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劝学《荀子》(1)说说本文的论点是什么,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述的.(2)找出本文的比喻句,分析这些比喻之间是怎样的关系,说明了几层意思.请回答详细一点

题目详情
劝学 《荀子》
(1)说说本文的论点是什么,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述的.
(2)找出本文的比喻句,分析这些比喻之间是怎样的关系,说明了几层意思.
请回答详细一点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本文第一句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
  接着围绕这个中心论点分三段从三个不同角度进行论述。
  第1段:论述学习的意义在于能够提高自己,改变自己。
  第2段:论述学习能够弥补不足的作用。
  第3段:论述学习要逐步积累,要坚持不懈,要专心致志。
  第1段作者用了五个比喻。第一个比喻“青出于蓝”,不能认为它的意思是比喻学生超过老师。这是它作为成语后新产生的意思。本文中这个比喻和“冰寒于水”,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可以提高。“直木为轮”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还可以改变原来的状态。这样,三个比喻分了两层意思。作者在这基础上,用“故” 归纳上文,又用了“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两个比喻作为事例,进而推论出人必须通过学习和参省才能达到“知明而行无过”的境地。后面两个比喻并列说明:肯下功夫,必见成效。它们是对后面推论的有力衬托。综上所述,本段是从总论学习的重要性这个角度来论述中心论点的。
  第2段作者用了五个比喻。开头作者用“终日而思”“不如须臾之所学”先来阐说,接着就用“跂而望”“不如登高之博见”这个比喻,形象说明只有摆正 “学”和“思”的关系才能使学习产生显著效果。为了把道理说得更透辟,作者顺势而下,连用“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揖”四个比喻,从见、闻、陆、水等方面阐明了在实际生活中由于利用和借助外界条件所起的重要作用,从而说明人借助学习,就能弥补自己的不足,取得更显著的成效。最后由此得出结论,君子所以能超越常人,并非先天素质与一般人有差异,而完全靠后天善于学习。综上所述,本段是从学习的重要作用这个角度来论述中心论点。
  第3段作者用了十个比喻。作者先用两个比喻,从“积土”、“积水”推论到人的“积德”,正面论述积累的作用,说明学习上的成就是不断积累起来的。接着又用“不积跬步”、“不积小流”两个比喻从反面说明如果不积累就不能达到远大目标。这是本段第一个层次,说明学习要积累。下面就分两层说明如何做到积累。作者用四个比喻正反对照:先用“骐骥”、“驽马”对比,说明主观条件的好坏,不是学习的决定因素,坚持不懈才是学好的关键;又用“锲而不舍”,“锲而舍之”对照,说明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这是本段第二个层次,说明做到积累就要坚持不懈。最后一个层次,作者用蚓和蟹两个比喻正反对照,说明做到积累还要专一。后面两个层次说明:做到积累的两点保证,两者缺一不可。
  综上所述,作者在本段中又分三个层次,是从学习的方法和态度这个角度来论述中心论点的。
看了 劝学《荀子》(1)说说本文的...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许多科学家对物理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也创造出了许多物理学方法,如理想实验法、控制变量法、极限思  2020-05-02 …

简答.在圆的面积公式推导中,我们把圆切拼转化成长方形来推导出圆面积公式.这种“转化”的数学思想在学  2020-05-13 …

学习的困难求助对于成年人来说,没有上过学,现在开始学,学,如果没有从小到大老师讲解灌输进去的和自己  2020-05-13 …

“著名”的“著”的意思:1、显著2、显出先哪一个?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小学语文》里第16课“著名  2020-06-26 …

马克思说:“哲学家并不像蘑菇那样是从地里冒出来的,他们是自己的时代、自己的人民的产物,人民的最美好  2020-07-01 …

马克思说:“哲学家并不像蘑菇那样是从地里冒出来的,他们是自己的时代、自己的人民的产物,人民的最美好  2020-07-12 …

beusedfor后面可以接什么,尽量说全最好,不是问beusedfor和beusedto或者其他  2020-07-25 …

古希腊的智者学派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把研究的主题从自然界转向人类社会,提出反思人类自己,这说明[]  2020-11-15 …

“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钱学森说:“我近三十年来一直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并总是试图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  2020-12-12 …

数学问题,高手帮忙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是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平成的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推导出来的。在这推倒  2020-12-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