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早教吧育儿分享频道 --> 教育 --> 行为教育 -- > 宝宝咬人的真相你是否真的知

宝宝为何动不动就咬人 家长该如何正确应对宝宝咬人

在护理宝宝的过程中,咱们的家长对于宝宝变化或者说是异常,那基本上是最先知道的。

这不,在最近,有妈妈就发现了自己宝宝最近的一个“很大的变化”。用她的话来讲:最近不知道宝宝是怎么回事,总是爱咬人。这让她很苦恼。

关于这个问题,或者是说宝宝出现的这个行为,咱们的家长要知道,如果你的宝宝知道咬人了,其实这是孩子感知发育的一个体现。按常理来讲那是好事情。不过,在应对宝宝咬人情况的时候,家长还是需要了解原因,并且做一个正确的处理的。

一、首先要了解,宝宝为什么喜欢咬人?

一、首先要了解,宝宝为什么喜欢咬人?

孩子感知觉发展过程中,有个“咬”世界的阶段

孩子感知觉发展过程中,有个“咬”世界的阶段

相当多的资料中讲到口腔敏感期,这个说法是指孩子在此阶段以口腔感知发育为显著特点,在所有感知功能发展中,首先是口腔接受最多的刺激,优先得到发展。但并不代表时间过了就成熟。

孩子呱呱落地开始就楚楚动人惹得宝妈们满心怜爱,而宝宝最开始最主要的心愿是张着嘴把自己的肚子填饱,当然还有许多体验到的不舒服期待着宝妈们的安抚与精心的照顾。得不到精心的照顾,这个时期将会延长。

例如:妈妈一边喂奶一边制造让孩子不安的刺激,孩子形成了条件反射“吃奶并不是件开心的事情。”

1

1

、敏感

、敏感

对孩子的信号能够迅速正确的做出反应,不要把孩子自己的事情不当回事,只有这样孩子才会觉得父母是值得信任的。

2

2

、积极

、积极

对孩子表现积极的关心和爱,父母受到生活各个方面的压力,包括夫妻关系都会产生情绪,而紧锁着眉头、气鼓鼓照顾孩子,孩子就感觉不到关心,因为你的心不在Ta那里。

3

3

、同步

、同步

与孩子建立默契、双向的交往,我们经常说的要陪孩子玩,不是形式上,而是在孩子玩的过程中,让孩子获得快乐,你的快乐也会影响孩子,同时孩子会觉自己是有用的,Ta是可以把快乐带给你。

4

4

、共同

、共同

在互动过程中与孩子注意同一事件,即使是看一片树叶一根草、一只蚂蚁,孩子都会觉得其乐无穷,但是你看手机,他就会无聊来咬你了。共同可以培养孩子的亲社会行为。

5

5

、支持

、支持

对孩子的活动给予密切的注意与情感的支持,孩子唱个歌、跳个舞都需要大人拍手掌,只有这样,孩子才能觉得自己的能力得到了认同,形成自我认同。

6

6

、刺激

、刺激

常常引导孩子的行为,在与孩子一起互动的过程中,要学会跟随孩子的动作。例如孩子在走路,你可以在旁边跟着孩子走,跟一会儿后,你抬高一条腿,孩子也会跟你学着抬高一条腿,这说明你的行为可以影响到孩子的行为。

如果孩子咬人了,你装着要咬Ta,说:“你把妈妈咬痛了,好伤心,我要咬你一下,但妈妈又好怕怕把乖宝宝咬坏了”然后亲一下孩子,下次孩子再来咬的时候,就可以说“宝宝要亲妈妈了吗?”

