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英语翻译苏子曰:圣人不能为时,亦不失时.时非圣人之所能为也,能不失时而已.三代之兴,诸侯无罪不可夺削,因而君之虽欲罢侯置守,可得乎?此所谓不能为时者也.周衰,诸侯相并,齐、晋、秦、

题目详情
英语翻译
苏子曰:圣人不能为时,亦不失时.时非圣人之所能为也,能不失时而已.三代之兴,诸侯无罪不可夺削,因而君之虽欲罢侯置守,可得乎?此所谓不能为时者也.周衰,诸侯相并,齐、晋、秦、楚皆千余里,其势足以建侯树屏.至于七国皆称王,行天子之事,然终不封诸侯,不立强家世卿者,以鲁三桓、晋六卿、齐田氏为戒也.久矣,世之畏诸侯之祸也,非独李斯、始皇知之.始皇既并天下,分郡邑,置守宰,理固当然,如冬裘夏葛,时之所宜,非人之私智独见也,所谓不失时者,而学士大夫多非之.汉高帝欲立六国后,张子房以为不可,世未有非之者,李斯之论与子房何异?世特以成败为是非耳.高帝闻子房之言,吐哺骂郦生,知诸侯之不可复,明矣.然卒王韩、彭、英、卢,岂独高帝,子房亦与焉.故柳宗元曰:“封建非圣人意也,势也.”昔之论封建者,曹元首、陆机、刘颂,及唐太宗时魏征、李百药、颜师古,其后有刘秩、杜佑、柳宗元.宗元之论出,而诸子之论废矣,虽圣人复起,不能易也.故吾取其说而附益之,曰:凡有血气必争,争必以利,利莫大于封建.封建者,争之端而乱之始也.自书契以来,臣弑其君,子弑其父,父子兄弟相贼杀,有不出于袭封而争位者乎?自三代圣人以礼乐教化天下,至刑措不用,然终不能已篡弑之祸.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这段文出自苏轼《秦废封建》,以下是苏轼原文及其译文:
【原文】
秦初并天下,丞相绾等言:“燕、齐、荆地远,不置王无以镇之,请立诸子.”始皇下其议,羣臣皆以为便.廷尉斯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疎远,相攻击如仇讐,诸侯更相诛伐,天子不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鬭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分天下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苏子曰:圣人不能为时,亦不失时.时非圣人之所能为也,能不失时而已.三代之兴,诸侯无罪不可夺削,因而君之虽欲罢侯置守,可得乎?此所谓不能为时者也.周衰,诸侯相并,齐、晋、秦、楚皆千余里,其势足以建侯树屏.至于七国皆称王,行天子之事,然终不封诸侯,不立强家世卿者,以鲁三桓、晋六卿、齐田氏为戒也.久矣,世之畏诸侯之祸也,非独李斯、始皇知之.始皇既并天下,分郡邑,置守宰,理固当然,如冬裘夏葛,时之所宜,非人之私智独见也,所谓不失时者,而学士大夫多非之.汉高帝欲立六国后,张子房以为不可,世未有非之者,李斯之论与子房何异?世特以成败为是非耳.高帝闻子房之言,吐哺骂郦生,知诸侯之不可复,明矣.然卒王韩、彭、英、卢,岂独高帝,子房亦与焉.故柳宗元曰:“封建非圣人意也,势也.”
昔之论封建者,曹元首、陆机、刘颂,及唐太宗时魏征、李百药、颜师古,其后有刘秩、杜佑、柳宗元.宗元之论出,而诸子之论废矣,虽圣人复起,不能易也.故吾取其说而附益之,曰:凡有血气必争,争必以利,利莫大于封建.封建者,争之端而乱之始也.自书契以来,臣弑其君,子弑其父,父子兄弟相贼杀,有不出于袭封而争位者乎?自三代圣人以礼乐教化天下,至刑措不用,然终不能已篡弑之祸.至汉以来,君臣父子相贼虐者,皆诸侯王子孙,其余卿大夫不世袭者,盖未尝有也.近世无复封建,则此祸几绝.仁人君子,忍复开之欤?故吾以为李斯、始皇之言,柳宗元之论,当为万世法也.
【译文】
秦王刚刚吞并天下的时候,丞相王绾等说:“燕国、齐国、楚国之地偏远,如果不设置藩王就无法镇守这些地方,请求皇帝分封诸位皇子(为藩王).”秦始皇把这条建议交给大臣们讨论,群臣都以为(分封藩王)有利.廷尉李斯说:“周文王、周武王所分封的同姓子弟很多,然而后来的亲属日益疏远,(他们)像仇人一样互相攻击,各诸侯国更是互相征战,最终达到天子也不能禁止的地步.现在天下依靠陛下的神力,全部统一都成为秦朝的郡县,诸位皇子和功臣,朝廷可以用公家的赋税分别重重地赏赐他们,很容易控制他们.能够使天下人没有异心,这就是使天下安宁的正确办法,(所以说)设置诸侯不利.”秦始皇说:“正因为有诸侯王,天下才一直都苦于战斗不止.现在依靠大秦宗庙的福佑天下刚刚安定,又在设立诸侯国,这是建立(分立的)部队,要想天下安定,岂不是太难了吗!廷尉的意见是对的.”于是就划分天下为三十六个郡,每个郡分别设置守、尉、监.
苏子(即苏轼)说:圣人不能创造时代,也不能不错过时代.时代并不是圣人所能创造的,他们只是能够不错过时代罢了.三代兴盛的时候,诸侯如果无罪就不可剥夺(他们的封国),因而国君即使想废除诸侯设置郡守,可能做到吗?这就是所说的不能创造时代.周朝衰落了,诸侯互相吞并,齐国、晋国、秦国、楚国都达到方圆一千余里的国土,他们的势力足够来分封诸侯树立屏障.到了七国都称了王,做(以前)天子(才能做的)事.然而终就不能分封诸侯,不立强势家族为世卿,可以把鲁国的三桓、晋国的六卿、齐国的田氏当作警戒.(这是已经被验证)很久了的事情,世人害怕诸侯造成的灾祸,不仅李斯和秦始皇知到这一点.秦始皇吞并天下以后,划分郡县,设置郡县的守吏,道理本来就应当这样,(这就)像冬天穿皮袄夏天穿葛衣,是时令所应当的事情,并不是某些人的个人智慧或独到见解,(一般)所说的不错过时代的情况,求学者和士大夫大多非议它.汉高帝想封六国的后人,张良认为不行,当时没有非议他的意见的,而李斯的意见与张良有什么不同?只是世人以成败论是非罢了.汉高帝听了张良的话,吐出口中的食物大骂郦食其,知道分封诸侯不可恢复,这是非常明显的了.然而最终还是分封韩信、彭越、英布、卢绾,(这件事)岂只是汉高帝,张良也参与了.所以柳宗元说:“分封诸侯并不是圣人的意思,是情势造成的.”
过去议论分封诸侯的人,曹元首、陆机、刘颂,以及唐太宗时的魏征、李百药、颜师古,那以后还有刘秩、杜佑、柳宗元.柳宗元的议论一出,而其他诸人的议论都被废弃了,即使是圣人再复活,也不能改变了.所以我采用他的说法,又增补了一些,说:凡是有血气的人一定会争夺,争夺一定会因为利益,而利益没有比分封诸侯再大的了.分封诸侯,是争战的开端、战乱的开始.从有书面文字记载以来,臣下弑杀他的国君,儿子弑杀他的父亲,父子兄弟互相残杀,有不是因为袭取封国和争夺王位的情况吗?从三代圣人用礼乐教化天下以来,知道不用刑法措施,然而终究不能停止篡位弑君父的祸端.到汉代以来,君臣父子互相残杀的情况,都是诸侯王的子孙,其余的不能世袭的卿和大夫,从未有过.近世不再分封诸侯,所以这种祸事差不多绝迹了.仁人君子,难道忍心再开始这种祸事吗?所以我认为李斯、秦始皇的意见和柳宗元的意见,应当成为万世万代的法则.
看了 英语翻译苏子曰:圣人不能为时...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英语翻译浅议交通肇事罪刑事责任——以危险驾驶行为入罪为视角不用Google的那个我自己也能做!这是  2020-04-22 …

