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最权威的解释和两个“行”的读音
题目详情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最权威的解释和两个“行”的读音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这话常见常用,可要解释清楚,还真得费点笔墨.
这话出自《诗经·小雅》.郑玄注解说:“古人有高德者则慕仰之,有明行者则而行之.”朱熹注解说:“仰,瞻望也.景行,大道也.高山则可仰,景行则可行.”一个是汉儒,一个是宋儒,两人说法竟有如此大的差异.
上句“高山仰止”,郑说“高山”比喻崇高的道德,“仰”是慕仰;朱说这是直指人们仰望高山,并无喻义.
下句“景行行止”,分歧更大.依郑说,“景行”解释为“明行”,即光明正大的行为;“则而行之”,是说以此作为行动的准则.依朱说,“景行”是大道,“景行行止”是说大道可供人们行走.
郑玄、朱熹都是大儒,两人的说法都有道理,不过由于两人相隔千年之久,在朱说提出之前,郑说已为大家所普遍接受,因此后人在引用这话时,多取郑说,少有取朱说的.现行各种词典,有的两说并存,有的把两说糅合在一起.
两句中的“止”字,是语助词,表示确定语气,后代引用时有改用“之”字的.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可以缩略为成语“高山景行”,“景仰”一词也由此产生.因为是名句,后代引用的很多,这里只照录见于《史记·孔子世家》的一例:“《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这话是用来赞美孔子的,由于在引文后面加了两句(意思是:虽然不能达到这种程度,可是心里却一直向往着),景仰的意思就格外显豁了.再说,《史记》作者司马迁又比郑玄早生两百多年,可知景仰之说早已通行于世,并非郑玄所首倡也.
正确读音:景行(háng)行(xíng)止
这话出自《诗经·小雅》.郑玄注解说:“古人有高德者则慕仰之,有明行者则而行之.”朱熹注解说:“仰,瞻望也.景行,大道也.高山则可仰,景行则可行.”一个是汉儒,一个是宋儒,两人说法竟有如此大的差异.
上句“高山仰止”,郑说“高山”比喻崇高的道德,“仰”是慕仰;朱说这是直指人们仰望高山,并无喻义.
下句“景行行止”,分歧更大.依郑说,“景行”解释为“明行”,即光明正大的行为;“则而行之”,是说以此作为行动的准则.依朱说,“景行”是大道,“景行行止”是说大道可供人们行走.
郑玄、朱熹都是大儒,两人的说法都有道理,不过由于两人相隔千年之久,在朱说提出之前,郑说已为大家所普遍接受,因此后人在引用这话时,多取郑说,少有取朱说的.现行各种词典,有的两说并存,有的把两说糅合在一起.
两句中的“止”字,是语助词,表示确定语气,后代引用时有改用“之”字的.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可以缩略为成语“高山景行”,“景仰”一词也由此产生.因为是名句,后代引用的很多,这里只照录见于《史记·孔子世家》的一例:“《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这话是用来赞美孔子的,由于在引文后面加了两句(意思是:虽然不能达到这种程度,可是心里却一直向往着),景仰的意思就格外显豁了.再说,《史记》作者司马迁又比郑玄早生两百多年,可知景仰之说早已通行于世,并非郑玄所首倡也.
正确读音:景行(háng)行(xíng)止
看了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最权威...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10分)读图,回答问题。A、B两国人口年龄构成所反映的人口问题分别是什么?(2分)上述人口问题对 2020-05-15 …
文言文阅读。[乙]梁君①出猎,见白雁群。梁君下车,彀弓②欲射之。道有行者,梁君谓行者止。行者不止, 2020-06-15 …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朱买臣,字翁子,吴人也。家贫,好读书,不治产业,常艾薪樵①,卖以 2020-06-28 …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朱买臣,字翁子,吴人也。家贫,好读书,不治产业,常艾薪樵①,卖以 2020-06-28 …
(8分)两物块A、B用轻弹簧相连,质量均为2kg,初始时弹簧处于原长,A.B两物块都以v=6m/s的 2020-11-02 …
读两幅地区图,分析回答第48-50题.48.甲、乙两地的气候类型分别是()49.a、b、c、d四条河 2020-11-27 …
甲、已两辆摩托车,以相同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并肩匀速行驶.从某处开始甲车发动机停止工作,同时乙车加大牵 2020-11-28 …
根据课文: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朱买臣,字翁子,吴人也。家贫,好读书,不治产业,常艾薪樵 2020-12-06 …
阅读下列材料:所有权是无限地利用并支配物品的权利,但利用以不受法律的禁止为限。除非供公用并有公正的赔 2020-12-07 …
翻译一个句子!严重警告:禁止用网业上的翻译工具!那翻译出的是中式英语!大量语法错误严重警告:禁止用网 2020-12-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