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我传习录来回翻了N遍,终不得其要领.希望各位能给出自己的见解.是自己的见解我要的是这个时代人自己对王阳明的见解我不需要王阳明自己的见解

题目详情
我传习录来回翻了N遍,终不得其要领.希望各位能给出自己的见解.是自己的见解
我要的是这个时代人 自己对王阳明的见解 我不需要王阳明自己的见解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王阳明的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是指中国古代哲学中认识论和实践论的命题,主要是关于道德修养、道德实践方面的.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不仅要认识(“知”),尤其应当实践(“行”),只有把“知”和“行”统一起来,才能称得上“善”.
在王阳明那里,知和行的关系,是不可分割的,就是说,只有你去实践了,你才拥有这个知识,你不去做,即使你看多少书,学多少理论,也无法真正获得这个知识.
老王的解释比较老了,我就做一个现代版的吧呵呵,再顺便完善一下.
基本的意思是,知行合一,就是知与行是一体的,不可分割的,同生共死的,不可能先知再行,也不可能先行再知.
正德三年(1508),心学集大成者王守仁在贵阳文明书院讲学,首次提出知行合一说.所谓 “知行合一”,不是一般的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知”,主要指人的道德意识和思想意念.“行”,主要指人的道德践履和实际行动.因此,知行关系,也就是指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践履的关系,也包括一些思想意念和实际行动的关系.王守仁的“知行合一”思想包括以下两层意思.   1、知中有行,行中有知.王守仁认为知行是一回事,不能分为“两截”.“知行原是两个字,说一个工夫”.从道德教育上看,王守仁极力反对道德教育上的知行脱节及“知而不行”,突出地把一切道德归之于个体的自觉行动,这是有积极意义的.因为从道德教育上看,道德意识离不开道德行为,道德行为也离不开道德意识.二者互为表里,不可分离.知必然要表现为行,不行不能算真知.道德认识和道德意识必然表现为道德行为,如果不去行动,不能算是真知.王守仁认为:良知,无不行,而自觉的行,也就是知.这无疑是有其深刻之处的.   2、以知为行,知决定行.王守仁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意思是说,道德是人行为的指导思想,按照道德的要求去行动是达到"良知"的工夫.在道德指导下产生的意念活动是行为的开始,符合道德规范要求的行为是 “良知”的完成.
知行合一,是指客体顺应主体,知是指科学知识,行是指人的实践,知与行的合一,既不是以知来吞并行,认为知便是行,也不是以行来吞并知,认为行便是知.是明朝思想家王阳明提出来的.谓认识事物的道理与在现实中运用此道理,是密不可分的一回事.是指中国古代哲学中认识论和实践论的命题,主要是关于道德修养、道德实践方面的.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不仅要认识(“知”),尤其应当实践(“行”),只有把“知”和“行”统一起来,才能称得上“善”.
看了 我传习录来回翻了N遍,终不得...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中学生应当成为现代文明的传播者。春节期间,请你劝说自己家人或亲朋好友正确认识传统习俗和封建迷信的活  2020-05-17 …

温度计测液体温度时,玻璃泡一旦接触烧杯底部,温度会升高还是降低?回答越多越好,多多益善,各抒己见请  2020-05-22 …

如图是各类遗传病在人体不同发育阶段的发病风险示意图.下列关于遗传病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大多数  2020-06-13 …

用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推心置腹各造一个句子~最好有一定语境~^^特提供这三个成语的意思,供参考~1  2020-06-21 …

在学习、了解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相关知识后,老师就如何看待中西方文化问题,组织全班同学进行  2020-06-21 …

一位学者说过,一个忘记自己传统文化的民族是悲哀的民族。这是因为传统文化()A.具有历史继承性,渗透  2020-06-21 …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大明宫传奇》讲述了一幅古代大型壁画引出的传奇故事,时代定位在  2020-07-26 …

关于骨传声的填空题当你吃饼干或者硬而脆的东西的时候,如果用手捂紧自己的耳朵,会听到很大的咀嚼声,这  2020-07-28 …

老师是一个让人充满敬意的称呼人们常说:“老师就像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这表明()①老师是人类文明的  2020-12-06 …

下列有关四大发明外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从4世纪起,造纸术向东传到朝鲜、日本B.指南针13世纪传人  2020-12-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