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多环芳烃菲在染料、杀虫剂等生产过程中被广泛使用,是土壤、河水中常见的污染物之一.下图表示科研人员从被石油污染的土壤中分离获得能降解多环芳烃菲的菌株Q的主要步骤.请回答:
题目详情
多环芳烃菲在染料、杀虫剂等生产过程中被广泛使用,是土壤、河水中常见的污染物之一.下图表示科研人员从被石油污染的土壤中分离获得能降解多环芳烃菲的菌株Q的主要步骤.请回答:

(1)步骤①→③的培养过程中,培养液中加人多环芳烃菲作为唯一碳源,目的是___.
(2)步骤①→③的培养过程中,需将锥形瓶放在摇床上振荡,一方面使菌株与培养液充分接触,提高营养物质的利用率;另一方面能___.
(3)步骤④用平板划线法纯化菌株Q过程中,在做第二次以及其后的划线操作时,总是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划线,原因是___.采用固体平板培养细菌时要倒置培养的目的是___.
(4)接种环通过灼烧来灭菌,完成步骤④中划线操作,共需灼烧接种环___ 次.
(5)为了获得分解多环芳烃菲能力更强的菌株,研究人员又对菌种Q进行了诱变处理,得到突变株K.为了比较两种菌株降解多环芳烃菲的能力,设计了下列实验,请补全实验步骤:
①取9只锥形瓶均分成三组,编号A、B、C.
②向9支锥形瓶中分别加入___ 为唯一碳源的培养液.
③向A、B、C三组培养液中分别加入___.
④28℃恒温培养3天后,测定锥形瓶中多环芳烃菲的降解率.

(1)步骤①→③的培养过程中,培养液中加人多环芳烃菲作为唯一碳源,目的是___.
(2)步骤①→③的培养过程中,需将锥形瓶放在摇床上振荡,一方面使菌株与培养液充分接触,提高营养物质的利用率;另一方面能___.
(3)步骤④用平板划线法纯化菌株Q过程中,在做第二次以及其后的划线操作时,总是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划线,原因是___.采用固体平板培养细菌时要倒置培养的目的是___.
(4)接种环通过灼烧来灭菌,完成步骤④中划线操作,共需灼烧接种环___ 次.
(5)为了获得分解多环芳烃菲能力更强的菌株,研究人员又对菌种Q进行了诱变处理,得到突变株K.为了比较两种菌株降解多环芳烃菲的能力,设计了下列实验,请补全实验步骤:
①取9只锥形瓶均分成三组,编号A、B、C.
②向9支锥形瓶中分别加入___ 为唯一碳源的培养液.
③向A、B、C三组培养液中分别加入___.
④28℃恒温培养3天后,测定锥形瓶中多环芳烃菲的降解率.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因为菌株Q能降解多环芳烃菲,所以步骤①→③的培养过程中,培养液中加入多环芳烃菲作为唯一碳源,目的是筛选出菌株.
(2)步骤①→③的培养过程中,需将锥形瓶放在摇床上振荡,目的有两个,一方面使菌株与培养液充分接触,提高营养物质的利用率;另一方面能增加培养液中的溶氧量.
(3)步骤④用平板划线法纯化菌株过程中,由于线条末端细菌的数目比线条起始处要少,所以在做第二次以及其后的划线操作时,总是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划线.采用固体平板培养细菌时要倒置培养的目的是防止冷凝后形成的水珠滴落在培养基上污染培养基.
(4)接种环在每次接种前和接种结束后都要通过灼烧来灭菌,所以完成步骤④中5次划线操作前都要灼烧灭菌,接种结束后还需灼烧灭菌1次,防止造成污染,由此可见,完成步骤④共需灼烧接种环6次.
(5)本实验的目的是比较两种菌株降解多环芳烃菲的能力.实验设计需要遵循对照原则,对照组需加入等量无菌水;还需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单一变量是菌种类比不同,即菌株菌液和突变株K菌液,所以实验设计如下:
①取9只锥形瓶均分成三组,编号A、B、C
②向9支锥形瓶中分别加入等量以多环芳烃菲为唯一碳源的培养液.
