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中,后面2个行什么读音?话出自《史记·孔子》,请问话中,两个行读什么,
题目详情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中,后面2个行什么读音?
话出自《史记·孔子》,请问话中,两个行读什么,
话出自《史记·孔子》,请问话中,两个行读什么,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高山仰止,景行(háng)行(xíng)止
这话出自《诗经·小雅》.郑玄注解说:“古人有高德者则慕仰之,有明行者则而行之.”朱熹注解说:“仰,瞻望也.景行,大道也.高山则可仰,景行则可行.”一个是汉儒,一个是宋儒,两人说法竟有如此大的差异.
上句“高山仰止”,郑说“高山”比喻崇高的道德,“仰”是慕仰;朱说这是直指人们仰望高山,并无喻义.
下句“景行行止”,分歧更大.依郑说,“景行”解释为“明行”,即光明正大的行为;“则而行之”,是说以此作为行动的准则.依朱说,“景行”(—háng)是大道,“景行行止”是说大道可供人们行走.
郑玄、朱熹都是大儒,两人的说法都有道理,不过由于两人相隔千年之久,在朱说提出之前,郑说已为大家所普遍接受,因此后人在引用这话时,多取郑说,少有取朱说的.现行各种词典,有的两说并存,有的把两说糅合在一起.
两句中的“止”字,是语助词,表示确定语气,后代引用时有改用“之”字的.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可以缩略为成语“高山景行”,“景仰”一词也由此产生.因为是名句,后代引用的很多,这里只照录见于《史记·孔子世家》的一例:“《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这话是用来赞美孔子的,由于在引文后面加了两句(意思是:虽然不能达到这种程度,可是心里却一直向往着),景仰的意思就格外显豁了.再说,《史记》作者司马迁又比郑玄早生两百多年,可知景仰之说早已通行于世,并非郑玄所首倡也.
这话出自《诗经·小雅》.郑玄注解说:“古人有高德者则慕仰之,有明行者则而行之.”朱熹注解说:“仰,瞻望也.景行,大道也.高山则可仰,景行则可行.”一个是汉儒,一个是宋儒,两人说法竟有如此大的差异.
上句“高山仰止”,郑说“高山”比喻崇高的道德,“仰”是慕仰;朱说这是直指人们仰望高山,并无喻义.
下句“景行行止”,分歧更大.依郑说,“景行”解释为“明行”,即光明正大的行为;“则而行之”,是说以此作为行动的准则.依朱说,“景行”(—háng)是大道,“景行行止”是说大道可供人们行走.
郑玄、朱熹都是大儒,两人的说法都有道理,不过由于两人相隔千年之久,在朱说提出之前,郑说已为大家所普遍接受,因此后人在引用这话时,多取郑说,少有取朱说的.现行各种词典,有的两说并存,有的把两说糅合在一起.
两句中的“止”字,是语助词,表示确定语气,后代引用时有改用“之”字的.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可以缩略为成语“高山景行”,“景仰”一词也由此产生.因为是名句,后代引用的很多,这里只照录见于《史记·孔子世家》的一例:“《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这话是用来赞美孔子的,由于在引文后面加了两句(意思是:虽然不能达到这种程度,可是心里却一直向往着),景仰的意思就格外显豁了.再说,《史记》作者司马迁又比郑玄早生两百多年,可知景仰之说早已通行于世,并非郑玄所首倡也.
看了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中,后...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春之怀古阅读理解1.第一自然段写作顺序是有什么至什么的2.那样娇.混沌无涯,写的是什么3.鸟儿可以 2020-04-11 …
完璧归赵背景,问题来自人教版语文{将相和}1:为什么秦王叫赵王做什么赵王不敢违抗,违抗后果是什么? 2020-04-26 …
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问题1.文章第一自然段中,倒数第二句中的“似乎”和“确凿是否矛盾?为什 2020-05-17 …
1.“自非亭午夜分”中的“自非”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作用是什么?2.课文为何没有按照“春夏秋冬”的 2020-06-14 …
坚硬的风景阅读答案1.作者把什么称为“坚硬的风景”?“坚硬”的含义是什么?2.“只要有山,便坚硬的 2020-06-20 …
1)“景不自美,因人而彰.地不自胜,唯人则名.”的例子有哪些?2)中"山不在高"“水不在深”类比什 2020-06-26 …
全答对,1`沾衣欲滴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整首诗是什么?2`填成语春雨()()春寒()()3`写 2020-07-24 …
关于自由落体运动1.落体运动的现象是什么?2.自由落体运动遵从什么规律?3.设计一个什么实验验证2 2020-07-29 …
把路让给回家的人1.文章花了很大笔墨去写火车站购票人数众多其目的是什么?.等等把路让给回家的人1.文 2021-01-06 …
用“溪流、大海、生命”组成一段描绘自然景物的话(100字左右)用“溪流、大海、生命”组成一段描绘自然 2021-01-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