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夜游宫陆游(关于这首词的理解)雪晓清茄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候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下列对这

题目详情
夜游宫 陆游 (关于这首词的理解)
雪晓清茄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候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铁骑无声望似水 这一句,形象的描绘了军队阵容的整肃与声势的浩大
B 词的上片写梦境,下片写梦醒后的情景和感想,衔接自然,结构紧凑
C “清茄乱起”和“铁骑无声”一动一静,以动衬静,手法巧妙
D 作者通过“雪晓”、寒灯、漏断、月斜等意象,写出了清冷的意境
答案选了C,可是为什么呢?
照一楼的说法,那么C是正确的咯?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陆游有大量抒发爱国主义激情的记梦诗,在词作里也有.这首《夜游宫》,主题正是这样.师伯浑是陆游认为很有本事的人,是他在四川交上的新朋友,够得上是同心同调,所以陆游把这首记梦词寄给他看.
这是一首纪梦之作.上片写梦中和梦醒后的情景,而梦中所到的地方、所见的景象、所闻的声音,与醒后的思绪也是被交错起来穿插着进行描写的.第一句突兀而来,写茄声乱起,正是这嚓亮的声音把作者从梦中惊醒.值得注意的是,这句本应置于对梦境的描写之后,但作者却有意将其放在了开头,形成一种倒错之感.而后作者自问梦游何地?但还没来得及辨认交待清楚,梦中所见的铁骑队列又闯入笔下,而这如江河流淌的行军队伍却是静悄无声—恰与首句所写茄声形成对照.接着作者才交待了梦游所到之地:燕门以西、青海之际.上片是从梦醒到梦中,下片则再次从梦境折回现实.作者首先写了冷清孤寂的环境:漏尽更残,寒灯一点,西沉斜阳的月色映在窗前.接下来,直抒胸臆,表达了身虽老而雄心仍在的豪壮之气.全词从梦醒写到梦中,再从梦中折回现实,笔法“杂乱”,可以看出作者充分利用了词作为长短句,讲究曲折错综的形式特征,写得回还缭绕.
所以c错了,是对照,不是以动衬静
看了 夜游宫陆游(关于这首词的理解...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英语后边发音注解怎么读,就像中国的汉语拼音似地?英语后边发音注解怎么读,就像中国的汉语拼音似地,能  2020-05-17 …

浪淘沙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的译文浪淘沙八月涛声吼地来,  2020-06-09 …

理解浪淘沙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1描写由远到近的诗句.2  2020-06-15 …

庄子齐物论有谈到天籁地籁人籁,人籁是人所发出的声音,地籁是风吹大地,大地各种孔窍所发出的声音,而天  2020-06-29 …

不同的声源发出的声音不同,传递的信息也不同,因此有时可以根据声音了解声源的情况,例如,敲击建筑物墙  2020-07-16 …

为什么有人把一会儿的会读成第三声似乎遇到和听到的所有的人读这个字的音调都是第三声,让我很疑惑不解,  2020-07-22 …

下列对江苏省徐州市地铁的标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M”既是地铁英文首字母,又形似地铁隧道口;  2020-07-30 …

对下列各句的修辞方法及其表述作用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些花朵,一簇簇迎风摇曳使人好像听到了  2020-12-07 …

声音是以振动的形式想四周传播的,我们平时听到的声音绝大部分是通过声波传播到我们相似的性质,在理解声波  2020-12-15 …

浪淘沙词刘禹锡(八月涛声吼地来那个)谁知道刘禹锡浪淘沙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须臾却入海门去  2021-01-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