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某兴趣小组对碱式碳酸铜的分解产物进行探究.查阅资料①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Cu2(OH)2CO3△.

题目详情
某兴趣小组对碱式碳酸铜的分解产物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
①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Cu2(OH)2CO3
  △  
.
 
2CuO+H2O+CO2↑;
②白色的无水硫酸铜遇水会变成蓝色;
③CO还原CuO的实验过程中,固体产物可能有Cu2O(氧化亚铜,红色固体)、铜.
【实验验证】
验证碱式碳酸铜的分解产物,可选装置如下图所示.
作业帮
(1)上图装置A中盛放的试剂名称是___.
(2)甲同学将装置按___(填字母,且每套装置限用一次)顺序组合进行实验,验证出碱式碳酸铜的分解产物中有二氧化碳和水.
(3)B装置中粉末完全变黑后,乙同学为确认该黑色粉末是氧化铜而不是碳粉,设计如下实验,请完成下表:
实验步骤 观察到的现象 获得结论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取少量黑色粉末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震荡 ___ 黑色粉末均为氧化铜 ___
【拓展探究】
丙同学利用上述实验后的B装置(包括其中药品),探究CO还原CuO所得固体产物的成分,实验装置如图:
作业帮
(1)实验过程:打开K,缓缓通入CO气体,一段时间后加热.当黑色固体全部变红后停止加热,继续通入CO气体直至玻璃管冷却.
(2)实验数据
 反应前  反应后
 玻璃管和内盛氧化铜粉末的总质量为62.0g  玻璃管和内盛红色粉末的总质量为61.7
 玻璃管的总质量为60.0g
(3)实验结论:通过实验中获得的数据进行计算,得出红色固体粉末为(写名称)___
(4)表达交流: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___.
A.该实验最好在通风橱中进行
B.先通入一会CO再加热是为了排净装置中的空气
C.装置图中虚线框内的装置既能吸收二氧化碳,又能收集一氧化碳
D.排入到烧杯中的溶液可能显碱性,也可能显中性.


223
  △  
.
 
2CuO+H2O+CO2↑;
②白色的无水硫酸铜遇水会变成蓝色;
③CO还原CuO的实验过程中,固体产物可能有Cu2O(氧化亚铜,红色固体)、铜.
【实验验证】
验证碱式碳酸铜的分解产物,可选装置如下图所示.
作业帮
(1)上图装置A中盛放的试剂名称是___.
(2)甲同学将装置按___(填字母,且每套装置限用一次)顺序组合进行实验,验证出碱式碳酸铜的分解产物中有二氧化碳和水.
(3)B装置中粉末完全变黑后,乙同学为确认该黑色粉末是氧化铜而不是碳粉,设计如下实验,请完成下表:
实验步骤 观察到的现象 获得结论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取少量黑色粉末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震荡 ___ 黑色粉末均为氧化铜 ___
【拓展探究】
丙同学利用上述实验后的B装置(包括其中药品),探究CO还原CuO所得固体产物的成分,实验装置如图:
作业帮
(1)实验过程:打开K,缓缓通入CO气体,一段时间后加热.当黑色固体全部变红后停止加热,继续通入CO气体直至玻璃管冷却.
(2)实验数据
 反应前  反应后
 玻璃管和内盛氧化铜粉末的总质量为62.0g  玻璃管和内盛红色粉末的总质量为61.7
 玻璃管的总质量为60.0g
(3)实验结论:通过实验中获得的数据进行计算,得出红色固体粉末为(写名称)___
(4)表达交流: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___.
A.该实验最好在通风橱中进行
B.先通入一会CO再加热是为了排净装置中的空气
C.装置图中虚线框内的装置既能吸收二氧化碳,又能收集一氧化碳
D.排入到烧杯中的溶液可能显碱性,也可能显中性.
  △  
.
 
  △  
.
 
  △  
.
  △  
.
  △  
.
  △  
.
  △     △  
.
.
.
   22

2


作业帮



实验步骤 观察到的现象 获得结论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取少量黑色粉末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震荡 ___ 黑色粉末均为氧化铜 ___
实验步骤 观察到的现象 获得结论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取少量黑色粉末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震荡 ___ 黑色粉末均为氧化铜 ___ 实验步骤 观察到的现象 获得结论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步骤观察到的现象获得结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取少量黑色粉末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震荡 ___ 黑色粉末均为氧化铜 ___ 取少量黑色粉末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震荡 ___黑色粉末均为氧化铜 ___

作业帮


 反应前  反应后
 玻璃管和内盛氧化铜粉末的总质量为62.0g  玻璃管和内盛红色粉末的总质量为61.7
 玻璃管的总质量为60.0g
 反应前  反应后  玻璃管和内盛氧化铜粉末的总质量为62.0g  玻璃管和内盛红色粉末的总质量为61.7  玻璃管的总质量为60.0g  反应前  反应后  反应前 反应后  玻璃管和内盛氧化铜粉末的总质量为62.0g  玻璃管和内盛红色粉末的总质量为61.7  玻璃管和内盛氧化铜粉末的总质量为62.0g 玻璃管和内盛红色粉末的总质量为61.7  玻璃管的总质量为60.0g  玻璃管的总质量为60.0g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实验验证】
(1)上图装置A中盛放的试剂名称是澄清石灰水,目的是为了检验生成物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
故填:澄清石灰水.
(2)甲同学将装置按B→C→A顺序组合进行实验,验证出碱式碳酸铜的分解产物中有二氧化碳和水.
故填:B→C→A.
(3)实验步骤:取少量黑色粉末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震荡;
实验现象:固体溶解,溶液变成蓝色;
实验结论:黑色粉末为氧化铜;
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O+H22SO44=CuSO44+H22O.
【拓展探究】
(3)如果玻璃管中的固体是铜,则铜的质量为:2.0g×
64
80
×100%=1.6g,而玻璃管中的固体质量为:62.0g-61.7g=0.3g,因此红色固体粉末为铜和氧化铜.
故填:铜和氧化铜.    
(4)A.该实验对一氧化碳进行了收集,因此不需要在通风橱中进行;
B.先通入一会CO再加热是为了排净装置中的空气;
C.装置图中虚线框内的装置既能吸收二氧化碳,又能收集一氧化碳;
D.排入到烧杯中的溶液,无论是氢氧化钠溶液,还是碳酸钠溶液,还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溶液,都显碱性.
故填:BC.
64
80
6480646464808080×100%=1.6g,而玻璃管中的固体质量为:62.0g-61.7g=0.3g,因此红色固体粉末为铜和氧化铜.
故填:铜和氧化铜.    
(4)A.该实验对一氧化碳进行了收集,因此不需要在通风橱中进行;
B.先通入一会CO再加热是为了排净装置中的空气;
C.装置图中虚线框内的装置既能吸收二氧化碳,又能收集一氧化碳;
D.排入到烧杯中的溶液,无论是氢氧化钠溶液,还是碳酸钠溶液,还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溶液,都显碱性.
故填:BC.
看了 某兴趣小组对碱式碳酸铜的分解...的网友还看了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