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课内文言文阅读(甲)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
题目详情
课内文言文阅读
(甲)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杨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节选自王安石《伤仲永》(乙)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孙权劝学》(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②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2)《伤仲永》一文中仲永的父亲因为什么原因让方仲永“泯然众人矣”?而《孙权劝学》一文中孙权用什么方式劝吕蒙学习的?(原文和自己的话归纳都可以)
(3)方仲永和吕蒙的事例,说明了一个同样的道理。请你用一句话说出这个道理。
(甲)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杨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节选自王安石《伤仲永》(乙)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孙权劝学》(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②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2)《伤仲永》一文中仲永的父亲因为什么原因让方仲永“泯然众人矣”?而《孙权劝学》一文中孙权用什么方式劝吕蒙学习的?(原文和自己的话归纳都可以)
(3)方仲永和吕蒙的事例,说明了一个同样的道理。请你用一句话说出这个道理。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点是对句子翻译.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①重点词有:利:认为…有利可图
句意:他父亲认为这样做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②重点词有:更:重新
句意:士人(读书人、有志之士)分别三天,就要重新另眼相看,兄长看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啊!
(2)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根据具体内容分析作答.
(3)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中心的理解,要想抓住文章的中心,必须从故事入手,我们要先理清故事的大意,感知故事的情节,解答时,需要结合人物的事迹、人物形象、故事主旨和自己的感悟等方面进行思考分析.
答案:(1)①他父亲认为这样做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②士人(读书人、有志之士)分别三天,就要重新另眼相看,兄长看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啊!
(2)不使学,孙权先一语破的,点明读书的重要性,然后现身说法,委婉规劝,言辞恳切.
(3)后天的读书学习对一个人是否成才至关重要.(意对即可)
①重点词有:利:认为…有利可图
句意:他父亲认为这样做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②重点词有:更:重新
句意:士人(读书人、有志之士)分别三天,就要重新另眼相看,兄长看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啊!
(2)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根据具体内容分析作答.
(3)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中心的理解,要想抓住文章的中心,必须从故事入手,我们要先理清故事的大意,感知故事的情节,解答时,需要结合人物的事迹、人物形象、故事主旨和自己的感悟等方面进行思考分析.
答案:(1)①他父亲认为这样做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②士人(读书人、有志之士)分别三天,就要重新另眼相看,兄长看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啊!
(2)不使学,孙权先一语破的,点明读书的重要性,然后现身说法,委婉规劝,言辞恳切.
(3)后天的读书学习对一个人是否成才至关重要.(意对即可)
看了 课内文言文阅读(甲)金溪民方...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千分之零点五是零点多少.千分之零点零四是零点多少.请快速回答,9600万元按阶梯式,一百万收一万元, 2020-03-31 …
用养尊处优、语重心长、蜂拥而至、美不胜收、铺天盖地、精兵简政、鱼贯而入、天涯海角、卓有成效、积劳成 2020-04-26 …
闹市幽静之处,似游于山水之间,闻鹊清啼之音,安乎!乐也。啥子意思 2020-05-13 …
写出有下列偏旁的字单人旁()双人旁()走之耳()()()日字旁() 2020-05-13 …
这种措施体现了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它有何利弊?宋朝对地方采取极端限制的措施,"收乡长和镇将之权 2020-06-13 …
反犬旁那个偏旁,为什么叫反犬旁,我看它跟犬没什么相似的啊!那随便解释下那食字旁,竖心旁,示字旁,衣 2020-06-15 …
历史上曾征收“泰半之赋”,其含意是[]A.秦始皇时代农民收成上缴国家三分之二B.汉武帝时代农民收成 2020-06-25 …
伤仲永的意思“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近旁与之,即书诗四 2020-07-02 …
三峡猿啼之谜中引用梁章锯在《浪迹丛谈》中的记载是为了说明什么清代学者梁章钜在《浪迹丛谈》中写道:三 2020-07-05 …
宋朝“收乡长、镇将之权悉归于县,收县之权悉归于州,收州之权悉归于监司,收监司之权悉归于朝廷。”说明 2020-07-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