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比较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1-6题甲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

题目详情

比较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1-6题

【甲】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选自《孟子》二章)

【乙】宋昭公出亡①,至于鄙,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吾朝臣千人,发政举事②,无不曰:‘吾君圣者!’侍御③数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者!’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 (选自《新序》)

〔注〕①出亡:失国后逃亡。 ②发政举事:施政办事。 ③侍御:侍从妃子。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A 于色(   )           B而后 (   )

C 服以立(   )         D 得反国(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3、翻译下面句子。

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

4、甲乙两则材料的观点有什么共同之处?请结合材料具体谈谈。

5、请为甲文中的观点“生于忧患”补充一个课外事例作为事实论据。

6、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甲文的作者孟子便是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请你选择百家中一种学派,完成下列表格。

学说派别

代表人物

著作

名言

比较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1-6题

【甲】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选自《孟子》二章)

【乙】宋昭公出亡①,至于鄙,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吾朝臣千人,发政举事②,无不曰:‘吾君圣者!’侍御③数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者!’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 (选自《新序》)

〔注〕①出亡:失国后逃亡。 ②发政举事:施政办事。 ③侍御:侍从妃子。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A 于色(   )           B而后 (   )

C 服以立(   )         D 得反国(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3、翻译下面句子。

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

4、甲乙两则材料的观点有什么共同之处?请结合材料具体谈谈。

5、请为甲文中的观点“生于忧患”补充一个课外事例作为事实论据。

6、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甲文的作者孟子便是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请你选择百家中一种学派,完成下列表格。

学说派别

代表人物

著作

名言

比较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1-6题

【甲】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选自《孟子》二章)

【乙】宋昭公出亡①,至于鄙,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吾朝臣千人,发政举事②,无不曰:‘吾君圣者!’侍御③数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者!’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 (选自《新序》)

〔注〕①出亡:失国后逃亡。 ②发政举事:施政办事。 ③侍御:侍从妃子。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A 于色(   )           B而后 (   )

C 服以立(   )         D 得反国(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3、翻译下面句子。

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

4、甲乙两则材料的观点有什么共同之处?请结合材料具体谈谈。

5、请为甲文中的观点“生于忧患”补充一个课外事例作为事实论据。

6、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甲文的作者孟子便是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请你选择百家中一种学派,完成下列表格。

学说派别

代表人物

著作

名言

学说派别

代表人物

著作

名言

学说派别

代表人物

著作

名言

学说派别

学说派别

代表人物

代表人物

著作

著作

名言

名言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A征验、表现B 明白C通“披”D终于,最终。 2、D 3、做君王的离开国家,失掉天下的原因,是说谄媚话的人太多了。 4、①两文都谈到了“法家拂士”对治理国家的重要性。甲文说“入则无法家拂土,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乙文则通过宋昭公的例子具体说明了这一点。②两文都谈及了如何对待过失的问题。甲文说“人恒过,然后能改”;乙文中的宋昭公“亡而能悟”,有过能改,终于返回了自己的国家。(能写出一点并结合材料展开谈便可) 5、如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6、例:兵家、孙武、《孙子兵法》、“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1、A征验、表现B 明白C通“披”D终于,最终。 2、D 3、做君王的离开国家,失掉天下的原因,是说谄媚话的人太多了。 4、①两文都谈到了“法家拂士”对治理国家的重要性。甲文说“入则无法家拂土,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乙文则通过宋昭公的例子具体说明了这一点。②两文都谈及了如何对待过失的问题。甲文说“人恒过,然后能改”;乙文中的宋昭公“亡而能悟”,有过能改,终于返回了自己的国家。(能写出一点并结合材料展开谈便可) 5、如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6、例:兵家、孙武、《孙子兵法》、“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看了 比较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若甲为固体,乙为液体.当物块甲放入乙中时,甲浮在液面  2020-06-16 …

11、设甲、乙、丙是三个命题.如果甲是乙的必要条件;丙是乙的充分条件但不是乙的必要条件,那么()A  2020-06-17 …

如果甲数的绝对值大于乙数的绝对值,那么()A.甲数必定大于乙数B.甲数必定小于乙数C.甲、乙两数一  2020-07-30 …

(1)4男6女共10人排成一行,要求4男必须相邻,有多少种方法?6个人按下列要求站成一横排,分别有多  2020-11-02 …

按下列条件,从15本不同的书中选出6本有多少种不同选法1.甲乙丙三本书必须全选2.甲乙丙三本书都不选  2020-11-10 …

5个人排队第一问:甲一定站在排头第二问:甲一定不站在排头第三问:甲既不在排头也不在排尾第四问:甲站在  2020-11-24 …

甲乙双方合作做工程,月底算帐结果为甲拿工程款为122700元,支付人工费为104008元,乙拿工程款  2020-11-30 …

设甲、乙、丙是三个命题,如果甲是乙的充分非必要条件,乙是丙的充要条件,那么()(A)丙是甲的充分非必  2020-12-07 …

X、Y、Z、M四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依次减小.甲、乙、丙是由它们形成的三种常见分子;甲是人体必需的  2020-12-08 …

某兴趣小组有8人,现在要从中选出5人去参加一项活动,按下列要求,有多少种不同选法?甲乙丙三人中至少一  2021-01-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