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请不要糟蹋我们的文化冯骥才⑴我们必需正视:一种文化上自我糟蹋的潮流正在所向披靡。⑵我们悠久历史养育和积淀下来的文

题目详情

    请不要糟蹋我们的文化

    冯骥才

    ⑴我们必需正视 : 一种文化上自我糟蹋的潮流正在所向披靡。

    ⑵我们悠久历史养育和积淀下来的文化精华 尤其那些最驰名、最响亮、最惹眼、最具影响的 -- 从名城 、名镇、名街、名人、名着 到名人死后的墓室和名着里出名的主人公 乃至列入国家名录的各类各种文化遗产等等 都在被浓妆艳抹 重新包装 甚至拆卸重组 再描龙画凤 披金戴银 挤眉弄眼 招摇于市。

    ⑶那些在 " 城改 " 中残剩无多的历史街区 忽然被聪明地发现 它们竟是一种天赐的旅游资源。已经拆掉的无法复原 没拆的虽然不再拆了 但也难逃厄运 -- 全被开发成商业风情街 -- 实际上是风情商业街。更糟糕的是被世人称作 " 最后的精神家园 " 的古村 古镇 正在被 " 腾笼换鸟 " 迁走原住民 然后大举招商 一个个被改造成各类商铺、旅店、农 家乐、茶社和咖啡屋混成一团的 " 游客的天堂 "; 在这天堂里连一间见证历史的 " 博物馆 " 也没有 导游讲的故事传说不少是为吸引游人而编造的伪民间故事。至于各种名人故居 大都是找来一些与其主人毫不相干的红木家具、老瓶老壶、文房四宝 三流字画 不伦不类地摆一摆 好歹布置个模样 ; 没人拿名人的人当回事 只拿名人的名当回 事。还有那种原本安慰心灵的寺庙 无一例外全成了世俗的闹市。至于种种文化遗产 更是这种热热闹闹重新 " 打造 " 的对象。其中的历史的内涵、文化的意蕴、本土气质和个中独特的精神跑到哪去了 ? 没人管也没人问。

    ⑷有人说旅游原本就是走马观花的快餐文化 用不着太认真。那么 就再看看我们影视中的历史文化吧。

    ⑸我们的历史名人只要跑到银幕和荧屏上 不论明君重臣 还是才子佳人 大都 多了一身好功夫 动不动大打出手 甚至背剑上房。他们好像都活在时光隧道里。虽然身着古装 发型和配带却像时尚名模 ; 没有切确的朝代与地域 一切衣食住行的道具、物品和礼俗全是胡编乱造 ; 有个老样子就行 或者愈怪愈好 历史在这里只是借用一下的名义 一个空袋子 任什么乱七八糟、炫人耳目的东西都往里边塞。

    ⑹我相信 在这样文化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一代 很难对自己文化心怀挚爱与虔敬。如果我们不再深爱和敬重自己的文化 再伟大的文化不也要名存实亡 ?

    ⑺到底什么动机与力量使这 种潮流正在变本加厉 ? 我想应当一句话戳穿 即以文化谋利。

    ⑻任何事物进入市场 就不免受到市场规律的制约 不免依照消费需求和商业利益调整自己。但调整是科学调整 不能扭曲甚至破坏自己去换取经济利益 就像自然资源的开发不能破坏生态。文化更具特殊性。因为文化的最重要的社会功能是精神功能。它直接影响着社会文明与全民素质。不能为了畅销、热销、票房、上座率和收视率成倍增长 为了市场人气攀升 为了利润的最大化和 " 疯狂的 GDP" 而放弃文化固有的精神的准则。即文明的、知识的、道德的、真善美的准则。这准则也是文化的尊严 这尊严一旦被践踏被玷污 文化也失去它存在的意义。因为被糟蹋的文化反过来一定还会糟蹋人的精神。

    ⑼由此说 问题真正的要害 -- 不是拿文化赚钱 而是糟蹋文化来赚钱。还有比这样赚钱更无知、更野蛮吗 ?

    ⑽我们是否听到我们的文化正在呼叫 : 不要糟蹋自己的文化了 !