我想把英语笔记转化为全英,不用中文,比如举例是Forexample怎么样缩写呢?包括还有一些英文笔  2020-05-13 …

秦代官吏在审判时量刑不当为()。A.诬人罪B.不审罪C.失刑罪D.不直罪  2020-06-04 …

跪求英语高手修改错误语法3在实践当中,抢劫罪有不同形式的表现,因而给罪质的判断带来一定的困难,结合  2020-06-05 …

我国刑法第13条规定的“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不认为是犯罪”可以理解为()  2020-06-16 …

英语翻译罪刑法定原则是我国刑法规定的一项基本原则.基本含义是“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和“法无明文规定  2020-06-17 …

一个人有了不良行为,如果不能防微杜渐,继续发展下去就会逐渐走向违法犯罪,这说明()A不良行为是诱发  2020-06-24 …

西周的刑法中出现了不孝、不悌、不睦、不敬祖先等犯罪种类,这些犯罪行为被视为罪大恶极。这表明()A.  2020-07-05 …

英语翻译1、尝预乡荐,见黜于礼部,遂慨然不复进取意,以疏放自适.2、又有攘其鸡者,可携索就之,其人  2020-07-06 …

求助求一篇关于下列话的英文作文.字越多越好.今天,监狱是犯罪的最常见的解决方案.但有些人认为它会给  2020-07-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