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化学-->
化学与环境、能源密切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1)北方冬天雾霾天气加剧的主要原因是.(2)据报道,我国南海贮存有丰富的可燃冰(CH4•8H2O).开发利用可燃冰有助于缓解我国能
题目详情
化学与环境、能源密切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1)北方冬天雾霾天气加剧的主要原因是 ___.
(2)据报道,我国南海贮存有丰富的可燃冰(CH4•8H2O).开发利用可燃冰有助于缓解我国能源需求的压力,下列有关可燃冰使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___(填字母序号).
A、减少雾霾天气 B、缓解温室效应 C、减少酸雨的产生 D、减少空气中PM2.5
(3)氢气是一种新能源,也是一种化工原料,工业上,可以利用天然气制备氢气:
①CH4+aH2O
CO+bH2;
②CH4+xCO2
yCO+2H2
若相同分子数的甲烷分别按上述反应①、②恰好完全反应,则生成气体分子的总数① ___②(填“>”“<”或“=”).
(4)丙是一种清洁能源,可以由甲、乙两种简单原料在催化剂,一定温度下合成,副产物为丁.化学反应表达式为2甲+4乙=丙+丁,微观过程表示如下:
①将丙分子中的原子按质子数由大到小排序,其原子个数之比为 ___.
②上述反应中,作还原剂的物质的化学式为 ___.
(1)北方冬天雾霾天气加剧的主要原因是 ___.
(2)据报道,我国南海贮存有丰富的可燃冰(CH4•8H2O).开发利用可燃冰有助于缓解我国能源需求的压力,下列有关可燃冰使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___(填字母序号).
A、减少雾霾天气 B、缓解温室效应 C、减少酸雨的产生 D、减少空气中PM2.5
(3)氢气是一种新能源,也是一种化工原料,工业上,可以利用天然气制备氢气:
①CH4+aH2O
| ||
②CH4+xCO2
| ||
若相同分子数的甲烷分别按上述反应①、②恰好完全反应,则生成气体分子的总数① ___②(填“>”“<”或“=”).
(4)丙是一种清洁能源,可以由甲、乙两种简单原料在催化剂,一定温度下合成,副产物为丁.化学反应表达式为2甲+4乙=丙+丁,微观过程表示如下:
物质 | 甲 | 乙 | 丙 | 丁 | ![]() |
分子图示 | ![]() | ![]() | ? | ![]() |
②上述反应中,作还原剂的物质的化学式为 ___.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北方冬天雾霾天气加剧的主要原因是:取暖产生大量的黑烟,固体颗粒物增加造成的;故答案为:取暖产生大量的黑烟,固体颗粒物增加造成的;
(2)开发利用可燃冰有助于缓解我国能源需求的压力,下列有关可燃冰使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缓解温室效应,因为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答案为:B;
(3)根据①CH4+H2O
CO+3H2;②CH4+CO2
2CO+2H2可知,生成气体分子的总数相等;故答案为:=;
(4)根据2甲+4乙=丙+丁可知:2CO+4H2
C2H6O+H2O,因此将丙分子中的原子按质子数由大到小排序,其原子个数之比是;1:2:6;故答案为:1:2:6;H2;
(2)开发利用可燃冰有助于缓解我国能源需求的压力,下列有关可燃冰使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缓解温室效应,因为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答案为:B;
(3)根据①CH4+H2O
| ||
| ||
(4)根据2甲+4乙=丙+丁可知:2CO+4H2
| ||
一定温度下 |
看了 化学与环境、能源密切相关.请...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水合铜离子的模型如图1所示,1个水合铜离子中有4个配位键B.CaF2 2020-05-14 …
pH相同的盐酸和醋酸两种溶液中,它们的()A.H+的物质的量相同B.物质的量浓度相同C.H+的物质 2020-05-15 …
读我国东部某地区地形和气候资料图。回答下列问题。1.下列关于图中区域的判断,正确的是()A.典型植 2020-06-28 …
对于Zn(s)+H2SO4(aq)=ZnSO4(aq)+H2(g)△H<0的化学反应,下列叙述错误 2020-07-15 …
有C.H.O三种元素构成的有机化合物A,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18,其中氢的质量分数是8.5%,里面H 2020-07-18 …
若三棱锥S-ABC的顶点S在底面上的射影H在△ABC的内部,且是△ABC的垂心,则()A.三条侧棱 2020-07-30 …
人的身高h随时间t的变化而变化,那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h,t都是不变量B.t是自变量,h是因 2020-08-01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能自发进行的反应一定能迅速发生B.焓变或熵变均可以单独作为反应自发性的判据C 2020-11-02 …
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与含氯化合物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A.HClO是弱酸,所以NaClO是弱 2020-11-02 …
氯化铵溶液中离子浓度从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A.NH4+、H+、OH-、Cl-B.Cl-、NH4+、 2021-02-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