一种是工具性攻击,为了达到目的,而采用他们认为最具有力量“的咬”的方式来达成自己的需求。

孩子在用“咬人”的方式,主动的争取关注

孩子在用“咬人”的方式,主动的争取关注

这类孩子往往内心是没有存在感,这里的存在感是指孩子自己觉得在别人的心目中的位置不稳定,纠结自己是否是一个可爱的孩子。

所以我们要密切关心孩子成长过程中,与父母依恋关系的模式,不同的依恋关系会形成孩子一生与他人相处的心理模式,从而需要改善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

二、孩子咬人, 家长常见的3个处理误区

二、孩子咬人, 家长常见的3个处理误区

用严厉训斥来制止孩子的“咬人”行为

用严厉训斥来制止孩子的“咬人”行为

用严厉的训斥来制止孩子,在一段时间内是有效,从孩子的角度来看,咬人的行为是爸妈不喜欢的方式,甚至引起对自己的训斥,所以会引起更大的情绪反应。其实我们可以理解到孩子内心的那句话:“谁叫你不跟我玩的(你心里根本就没有我)!”如果我们能够听懂这句话,就知道应该怎么做了。

采用“以牙还牙”咬回孩子的方法制止

采用“以牙还牙”咬回孩子的方法制止

家长“以牙还牙“确实会有成效,但给孩子心里埋下了一个种子:爸妈并不是好惹的。所以我们就要思考是做不好惹的爸妈,还是一个值得孩子喜爱的爸妈了。

口头警告没有效果,采取打孩子的方式让他认识到错误

口头警告没有效果,采取打孩子的方式让他认识到错误

就如我们上面讲到的依恋类型中抗拒型的孩子最容易出现工具性的咬人事件,打只会让孩子由吸引爸妈的关注进一步恶化对爸妈的态度。虽然不咬了,但是Ta心里却对爸妈要不就是畏惧,要不就是憎恨。

通过以上3点误区,我们可以知道错误的方法,只是暂时的解决了孩子咬人的问题,却容易给孩子留下更深的心理创伤。那孩子“咬人”家长要怎么做呢?

三、如何才能正确的纠正孩子爱咬人的行为

三、如何才能正确的纠正孩子爱咬人的行为

为了正确的纠正孩子爱咬人的行为,我们提倡促进安全型依恋关系的抚养方式,具体包括如下六个方面:

孩子咬人不是缺钙,而是缺爱

孩子咬人不是缺钙,而是缺爱

很多妈妈会疑惑孩子“咬人”和是不是缺钙有关。缺钙这种说法是人们将孩子长牙的联想起来了。

长牙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不愉快的经历,在长牙期很多孩子会有无端端的哭闹、发烧等现象。有意思的是孩子在这个不愉快经历中的哭闹、发烧具有了更多引起家长关注的功能,让宝妈们有更多的机会表达爱。

有了爸妈的安抚,孩子不再去体验长牙带来的不舒服。

但往往许多家长会不耐烦、带着孩子去打针、吃药,没有体会孩子的心理需求。在孩子长牙的时候,如果没有太多时间关照孩子的不舒服体验,可以让孩子使用“安抚”奶嘴,帮助孩子自己寻找成长的快乐。所以孩子咬人与缺钙没有关系,与缺爱有关系!

模仿学习大人“咬人”行为

模仿学习大人“咬人”行为

上面我们讲到的两点是孩子自身发育的因素,而孩子咬人还会受大人的影响。孩子成长到模仿学习阶段,如果大人喜欢假装咬宝宝,宝宝也会喜欢上与大人互咬。

当孩子被大人通过咬Ta的小身体逗乐的时候,孩子确实是得到了快乐,但也学会了咬人逗乐大人,只不过孩子还没有区别咬食物与咬人时咀嚼肌力度的差别。所以怜爱自己的宝宝,请您“咬紧牙关”去亲宝宝!

用“咬人”的行为表达自己

用“咬人”的行为表达自己

要将宝宝咬人时候的情绪联系起来,孩子玩得很开心,开开心心地来咬你一下,这样的行为并不必太过担心。这是孩子用咬的方式来表达开心,就如大人之间也会用力拍一下同事的肩膀来表达鼓励一样。

但是如果咬人是用于表达负面情绪,那就要关注孩子的表达是否有攻击性。

攻击性行为分为两种:

一种是敌意攻击,个体行为的结果是以故意伤害他人,达到伤害目的才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