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更漏子温庭筠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1)简要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更漏子
温庭筠
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1)简要赏析上阕开头三句,并说明其在全词中的主要作用。
(2)上阕后三句刻画了一个什么样的闺妇形象?请简要分析。
(3)全词结尾三句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这样写,又收到怎样的表达效果?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更漏子
温庭筠
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1)简要赏析上阕开头三句,并说明其在全词中的主要作用。
(2)上阕后三句刻画了一个什么样的闺妇形象?请简要分析。
(3)全词结尾三句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这样写,又收到怎样的表达效果?

更漏子
温庭筠
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诗歌开头三句是写景,这是闺妇所处的环境,从女子闺所可知人物的生活境遇.从“泪”和“秋思”可知是愁情.答作用可从这三句所处位置来分析.原答案之“奠定全词落寞伤感的感情基调”亦可答成“渲染出一种阴冷、愁苦的氛围”;原答案之“点明感秋悲思的对象,总摄全词”,共两点,只要答对其中一点,即可.
(2)答题首先要进行形象描摹,重点是把“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句子的意思解析出来.然后对形象进行概括,这是一个闺妇形象,再对形象界定,答出人物情感孤独寂寞来,要进行具体分析.
(3)从表现手法看,后三句是写景,自然要答出以景结情这种手法.再分析情和景.表现手法亦可答成“叠词”;表达效果分析:“叶叶”、“声声”的叠用,将声音拉长,极有音韵律动之感,在表现雨声由夜至晓的绵延的同时,侧面写出长夜无眠、心中愁苦的身心状态,语极淡而情至浓.

答案:
(1)①“玉炉”“红蜡”“画堂”渲染出居所雍容华贵的气象,侧面写出闺妇生活的优裕(或“身份的尊贵”);②“红蜡泪”移情于景,暗示出闺妇心境的凄苦惨淡;③从闺妇的视角,著一“偏”字,无理而有情,突显出闺妇凄怨的情思.
作用:奠定全词落寞伤感的感情基调;点明感秋悲思的对象,总摄全词.
(2)刻画了一个为离情所苦,辗转无眠,以致眉翠淡褪、鬓发散乱,倍感暗夜绵长、衾枕苦寒的孤独寂寞的闺妇形象.
(3)以景结情(或“借景抒情”).这样写,将思妇内心的空寂和一夜无眠的状态表现得含蓄、深沉而真挚,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像空间.

译文:
玉炉散发着香烟,红色的蜡烛滴着烛泪,摇曳的光影映照的是画堂中人的秋思.她的蛾眉颜色已褪,鬓发也已零乱,漫漫长夜无法安眠,只觉枕被一片寒凉.
窗外的梧桐树,正淋着三更的冷雨,也不管屋内的她正为别离伤心.一滴一滴的雨点,正凄厉地敲打着一叶一叶的梧桐,滴落在无人的石阶上,一直到天明.
 
