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早教吧百科知识频道 --> 百科 --> -->

佛教养生—“十不求”

场景/问题/来源
佛教养生

佛教养生—“十不求”

知识/回答

引语:佛教健康养生注重淡定从容,不必太过奢求一些事儿,随遇而安,以心会心放正,才可以真实保证佛教的健康养生。

一、念身不追求没病。身没病则贪婪乃生。贪婪生必破戒退道。知病性空病不可以恼。以病苦为灵丹妙药。

 

二、为人处事不追求无难。世无难则骄奢必起。骄奢起必欺负一切。体难本妄难亦奚伤。以同甘共苦为摆脱。

 

三、究心不追求无障。心无障则所教踖等。学踖等必未得谓得。解障没根障既自寂。以阻碍为消遥。

 

四、立行不追求无魔。行无魔则誓愿不坚。愿不坚必未证谓证。究魔没根魔何能娆。以群魔为法侣。五、作事不追求易成。事易成则志存轻慢。志轻慢必称是我能。成功随业事由不得能。以事为难安宁。

 

六、情分不追求益我。情益我则亏失仁义。亏仁义必见人之非。察情有因情乃宏伟服装。以弊交为资粮。

 

七、于人不追求顺适。人顺适则内必自矜。内自矜必执我之是。悟人为人处事人但酬报。以逆人为因素园林景观。

 

八、施德不追求望报。德望报则意有一定的图。意带图必华名欲扬。明德无性德亦非实。以市德为弃屣。

 

九、见利不追求沾分。利沾分则痴情必动。痴情动必恶利毁己。世利本空利莫妄求。以疏利为荣华富贵。

 

十、被抑不追求声明。抑声明则人我未忘。存人我的心憎恨滋长。忍抑为谦抑我何伤。以受抑为行门。

 

#p#小标题#e#

释意:

一、诵经便是诵经,诵经不与身心健康相挂,不追求没病长命。为何?由于身心健康,迷恋人体而不了,欲想长命而不了,苦相即生,使初产生西之念而舍之。其迷恋身心健康的人便会用一切方式爱惜它(包含营养成分、味道、看病等),为做到其目地,必会造诸多杀业使其破戒,或为逃跑可免于死伤,必损害一切众生而退其道心,既然了解这一人体是个合和的姻缘,有姻缘必有因果报应,进而乐受,病苦之转化成才觉因果关系之厉害,进而提升信行,弃恶从善。觉后才知病苦就是你觉的助缘,感恩不尽,病苦就是灵丹妙药。

 

二、人生一世,为人处事都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人都不应当去求事事顺心。假如在这个全世界,事事顺心,每样顺意,必定有慢高贡大之心存起。财钱上也是一样,资产多当然不留意节省,进而铺张浪费。因影响力、资产的无难,自豪、奢华的扩大,进而不仅听不进去节俭之言,节省之语,反倒会瞧不起贫困下流的人,没有食欲清茶淡饭之食,乃至会对人欺负侮辱,这样的人怎能证道。由于他的慧命遭受危害,悲心早就丢弃。如能在同甘共苦艰难的标准下,知这苦的根由,进而生离呕心沥血,生悲心,发愿心,知难而离难,心甘情愿接受,学会放下便自得。

 

三、做好人好事事迹还不易,更何况修身养性见道也是重重困难。假如究心见性一帆风顺,无有阻碍,就准就是你走不对路,要不然便是你在蒙骗大伙儿。走不对路肯定是无法得到自身的真面目的。要相见性,仅有在阻碍现前之时,信没退,不向外去求哪些,另外也不必去清除这一说白了的阻碍,只要去问心。这一阻碍即然是个缘,缘生缘灭,你与他没缘了,阻碍便自灭,决不是灭这一障,只是慧命在再次转化成,这一障便是摆脱之缘,烦恼即菩提,你觉得对否?

 

四、即然你早已来到这时候,知己难,行亦更难。难,担心不如意,这就是鬼迷心窍之相。不害怕行后没有烦恼,由于你是人,都还没到究尘世道,色空分别是有的,这也是应当存有的,如果无苦恼,一帆风顺,毫无疑问会不可以吃苦耐劳,放逸,疏松,愿心自退,行毫无疑问不坚。不幸遇难自退,那样做到之岸、证得真像肯定不是可能的。仅有清除自身的成份,寻找苦恼的根本原因在哪,寻找苦恼处理的方式 ,无我时,苦恼自灭。因此 ,它是以苦恼为智,以苦恼为修习方式 ,进而离不了日常生活,了解人生道路,用正各自而去各自,以做到苦恼不恼,本无苦恼,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之压根上路。

 

五、要办什么事情不必去求简易圆满。过度圆满,内心非常容易造成骄傲自满,那样的不良影响肯定是狂妄自大。要了解办好什么事情,全是你的缘助,全是你的因生,肯定不只是你的工作能力。否则你毫无疑问会丧失内心缺失福得,如福得不足,是做事不了的关键标准。此后要接受艰难、影响,广修福得为之开心。

