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多环芳烃菲在染料、杀虫剂等生产过程中被广泛使用,是土壤、河水中常见的污染物之一.下图表示科研人员从被石油污染的土壤中分离获得能降解多环芳烃菲的菌株Q的主要步骤.请回答:
题目详情
多环芳烃菲在染料、杀虫剂等生产过程中被广泛使用,是土壤、河水中常见的污染物之一.下图表示科研人员从被石油污染的土壤中分离获得能降解多环芳烃菲的菌株Q的主要步骤.请回答:

(1)步骤①→③的培养过程中,培养液中加人多环芳烃菲作为唯一碳源,目的是___.
(2)步骤①→③的培养过程中,需将锥形瓶放在摇床上振荡,一方面使菌株与培养液充分接触,提高营养物质的利用率;另一方面能___.
(3)步骤④用平板划线法纯化菌株Q过程中,在做第二次以及其后的划线操作时,总是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划线,原因是___.采用固体平板培养细菌时要倒置培养的目的是___.
(4)接种环通过灼烧来灭菌,完成步骤④中划线操作,共需灼烧接种环___ 次.
(5)为了获得分解多环芳烃菲能力更强的菌株,研究人员又对菌种Q进行了诱变处理,得到突变株K.为了比较两种菌株降解多环芳烃菲的能力,设计了下列实验,请补全实验步骤:
①取9只锥形瓶均分成三组,编号A、B、C.
②向9支锥形瓶中分别加入___ 为唯一碳源的培养液.
③向A、B、C三组培养液中分别加入___.
④28℃恒温培养3天后,测定锥形瓶中多环芳烃菲的降解率.

(1)步骤①→③的培养过程中,培养液中加人多环芳烃菲作为唯一碳源,目的是___.
(2)步骤①→③的培养过程中,需将锥形瓶放在摇床上振荡,一方面使菌株与培养液充分接触,提高营养物质的利用率;另一方面能___.
(3)步骤④用平板划线法纯化菌株Q过程中,在做第二次以及其后的划线操作时,总是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划线,原因是___.采用固体平板培养细菌时要倒置培养的目的是___.
(4)接种环通过灼烧来灭菌,完成步骤④中划线操作,共需灼烧接种环___ 次.
(5)为了获得分解多环芳烃菲能力更强的菌株,研究人员又对菌种Q进行了诱变处理,得到突变株K.为了比较两种菌株降解多环芳烃菲的能力,设计了下列实验,请补全实验步骤:
①取9只锥形瓶均分成三组,编号A、B、C.
②向9支锥形瓶中分别加入___ 为唯一碳源的培养液.
③向A、B、C三组培养液中分别加入___.
④28℃恒温培养3天后,测定锥形瓶中多环芳烃菲的降解率.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因为菌株Q能降解多环芳烃菲,所以步骤①→③的培养过程中,培养液中加入多环芳烃菲作为唯一碳源,目的是筛选出菌株.
(2)步骤①→③的培养过程中,需将锥形瓶放在摇床上振荡,目的有两个,一方面使菌株与培养液充分接触,提高营养物质的利用率;另一方面能增加培养液中的溶氧量.
(3)步骤④用平板划线法纯化菌株过程中,由于线条末端细菌的数目比线条起始处要少,所以在做第二次以及其后的划线操作时,总是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划线.采用固体平板培养细菌时要倒置培养的目的是防止冷凝后形成的水珠滴落在培养基上污染培养基.
(4)接种环在每次接种前和接种结束后都要通过灼烧来灭菌,所以完成步骤④中5次划线操作前都要灼烧灭菌,接种结束后还需灼烧灭菌1次,防止造成污染,由此可见,完成步骤④共需灼烧接种环6次.
(5)本实验的目的是比较两种菌株降解多环芳烃菲的能力.实验设计需要遵循对照原则,对照组需加入等量无菌水;还需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单一变量是菌种类比不同,即菌株菌液和突变株K菌液,所以实验设计如下:
①取9只锥形瓶均分成三组,编号A、B、C
②向9支锥形瓶中分别加入等量以多环芳烃菲为唯一碳源的培养液.
