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课文《论语》十二章片段,回答问题。《论语》十二章(节选)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②曾子曰:“吾日三省

题目详情
阅读课文《论语》十二章片段,回答问题。
《论语》十二章(节选)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③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⑤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⑥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给划线字注音:
人不知而不___学而不思则___
(2)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①思而不学则殆 ___     ②人不知而不___
③与朋友交而不乎___   ③不矩___
(3)翻译下列句子。
①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经过了两千多年,孔子的话仍然闪烁着夺目的光彩。请从选段中选择一则,谈谈对你的启发。
例:___
启迪:___。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本题重点考查的是对重点词语的找我情况,尤其是字音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多读.
①yùn“心”与“昷”联合起来表示“心里燥热”.本义:心燥.不冷静.引申义:含怒,生气.②wǎng  形声.从网,亡声.本义:渔猎用的网
(2)本题考查重点文言实词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意思.
①句意为: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殆:疑惑;
②句意为: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愠:恼怒;
③句意为: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信:诚信;
④句意为:不越出规矩.逾:逾越;

(3)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①句重点词语有:“自”,从;“乐”,快乐.句意为: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 
②句重点词语有:“故”,学过的知识;“新”,新的理解与体会.句意为: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4)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先看第一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在这句中同学们要重点把握四个字,第一个是“学”,从字面上很容易理解,读书学习的意思,但是学什么?孔子认为学习的内容是很宽泛的,《论语》中的“学”不仅仅是指要学习日常生活的技艺,还要学习待人处事的道理.第二个字是“时”,指 “时常、经常”.第三个字是“习”,现在我们一般把“学习”作为一个词理解,在过去学和习是两个概念,是分开来讲的.这句中的“习”不要简单的理解为复习功课、这里引申为“实习”、“实践”;第四个字是“说”,(同学们不要读成说,)这是一个通假字,是“悦”的通假字,高兴,开心.整个这一句的意思是:对天地万物及其道理,我们都应该尽力去认识、了解,而且还应该常常地把学来的东西,广泛地应用到生活之中,如此才能时时体会到学与习是非常快乐的事情啊!开篇的这句话孔子强调的是学习的方法,孔子认为,对于知识,“学”只是一个认识过程,“习”是一个巩固的过程,要想获得更多的知识,必须“学”与“习”统一起来.在生活实践中不断地去体会、思考、印证,当有所收获、有所领悟的时候,那是一件十分快乐的事.
      第二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在这句中同学们要重点把握一个词,有朋:朋友,不是吃吃喝喝的朋友,而是指志同道合的知已.这一句的意思是,看到从远方来的志同道合的朋友,也是一件很令人高兴的事.这一句的字强调的是学习的乐趣.孔子强调了“朋”与学的关系,学习和研究需要志同道合者,志同道合的人来往可以增进友谊,并且可互相学习、共同提高.所以我们说真正的朋友是用来学习的,真正的朋友就是能和你深入交流、不断砥砺、互相学习的人,这样的朋友来了,你怎会不高兴.
      第三句“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在这句中同学们要重点把握两个字,第一个字:知,了解;人不知,人们不了解;第二个字:愠,生气,恼怒,这句话按字面上解释应为:如果我能做到别人因不了解我的学问或为人并因此而冒犯我时,我都不会生气,那就已经接近君子的境界了.孔子认为“人不知而不愠”的主要原因是学习是为了充实自己,并不是要学给别人看的.况且要学习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而从学习中又能获得无穷尽的乐趣,所以就算有人不知而冒犯自己时,其所带来的不悦与所得自学习中的乐趣相比,根本无足挂齿,与其要生气,不如把时间及精力花在学习上,以求得更大的快乐.这一句孔子强调的是学习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德行,做一个有知识、有道德的人.孔子告诉我们一个有真学问而且彻悟了人生真谛的人,也许不会被世俗社会所理解,但不管是顺境还是逆境都能泰然处之,不会有丝毫怨天尤人的念头,这样的人格修养才是真正君子的修养.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而不习乎?”出自《论语•学而》“曾子”,孔子弟子,名参,字子舆.“省”,视,反省.“谋”,策划,出谋献计.“忠”,忠诚.“交”,交往,合作.“信”,诚信.“传”,老师所授.“习”,温习,练习.此章的大意是:曾子说:“我每天都要作多次自我检讨:为主人出谋献计做到忠心不二了吗?与朋友交往合作做到诚信了吗?老师所传授的东西经常温习了吗?”儒家十分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以求塑造成理想人格.在当代社会我们也应当时刻反省自己,每天睡觉之前,想想自己在今天为别人做事是否尽心尽力;有没有对家人或别人撒谎;有没有做一件或以上的好事;今天的学习任务是否完成了等等,或者给自己定一个目标,没有做到给自己一定的惩罚.这样,就能逐渐形成良好的品格和不卑不屈的人格,成为一个成功的人!
 ③
“温故而知新”有四解.一为“温故才知新”,温习已学的知识,并且由其中获得新的领悟;二为“温故及知新”:一方面要温习典章故事,另一方面又努力撷取新的知识.三为,温故,知新.随着自己阅历的丰富和理解能力的提高,回头再看以前看过的知识,总能从中体会到更多的东西.第四,也是我认为正确的解释,是指通过回味历史,而可以预见,以及解决未来的问题.这才是一个真正的大师应该具有的能力.
合并这四种解法,也许更为完整:在能力范围以内,尽量广泛阅览典籍,反复思考其中的涵义,对已经听闻的知识,也要定期复习,能有心得、有领悟;并且也要尽力吸收新知;如此则进可以开拓人类知识的领域,退也可以为先贤的智能赋予时代的意义.像这样融汇新旧、贯通古今方可称是“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这句话为孔子所提倡的一种读书及学习方法.指的是一味读书而不思考,就会因为不能深刻理解书本的意义而不能合理有效利用书本的知识,甚至会陷入迷茫.而如果一味空想而不去进行实实在在地学习和钻研,则终究是沙上建塔,一无所得.告诫我们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切实有用的知识,否则就会收效甚微.

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要注意改正.”这句话,表现出孔子自觉修养,虚心好学的精神.它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方面,择其善者而从之,见人之善就学,是虚心好学的精神;另一方面,其不善者而改之,见人之不善就引以为戒,反省自己,是自觉修养的精神.这样,无论同行相处的人善于不善,都可以为师.《论语》中有一段记载,一次卫国公孙朝问子贡,孔子的学问是从哪里学的?子贡回答说,古代圣人讲的道,就留在人们中间,贤人认识了它的大处,不贤的人认识它的小处;他们身上都有古代圣人之道.“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论语•子张》)他随时随地向一切人学习,谁都可以是他的老师,所以说“何常师之有“,没有固定的老师.《论语》中不少记载,如孔子入太庙,“每事问“(《论语•八佾》);宰予白天睡觉,孔子说:“始我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我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论语•公冶长》)子贡对孔子说,子贡自己只能“闻一而知二”,颜回却可以“闻一而知十”.孔子说:“弗如也.吾与汝弗如也.“(《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