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求人教版高一语文《秋水》原文及注释?

题目详情
求人教版高一语文《秋水》原文及注释?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秋 水
【题解】
《秋水》是《庄子》中的又一长篇,用篇首的两个字作为篇名,中心是讨论人应怎样去认识外物.
全篇由两大部分组成.前一部分写北海海神跟河神的谈话,一问一答一气呵成,构成本篇的主体.这个长长的对话根据所问所答的内容,又可分成七个片断,至“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是第一个片断,写河神的小却自以为大,对比海神的大却自以为小,说明了认识事物的相对性观点.至“又何以知天地之足以穷至大之域”是第二个片断,以确知事物和判定其大小极其不易,说明认知常受事物自身的不定性和事物总体的无穷性所影响.至“约分之至也”是第三个片断,紧承前一对话,进一步说明认知事物之不易,常常是“言”不能“论”,“意”不能“察”.至“小大之家”是第四个片断,从事物的相对性出发,更深一步地指出大小贵贱都不是绝对的,因而最终是不应加以辨知的.至“夫固将自化”是第五个片断,从“万物一齐”、“道无终始”的观点出发,指出人们认知外物必将无所作为,只能等待它们的“自化”.至“反要而语极”是第六个片断,透过为什么要看重“道”的谈话,指出懂得了“道”就能通晓事理,就能认识事物的变化规律.至“是谓反其真”是第七个片断,即河神与海神谈话的最后一部分,提出了返归本真的主张,即不以人为毁灭天然,把“自化”的观点又推进了一步.
后一部分分别写了六个寓言故事,每个寓言故事自成一体,各不关联,跟前一部分海神与河神的对话也没有任何结构关系上的联系,对全篇主题的表达帮助也不甚大,似有游离之嫌.
篇之强调了认识事物的复杂性,即事物本身的相对性和认知过程的变异性,指出了认知之不易和准确判断的困难.但篇文过分强调了事物变化的不定因素,未能揭示出认知过程中相对与绝对间的辩证关系,很容易导向不可知论,因而最终仍只能顺物自化,返归无为,这当然又是消极的了.
【原文】
秋水时至(1),百川灌河(2);泾流之大(3),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4).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5),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6).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7),望洋向若而叹曰(8):“野语有之曰(9),‘闻道百(10),以为莫己若’者(11),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12),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13).”
【译文】
秋天里山洪按照时令汹涌而至,众多大川的水流汇入黄河,河面宽阔波涛汹涌,两岸和水中沙洲之间连牛马都不能分辨.于是河神欣然自喜,认为天下一切美好的东西全都聚集在自己这里.河神顺着水流向东而去,来到北海边,面朝东边一望,看不见大海的尽头.于是河神方才改变先前洋洋自得的面孔,面对着海神仰首慨叹道:“俗语有这样的说法,‘听到了上百条道理,便认为天下再没有谁能比得上自己’的,说的就是我这样的人了.而且我还曾听说过孔丘懂得的东西太少、伯夷的高义不值得看重的话语,开始我不敢相信;如今我亲眼看到了你是这样的浩淼博大、无边无际,我要不是因为来到你的门前,真可就危险了,我必定会永远受到修养极高的人的耻笑.”
看了 求人教版高一语文《秋水》原文...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研究《易经》的问题新人,想研究.开始打算边看原文边看注释,我知道要真正深入理解,要深厚的文言文功底  2020-05-14 …

求语文版《秋水》《捕蛇者说》《鱼我所欲也》《论语十则》课文的文下注释注意是注释,不要给我原文,翻译  2020-05-16 …

不需注释的生命祝勇①曾经觉得,注释是那般重要。红尘素居,碌碌诸事中,有的时候,我们是那么地需要一些  2020-05-16 …

不需注释的生命祝勇①曾经觉得,注释是那般重要。红尘素居,碌碌诸事中,有的时候,我们是那么地需要一些  2020-05-16 …

北宋时期,文人山水画从注重写实变为更加注重意境,主要的社会因素是()①“重文轻武”使文人阶层不断壮  2020-06-30 …

中国古代艺术形式丰富多彩,追求意境是共性,下列对此表述正确的有①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②传统文人画注重诗  2020-11-02 …

农村生活,历来是富有人文情怀的古代文人关注的一个方面。请写出两处描写农村生活的古诗词句。A:;B。  2020-12-14 …

宋代文化重心转移到南方,同时向下层社会普及形成了颇有特色的世俗文化。导致宋代文化向下层平民社会普及的  2020-12-22 …

中国古文化中包括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下列表述正确的有A.王羲之所擅长的行书把中国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了  2020-12-26 …

我喜欢的人是你,这句话用英文怎么说?在每一个单词下面加上中文解释注意,不要出现ILOVEyour.婉  2020-12-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