③向A、B、C三组培养液中分别加入等量的无菌水、菌株Q菌液和突变株K菌液.
④28℃恒温培养3天后,测定锥形瓶中多环芳烃菲的降解率
故答案为:
(1)筛选出目的菌株
(2)增加培养液中的溶氧量
(3)线条末端细菌的数目比线条起始处要少 防止冷凝后形成的水珠滴落在培养基上污染培养基(或避免培养基中水分的过快挥发)
(4)6
(5)②向9支锥形瓶中分别加入等量以多环芳烃菲为唯一碳源的培养液
③向A、B、C三组培养液中分别加入等量的无菌水、菌株Q菌液和突变株K菌液
(2)步骤①→③的培养过程中,需将锥形瓶放在摇床上振荡,目的有两个,一方面使菌株与培养液充分接触,提高营养物质的利用率;另一方面能增加培养液中的溶氧量.
(3)步骤④用平板划线法纯化菌株过程中,由于线条末端细菌的数目比线条起始处要少,所以在做第二次以及其后的划线操作时,总是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划线.采用固体平板培养细菌时要倒置培养的目的是防止冷凝后形成的水珠滴落在培养基上污染培养基.
(4)接种环在每次接种前和接种结束后都要通过灼烧来灭菌,所以完成步骤④中5次划线操作前都要灼烧灭菌,接种结束后还需灼烧灭菌1次,防止造成污染,由此可见,完成步骤④共需灼烧接种环6次.
(5)本实验的目的是比较两种菌株降解多环芳烃菲的能力.实验设计需要遵循对照原则,对照组需加入等量无菌水;还需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单一变量是菌种类比不同,即菌株菌液和突变株K菌液,所以实验设计如下:
①取9只锥形瓶均分成三组,编号A、B、C
②向9支锥形瓶中分别加入等量以多环芳烃菲为唯一碳源的培养液.
③向A、B、C三组培养液中分别加入等量的无菌水、菌株Q菌液和突变株K菌液.
④28℃恒温培养3天后,测定锥形瓶中多环芳烃菲的降解率
故答案为:
(1)筛选出目的菌株
(2)增加培养液中的溶氧量
(3)线条末端细菌的数目比线条起始处要少 防止冷凝后形成的水珠滴落在培养基上污染培养基(或避免培养基中水分的过快挥发)
(4)6
(5)②向9支锥形瓶中分别加入等量以多环芳烃菲为唯一碳源的培养液
③向A、B、C三组培养液中分别加入等量的无菌水、菌株Q菌液和突变株K菌液
看了 多环芳烃菲在染料、杀虫剂等生...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6分)菌根是由菌根真菌与植物根系的联合体。菌根真菌从土壤中吸取养分和水分供给植物,植物为菌根提供 2020-05-17 …
(1)利用法进行微生物接种,把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分散到培养基的表面.在进行细菌纯化培养过程中,经过 2020-05-17 …
菌根是菌根真菌与植物根系的联合体.菌根真菌从土壤中吸取养分和水分供给植物,植物为菌根真菌提供糖类等 2020-05-17 …
豆科植物与根瘤菌互利共生关系主要体现在[]A.豆科植物从根瘤菌获得含氮无机物,根瘤菌从豆科植物获得 2020-05-17 …
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的互利共生关系主要体现在A.豆科植物从根瘤菌获得NH3,根瘤菌从豆科植物获得糖类B 2020-05-17 …
下列有关,正确的是A.根瘤菌能将氮气转化成氨,所以根瘤菌的同化类型是自养型B.圆褐固氮菌代谢所需能 2020-05-17 …
某研究小组按下图所示过程从土壤中筛选能高效降解尿素的细菌。请回答下列问题。(1)步骤②是操作。实验 2020-05-17 …
某研究小组按如图1所示过程从土壤中筛选能高效降解尿素的细菌.请回答下列问题.(1)步骤②是.为了筛 2020-05-17 …
根据微生物分离和培养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分离纯化大肠杆菌的关键步骤是,该步骤常用的方法有两 2020-06-13 …
苯酚及其衍生物广泛存在于工业废水中,对环境有严重危害.小明同学准备依据图1操作步骤,从处理废水的活 2020-06-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