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求四首元曲赏析~天净沙·春白朴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杨柳秋千院中.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天净沙·夏白朴云收雨过波添,楼高水冷瓜甜,绿树阴垂画檐.纱厨藤簟,玉人罗扇轻缣天净沙·

题目详情
求四首元曲赏析~
天净沙·春
白朴
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杨柳秋千院中.
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
天净沙·夏
白朴
云收雨过波添,楼高水冷瓜甜,绿树阴垂画檐.
纱厨藤簟,玉人罗扇轻缣
天净沙·秋
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天净沙·冬
白朴
一声画角谯门,半庭新月黄昏,雪里山前水滨.
竹篱茅舍,淡烟衷草孤村.
不要意思 单是赏析~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天净沙·春
  这支《天净沙·春》曲子,运用绘画技法,从不同空间层次描写春天的景物,具体来说,第一句的春日、春山构成整个画面的背景,是远景,第二句是人物的立足点是近景,第三句庭院中喧闹的景象,展示了一幅充满生机、春意盎然的画面,是中景.最能够体现春天特征的两个形容词是暖和啼莺,而最能庭院中生机的景物是舞燕和飞红.这支曲子的人物应该是一位女子,她站在栏杆之旁,帘栊之下,窥探着春天的景致,她眼中的春天要更加细腻,更加秀美.
  夏
  作者选取了一个别致的角度:用写生手法,勾画出一幅宁静的夏日图.前三句是第一个层次:云收雨霁,流水波添,雨过天晴,楼也显得比平时高,水散发着凉爽的气息,雨后的瓜也似乎显得比平时甜了,绿树的树阴一直垂到画檐.后两句是第二层次,画面上出现了人物:纱帐中的藤席上,一个身着轻绢夏衣,手执罗扇的芳龄女孩,静静地消受着宜人的时光.整首小令中没有人们熟悉的夏天躁热、喧闹的特征,却描绘了一个静谧、清爽的情景,使人油然产生神清气爽的感觉.这一特殊境界的创造,得力于作者艺术上的功力.它的特征首先是洗净铅华,全用白描,简洁、清晰得如同线体画.其次,作者特意选择雨后的片刻,将夏日躁动的特征,化为静态:云收雨过,绿荫低垂,就给人一种清爽、恬静、悠闲的感受.第三,与白朴的《天净沙·春》一样,这首小令也可以看作是从楼上女子的角度来描写的.不过,在《天净沙·春》中,作者着重突出的是作品中“人物”的视觉和听觉,而这首曲子突出的是一种情绪体验,“楼高水冷瓜甜”,正是这一具体情景下的独特感受.
  秋
  此曲题目虽为“秋”,并且写尽秋意,却找不着一个“秋”字.此曲开篇先绘出了一幅秋日黄昏图,营造出一种宁静、寂寥的氛围,再以名词并列组合的形式,选取典型的秋天景物,由远及近,描绘出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至此,读者眼前的秋景也由先前的萧瑟、寂寥变为明朗、清丽了.此曲仅二十八字,但语言简练优美 ,意义深刻.此曲表达了作者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处世态度,真是所谓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范仲淹《岳阳楼记》).此曲虽和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有相似处,但却又自有特点.首二句以“孤村”领起,着意渲染秋日黄昏的冷寂.“一点飞鸿”给阴冷的静态画面带来了活力,造成曲子抒发情感的转移.接着诗人用青、绿、白、红、黄五色,以远及近、由高到低、多层次多侧面立体交叉式地描绘出秋日美丽的景象,使整个画面充满了诗意.此曲极富艺术张力,一笔并写两面,成功地将秋日迟暮萧瑟之景与明朗绚丽之景融合在一起,把赏心悦目的秋景作为曲子的主旋律,不失为又一篇写秋杰作.
  冬
  这首小令运用诗歌创作的传统手法,构成了诗的意境.王夫之云:“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白朴的这首小令,在情、景之间,正追求着“妙合无垠”的境界.此曲选择一个黄昏的城郊作为描绘冬景的具体环境.冷月黄昏,雪山水滨,已是清寒凛冽;淡烟衰草,茅舍孤村,又显寂寥冷落,更有谯门一声寒角,平添一分悲凉,空气中弥漫的是孤寂和无助的忧伤.它与《天净沙·秋》的写法上相近.其一,都是字字写景,全未直接抒发、陈述作者的情感.作品所要表现的情绪意蕴,是在对景物的描述中透露、折射出来的.其二,也都是通过一组自然景物的意象组合,来构成一幅富有特征的画面.另外,这支曲子所表现的情感,也不是一时一地有特定具体内容的情感,它所传达的,是一种情调,一种意绪,一种内心状态.从时序上说,《天净沙·秋》写了落日残霞,而这首曲子写的是落日已经隐没山后,新月已经现于天际.从“秋”到“冬”,从“情”到“景”,都是从寥落、凄清进一步发展为悲凉和无望的孤寂.人们或许可以把《天净沙》四首,不仅理解为对季节更替的描绘,而且进一步理解为对情感和人生体验,从欢快而明净到寥落、孤寂之间的发展.这样,这四支曲子所构成的便是内部情感联系的整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