌台”,在真武庙东.“真武庙”、“崩云蹬”、“钓鳌台”俱见民国《太仓州志》卷一《封域上》.诗人正以咏山为题,向当世宣告了这位年方二十的青年布衣所胸怀的峥嵘壮志,定当迈上五尺高台,青云直上.
看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英语翻译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翻译成英文怎么说?(这句话是一个人对参加完一个项目的感言.)这句  2020-06-04 …

1.材料一中目的是什么?2.结合材料二说明这一目的有没有达到?3.这一局势的发展导致了我国历史时期  2020-06-08 …

从世界范围来看,我国是自然灾害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从时间上看,我国重大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也在不断  2020-06-21 …

空出右手读kòng还是kōng五年级下册语文20课武松打虎武松“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想想武  2020-06-27 …

河南嵩山少林寺有一方石碑,碑正中佛祖释迦牟尼、孔子、老子三个头像合在一起浑然一体,体现了儒释道三教  2020-07-01 …

读台湾图.回答下列阉题:(1)钓鱼岛是我国神圣领土.它属于我国省.它位于我国海.(2)台湾岛物产丰富  2020-11-05 …

思想史研究在很长时间里面,变得相当狭窄和单一,近来这种状况有一些变化的,其实,学科界限的打破是一种必  2020-11-14 …

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农作物受灾、成灾、绝收面积情况看,虽然年际间有波动,但总的  2020-11-22 …

董卓首乱,天下莫侧目,然而未有先发者,非无其心也,势为敢耳.的翻译  2020-11-23 …

分子势能和什么有关我看见有说分子间斥力引力有关,这个我知道但是做题目的时候说体积变大,分子间距离变大  2020-11-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