 

六、交友最先不必考虑到对自身有哪些权益。假如那样,朋友是交不了的,交友要目光长久,否则必被蝇头小利迷性而吃大亏,怕吃大亏必吃大亏,吃大亏后必定要找别人的不正确,做为自身宣泄不满意的原因,乃至诋毁诬蔑。这时候需要平静下来,细心看一下这一事的前因后果,是不是与你心歪斜相关。这一因就无须讲过,这一缘即时下一念,这一果是吃大亏没有错。了解这一就应当汲取教训,心正自利利他,便于他而获自利。交友要深交,不必情分,亲而不近,疏而很近,防止人我是非。

 

七、办事不追求圆满,为人处事也一样不追求安全、舒服,确实安全你是求不上的,人生百年短暂性一世,如一遇小适便丧失性情,骄功自大,狂妄自大,那样的不良影响一样也是恐怖无比——我知我见狂增,慧命损伤。因此 要了解人到这一全世界就算出了善心,干了好事儿,最先应当谢谢哪个获得了的人,是别人造就了您好的姻缘,要是没有别人的存有,你也许都没有善人可做。善人不太好做,好事儿更寸步难行。假如碰到挫折,听见他人的刺鼻之语,看到他人不好看之面,进而应当增长你对他的可伶心,增长你再次做好人好事事迹的自信心。

 

八、帮助他人不必期待获得他人的收益,不然就只有是好事儿而不可以修德行。德十分关键,一样一件事情,修德是压根智,不然看起来可伶千万倍。有聪慧的人肯定去修德行。假如又想修德行,又想收益,结果肯定是认真歪斜,方式 不对。由于有收益的想法即现有自身的目地,只不过是是非非名即利,怎叫德呢?因此 《地藏经》里佛曰:“起心动念莫不是业,莫不是罪。”因此 仅有把福得也学会放下食欲(但并不等于它不会有,仅仅食欲),长此以往达以见性,禅学“三轮体空”。

 

九、看到有益的事儿先不必考虑到是不是也是有我的一份,只考虑到是不是有自身的一份,非常容易作出一些十分愚昧的事。不顾一切去争、抢、骗、杀之人,之事,记忆犹新,从古至今实许多见。在做愚昧之事应先去思,完去想,再去做,最终诡计曝露,名誉扫地,进而灭绝人性。以便防止这愚动心,最先要了解人世间一切都是不长没死的,益处与弊端全是另外存有的,你获得的另外(不知道你知道不知道)你也在失去,哪一个关键?德胜于名与利。由于沒有德,财也会离你而去。既然那样,以周济他人为享有才算是崇高的社会道德。

 

十、遭受委曲,被不正确地了解了该怎么办?最先不是向另一方干什么表述,让另一方了解自身。别人怎能了解你,表述会导致新的误解,使误会扩大。其次,表述至少也是不相信因果关系的主要表现。信因果关系需要聪慧,沒有聪慧也肯定不相信。不相信因果关系就不可以乐受因果报应,反倒会使嗔恨的心顿起,无明增长,进而又造新业。因此 学好忍辱,忍辱为谦虚谨慎之传统美德。前个人行为德,倒退也但是善。了解自己,正确看待自身的部位,对自身的如今和未来又具哪些不太好?以忍辱为上,以认头为高,这就是修习。

 

上边的佛教健康养生“十不追求”讲的便是不妄求太过的享有,不必只图做善事以后的收益,不必妄求太过的权益,这些。

佛教养生—“十不求”...相似的小知识: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胡适:你既来了,我不能不养你教你,那是我对人道的 语文 2020-05-16 …

亚米契夫说:“一个国家国民的教育程度,最能从行为和举止中体现。”以下符合现代文明教养要求的是()A 政治 2020-05-17 …

亚米契夫说:“一个国家国民的教育程度,最能从行为和举止中体现.”以下符合现代文明教养要求的是()A 其他 2020-05-17 …

依照我国收养法的规定,收养关系成立的条件主要有[]A.收养人应年满30周岁,无子女、有抚养教育被收 政治 2020-05-17 …

2016年3月,教育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出台。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综合表现为9大素 政治 2020-05-17 …

最近,网上流传一篇关于子女教育问题的文章《穷养、富养,不如教养》,做个有教养的现代人就要()①懂礼 政治 2020-05-17 …

仿写下列句子例句:教养不是唯我独尊,教养是善待他人、善待自己.(1)教养不是,教养是、.(2)教养 语文 2020-05-17 …

根据劳动教养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适用劳动教养要求主观上以( )为要件,某些行为应具备屡教不改的 公务员考试 2020-05-18 …

请大家帮我翻译一下这句话~收养登记的实质审查内容应当包括调查收养人和被收养人的品德与健康状况、收养 英语 2020-06-22 …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二十一条规定:“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父 语文 2020-12-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