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我传习录来回翻了N遍,终不得其要领.希望各位能给出自己的见解.是自己的见解我要的是这个时代人自己对王阳明的见解我不需要王阳明自己的见解

题目详情
我传习录来回翻了N遍,终不得其要领.希望各位能给出自己的见解.是自己的见解
我要的是这个时代人 自己对王阳明的见解 我不需要王阳明自己的见解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王阳明的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是指中国古代哲学中认识论和实践论的命题,主要是关于道德修养、道德实践方面的.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不仅要认识(“知”),尤其应当实践(“行”),只有把“知”和“行”统一起来,才能称得上“善”.
在王阳明那里,知和行的关系,是不可分割的,就是说,只有你去实践了,你才拥有这个知识,你不去做,即使你看多少书,学多少理论,也无法真正获得这个知识.
老王的解释比较老了,我就做一个现代版的吧呵呵,再顺便完善一下.
基本的意思是,知行合一,就是知与行是一体的,不可分割的,同生共死的,不可能先知再行,也不可能先行再知.
正德三年(1508),心学集大成者王守仁在贵阳文明书院讲学,首次提出知行合一说.所谓 “知行合一”,不是一般的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知”,主要指人的道德意识和思想意念.“行”,主要指人的道德践履和实际行动.因此,知行关系,也就是指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践履的关系,也包括一些思想意念和实际行动的关系.王守仁的“知行合一”思想包括以下两层意思.   1、知中有行,行中有知.王守仁认为知行是一回事,不能分为“两截”.“知行原是两个字,说一个工夫”.从道德教育上看,王守仁极力反对道德教育上的知行脱节及“知而不行”,突出地把一切道德归之于个体的自觉行动,这是有积极意义的.因为从道德教育上看,道德意识离不开道德行为,道德行为也离不开道德意识.二者互为表里,不可分离.知必然要表现为行,不行不能算真知.道德认识和道德意识必然表现为道德行为,如果不去行动,不能算是真知.王守仁认为:良知,无不行,而自觉的行,也就是知.这无疑是有其深刻之处的.   2、以知为行,知决定行.王守仁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意思是说,道德是人行为的指导思想,按照道德的要求去行动是达到"良知"的工夫.在道德指导下产生的意念活动是行为的开始,符合道德规范要求的行为是 “良知”的完成.
知行合一,是指客体顺应主体,知是指科学知识,行是指人的实践,知与行的合一,既不是以知来吞并行,认为知便是行,也不是以行来吞并知,认为行便是知.是明朝思想家王阳明提出来的.谓认识事物的道理与在现实中运用此道理,是密不可分的一回事.是指中国古代哲学中认识论和实践论的命题,主要是关于道德修养、道德实践方面的.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不仅要认识(“知”),尤其应当实践(“行”),只有把“知”和“行”统一起来,才能称得上“善”.
看了 我传习录来回翻了N遍,终不得...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望见谅”怎么解释?“见”又是怎么解释的?还有,“是以见放”中的“见”呢?  2020-05-16 …

请问一句话的意思望不同见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请问在哲学中“意识就是达到,理解就是超越”这句话是如何理  2020-05-17 …

前两天做梦,梦见昼夜交替,天空被分为两半。望解梦。左边白天的一半晴空万里,右边夜晚的一半繁星密布,  2020-06-11 …

“望见谅”怎么解释?“见”又是怎么解释的?还有,“是以见放”中的“见”呢?  2020-06-15 …

求类似”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短语,用作文章标题.用算术的方法解代数,用代数的方法解几何之类的.不想  2020-06-16 …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的正确理解是[]A.四十三年间,在瞭望中还记  2020-06-18 …

古诗填空《已亥杂诗》的作者是清代的思想家,文学家本诗押什么韵?“九州”是指“我劝天公重抖擞,”表达  2020-06-22 …

金秋九月,我们告别小学,满怀希望跨进中学校园。下列对中学时代的认识错误的是()A.中学时代见证着一  2020-07-06 …

1、首联写望中所见,一个破字,一个深字,描绘了的景象.2、对“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理解.原诗  2020-07-06 …

下列对加点词“望”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夜雪初霁,荞麦弥望望:视野B.壬戌之秋,七月既望望:看见  2020-07-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