    ⑾任何有文化良心的人 都不能回避这个声音。

    16. 第⑶节中的聪明一词隐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 为什么 ?(3 分 )

    17. 第⑶节写到 " 没人拿名人的事当回事 " 这里 " 名人的人 " 具体指什么 ?( 请用原文 )(3 分 )

    18." 一边是真实的历史被抽空内涵 只留下躯壳 再滥加改造 ; 一边是荒诞不经和无中生有的伪造 -- 这便是当今国人眼中的历史文化。没有庄重感、神圣感、厚重感、甚至美感。我们不是把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挂在嘴边吗 ? 如今国人从哪里能够感知这种博大精深 ? 只能去一座城市才有一个的博物馆吗 ?"

    ①这节文字是从原文中抽取出来的 如果将它放回原文 最恰当的位置应该是 ()(2 分 )

    A.(1) (2) 节之间 B.(3) 、 (4) 之间 C.(5) 、 (6) 之 D.(6) 、 (7) 之间

    ②选择的依据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分 )

    19. 文章第 (3) 节到第 (9) 节从三个方面分析了 " 糟蹋自己文化 " 的这种潮流 请分别概括是哪三方面 : <

语文
作业帮用户2017-04-12 举报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4亿+用户的选择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答案 :

    16. 隐含了作者讽刺、轻蔑的情感 (1 分 ) 因为这种 " 发现 " 行为的背后其实是通过糟蹋文化来赚钱的功利心态 (1 分 ) 这点可以从后文的 " 厄运 " 、 " 糟糕 " 等词中看出 (1 分 ) 。

    17. 其中的历史的内涵、文化的意蕴、本土气质和个中独特的精神 ( 写到一点给 1 分 共 3 分 )

    18. ① C(2 分 ) ②这节文字中的两个 " 一边 " 所领起的内容恰是对 (2)-(5) 节内容的概括 (1 分 ) 同时它也是第 (6) 节中 " 这样文化环境中 " 所指代的具体内容 (1 分 ) 。

    19.(1)" 糟蹋自己的文化 " 这一现象在旅游和影视方面的表现。 (3 分 )

    (2) 形成 " 糟蹋自己的文化 " 这一现象的动机与力量。 (3 分 )

    (3)" 糟蹋自己的文化 " 这一现象的本质与危害。 (3 分 )

     ( 顺序可颠倒 如具 体展开需酌情扣分 )

    20. 基于第 (3) 节或第 (5) 节内容 围绕 " 旅游 " 或 " 影视 "(1 分 ); 事实论据的规范、典型 ( 论据表述中有具体的对象 )(1 分 ) 。表现出 " 对文化的毁坏 "(1 分 ) 。

看了 请不要糟蹋我们的文化冯骥才⑴...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成语接龙胸有成竹+竹报平安+安富尊荣+()+贵耳贱目+目无余子+子虚乌有+()+睹物思人+人中骐骥  2020-06-23 …

捅马蜂冯骥才本文使用了何种写作手法,将文章,联系事情,与主题化的句子和词语,标注出来  2020-06-29 …

大家那一个能解释下列词语(要非常准确):安富尊荣、人中骐骥、骥子龙文、士饱马腾、往返徒劳要非常准确  2020-07-10 …

谁能告诉一下冯骥才《文化眼光》的中心思想和段落大意  2020-11-01 …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淮安地处南方文化和北方文化的交汇点,历史悠久,人文会萃。深厚的文化  2020-11-07 …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淮安地处南方文化和北方文化的交汇点,历史悠久,人文会萃。深厚的文化  2020-11-12 …

知识分子与文化先觉冯骥才文化自觉是清醒地认识到文化与文明的意义和必不可少。然而,对于知识界来说,只有  2020-11-23 …

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是A.文化创新B.文化传播C.文化积累D.文化生产  2020-12-22 …

山东是华夏文化的重要发源地,齐鲁文化积淀深厚。齐鲁文化包括孔子文化、鲁文化、齐文化、海文化、泉文化、  2020-12-29 …

山东地方特色文化积淀深厚,形成了东部地区的滨海文化,中部地区的山(泰山)泉(泉城)文化,以及西部地区  2021-01-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