赏析:
温庭筠共写过六首内容相仿的《更漏子》.这首《更漏子》,借“更漏”夜景咏妇女相思情事,词从夜晚写到天明.
开头三个字,表面看是景语,不像后来李清照《醉花阴•重阳》的“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含有以炉烟袅袅来表示愁思无限的意思.次句“红蜡泪”就不同了:夜间燃烛,用以照明,但多了一个“泪”字,便含有了人的感情.说“玉炉”,既见其精美,又见其色洁;“红蜡”则透出色泽的艳丽而撩人情思,而闺中的寂寞也隐隐流露出来了.“画堂”,写居室之美,与“玉炉”、“红蜡”相映衬.这句紧承上句,说红蜡所映照是画堂中人的秋思.“秋思”,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深藏于人心中的情愫,红蜡是不能“照”到的,可是作者却执拗地强调“偏照”.“偏照”者,非照不可也.这一来,将室内的华美陈设与人的感情,巧妙地联系起来了.此刻,在这美丽的画堂中,冷清寂静,只有玉炉之香,红蜡之泪,与女主人公相伴,不管它们是有意、无意,但在她看来,却是“偏照”.至此,是蜡在流泪,抑或人在流泪,浑融一体,更反衬女主人公的“秋思”之深.概言之,第一句主要是衬景,二句景中含情,三句感情色彩强烈,女主人公的愁肠百结,呼之而出了.陈匪石云:“词固言情之作,然但以情言,薄矣.必须融情入景,由景见情.”(《旧时月色斋词谭》)这里“融情入景”是逐步深入的,至“偏照”始喷涌而出.
“眉翠薄,鬓云残”,两句写人.以翠黛描眉,见其眉之美.鬓云,是形容美发如云,可知其人之美.但紧接着用了一个“薄”字,一个“残”字,景况便完全不同了.“薄”字形容眉黛褪色,“残”字描绘鬓发不整.这两个字反映出她辗转反侧、无法入睡的情态,不仅写外貌,也同时写出了她内心难言的苦闷.“夜长衾枕寒”,继续写思妇独处无眠的感受,它不仅点明了时间:长夜漫漫;写出了人的感觉:衾枕生寒,如李清照怀念外出丈夫时的“半夜凉初透”.由此可知上面的一切景物,都是夜长不寐之人目之所见,身之所感.这些景物如粒粒珍珠,用“秋思”这条线把它们串了起来.
上阕写画堂中人所见,下阕从室内转到室外,写人的所闻.秋夜三更冷雨,点点滴滴在梧桐树上,这离情之苦没有人可以理解.它与“偏照画堂秋思”呼应,可见“秋思”即是离情.下面再作具体描述:“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潇潇秋雨不理会闺中少妇深夜怀人的苦情,只管让雨珠洒在一张张梧桐叶上,滴落在窗外的石阶上,一直滴到天明,还没有休止.秋雨连绵不停,正如她的离情连绵无尽.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由玉炉生香、红蜡滴泪的傍晚,到闻“三更雨”,再看“滴到明”,女主人公的彻夜不眠,当然更非“一个愁字了得”了.
这首词通首写画堂人的“秋思”“离情”,上阕的意境,在《花间集》中颇常见,下阕的写法则独辟蹊径.陈廷焯说“梧桐树”数语,用笔较快,而意味无上文章之厚.其实,“用笔快”如果一泻千里,言尽意止,固然不好;但这里并非如此.谭献说“梧桐树”以下似直下语,正从“夜长”逗出,亦书家“无垂不缩”之法.书法中的所谓“垂”,指竖笔;在作竖笔时,最后须往上逆缩一下,使字体不失其气势.比之于词,即是看似直率,纵笔而下,但须顿挫深厚,跌宕而有情致,似直而实纡也.《更漏子》下阕,写梧桐夜语,正有此特色.这里直接写雨声,间接写思妇,亦是“夜长衾枕寒”的进一步说明;但整夜不眠却仍用暗示,始终未曾点破,这就是直致中有含蓄之处.所以说此词深得书家“无垂不缩”之法,即是指它“直说”中仍适当地配合以“含蓄”,否则便会使人有一览无余、索然寡味之感了.宋人聂胜琼《鹧鸪天•别情》词有句云:“枕前泪共阶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当是从此词脱胎而来,写得语浅情深;但全词并不像此词上下片浓淡相间,又缺乏转折变化,相较之下,韵味亦是略逊一筹.
看了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求改诗首先主题是秋、然后是悟秋、最后是求小改风萧雨冷落叶残(反正就是描写悲凉的秋景)独立寒宅恨已晚  2020-05-1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在清朝残酷的文化压迫下,中华文化受到严重的摧残。雍正十一年(1  2020-06-11 …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宿广惠寺黄庭坚鸦啼残照下层城,僧舍初寒夜气清。风乱竹枝垂地  2020-06-19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8分)章台夜思韦庄清瑟怨遥夜,绕弦风雨哀。孤灯闻楚角,残月下章台  2020-06-19 …

诗歌鉴赏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好事近魏夫人①雨后晓寒轻,花外早莺啼歇。愁听隔溪残漏,正一  2020-06-29 …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文后题目。浣溪沙清纳兰性德一半残阳下小楼,珠帘斜控软金钩。倚阑无绪不能愁。有个  2020-06-30 …

果蝇的长翅(V)对残翅(v)为显性,但即使是纯合长翅品系的幼虫,在35℃条件下培养成的成体果蝇仍为  2020-07-03 …

果蝇的长翅(V)对残翅(v)为显性,但即使是纯合长翅品系的幼虫,在35℃条件下培养成的成体果蝇仍为  2020-07-12 …

“满天凉露压降旗,武运凋残日下西。会看大和魂葬处,豺鸣哭化暮鸦啼。”这是摘自李汝伦《紫玉箫二集》的  2020-07-14 …

7.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利比亚首都那满目的断壁残垣,正昭示着战争的巨大罪恶。B  2020-11-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