③向A、B、C三组培养液中分别加入等量的无菌水、菌株Q菌液和突变株K菌液.
④28℃恒温培养3天后,测定锥形瓶中多环芳烃菲的降解率
故答案为:
(1)筛选出目的菌株
(2)增加培养液中的溶氧量
(3)线条末端细菌的数目比线条起始处要少 防止冷凝后形成的水珠滴落在培养基上污染培养基(或避免培养基中水分的过快挥发)
(4)6
(5)②向9支锥形瓶中分别加入等量以多环芳烃菲为唯一碳源的培养液
③向A、B、C三组培养液中分别加入等量的无菌水、菌株Q菌液和突变株K菌液
(2)步骤①→③的培养过程中,需将锥形瓶放在摇床上振荡,目的有两个,一方面使菌株与培养液充分接触,提高营养物质的利用率;另一方面能增加培养液中的溶氧量.
(3)步骤④用平板划线法纯化菌株过程中,由于线条末端细菌的数目比线条起始处要少,所以在做第二次以及其后的划线操作时,总是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划线.采用固体平板培养细菌时要倒置培养的目的是防止冷凝后形成的水珠滴落在培养基上污染培养基.
(4)接种环在每次接种前和接种结束后都要通过灼烧来灭菌,所以完成步骤④中5次划线操作前都要灼烧灭菌,接种结束后还需灼烧灭菌1次,防止造成污染,由此可见,完成步骤④共需灼烧接种环6次.
(5)本实验的目的是比较两种菌株降解多环芳烃菲的能力.实验设计需要遵循对照原则,对照组需加入等量无菌水;还需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单一变量是菌种类比不同,即菌株菌液和突变株K菌液,所以实验设计如下:
①取9只锥形瓶均分成三组,编号A、B、C
②向9支锥形瓶中分别加入等量以多环芳烃菲为唯一碳源的培养液.
③向A、B、C三组培养液中分别加入等量的无菌水、菌株Q菌液和突变株K菌液.
④28℃恒温培养3天后,测定锥形瓶中多环芳烃菲的降解率
故答案为:
(1)筛选出目的菌株
(2)增加培养液中的溶氧量
(3)线条末端细菌的数目比线条起始处要少 防止冷凝后形成的水珠滴落在培养基上污染培养基(或避免培养基中水分的过快挥发)
(4)6
(5)②向9支锥形瓶中分别加入等量以多环芳烃菲为唯一碳源的培养液
③向A、B、C三组培养液中分别加入等量的无菌水、菌株Q菌液和突变株K菌液
看了 多环芳烃菲在染料、杀虫剂等生...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紧急跪求:初三数学题解题步骤!(16)SOS,要求:详细解答步骤1.如果关于X的不等式(a+1)x 2020-04-26 …
请问菌种的培养是不是大体步骤是一样的啊,一般的步骤是什么? 2020-05-14 …
“检测硬币上是否有细菌“步骤之一是“将硬币在培养基上轻轻按一下”,“按一下”实质上是()A.种植B 2020-05-17 …
接种是微生物培养和微生物选择的必要步骤之一.下列关于接种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接种通常在酒精 2020-05-17 …
想检测硬币上有没有细菌,需要将硬币放在培养基上轻轻一按,此步骤属于培养细菌真菌一般方法中的()A. 2020-05-17 …
请回答下列有关微生物培养和分离的问题.(1)筛选石油分解菌一般要经过如下的步骤:海水取样→→梯度稀 2020-05-17 …
请回答下列有关微生物培养和分离的问题.(1)筛选石油分解菌一般要经过如下的步骤:海水取样→→梯度稀 2020-06-25 …
为了获得纯度高的大肠杆菌,需要对大肠杆菌进行培养和分离.培养大肠杆菌一般用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 2020-06-30 …
一道南开考研微生物题,求高手解答Bs55是一株芽孢杆菌,实验证明其细胞中含有质粒pBS01和原噬菌 2020-07-07 …
在了解了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后,同学们对洗手前后细菌和真菌数量变化情况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以下是四位同 2021-01-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