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记雪月之观 本文怎样描写雪月之观的?从艺术表现手法的角度分析.
题目详情
记雪月之观 本文怎样描写雪月之观的?
从艺术表现手法的角度分析.
从艺术表现手法的角度分析.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记雪月之观
【明】沈周
丁未①之岁,冬暖无雪.戊申②正月之三日始作,五日始霁.风寒冱③而不消,至十日犹故在也,是夜月出,月与雪争烂,坐纸窗下,觉明彻异常.遂添衣起,登溪西小楼.楼临水,下皆虚澄,又四囿于雪,若涂银,若泼汞,腾光照人,骨肉相莹.月映清波间,树影滉弄,又若镜中见疏发,离离然④可爱.寒浃肌肤,清入肺腑,因凭栏楯⑤上.仰而茫然,俯而恍然;呀⑥而莫禁,眄而莫收;神与物融,人观两奇,盖天将致我于太素之乡,殆不可以笔画追状,文字敷说,以传信于不能从者.顾所得不亦多矣!尚思天下名山川宜大乎此也,其雪与月当有神矣.我思挟之以飞遨八表⑦,而返其怀.汗漫⑧虽未易平,然老气衰飒,有不胜其冷者.乃浩歌下楼,夜已过二鼓矣.仍归窗间,兀坐若失.念平生此景亦不屡遇,而健忘日,寻改数日,则又荒荒⑨不知其所云,因笔之.
(本文选自《沈石田先生诗文集》卷九)
【注释】
①丁未:明宪宗成化二十三年(1487).②戊申:明孝宗弘治元年(1488).③冱(hù)寒冷凝结.④离离然:历历分明的样子.⑤栏楯(shǔn):栏干.纵为栏,横为楯.⑥]呀(xiā):张大了口.⑦八表:谓八方之外,指极远的地方.⑧汗漫:没有边际的.⑨荒荒:暗淡不明的样子.
【赏析】
沈周是明代著名书画家,与文征明、唐寅、仇因并称“明四家”;又工诗文,为世所重.本文是作于明孝宗弘治元年(1288).作者以画家之睿眼,诗家之慧心,生动地再现了月光照耀下的雪景.作者以“月与雪争烂”、“明彻异常”为总纲,逐一描绘登楼四望所见之清秀景致:楼临水,雪囿楼,清波粼粼,树影婆娑,寒气侵凌,物我交融,一派幽闲淡雅、荒寒清空之气象.又在绘景之余宕开一笔,抒发自我遄飞之逸兴,景中融情,情由境生,自然熨帖.
【训练】
1.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字敷说 敷:铺陈.
B. 寒浃肌肤 浃:浸透.
C. 我思挟之以飞遨八表 挟:依仗.
D. 寻改数日 寻:寻思.
2.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①因凭栏楯上 ②或因寄所托
B.①又四囿于雪 ②亦将有感于斯文
C.①汗漫虽未易平 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D.①以传信于不能从者 ②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3.简答:
(1)本文是怎样描写雪月之观的?试从艺术表现手法的角度简要分析.
答:
(2)你从本文状写雪月之观的文字中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试简要分析.
答:
【参考答案】
1.选D(寻:连续.)
2.选A(A.①连词,于是,就;②介词,依着,顺着.B.二者都用作介词,表被动关系.C.二者都用作连词,表转折关系.D.二者都用作连词,表目的关系,相当于“用来,来”.)
3.(1)运用形象的比喻描摹雪月奇观,如“若涂银,若泼汞……”,又如“若镜中见疏发”等,极写雪月之皎洁,清波之澄澈.用四字排比短句抒写观赏雪月奇景的感受,活泼轻快.(2)月映积雪,雪月交辉,清丽洁净,作者为这样的澄明的景致所震撼、陶醉,而浮想联翩,觉得物我浑融.从中透露出作者老年心境的从容与平淡,同时也有久经岁月的沧桑,欣愉中不免有凄寒、迷茫之感.(此题为开放题,答案可不拘泥一格,能立足文本,有所阐发,自圆其说,即可.)
【明】沈周
丁未①之岁,冬暖无雪.戊申②正月之三日始作,五日始霁.风寒冱③而不消,至十日犹故在也,是夜月出,月与雪争烂,坐纸窗下,觉明彻异常.遂添衣起,登溪西小楼.楼临水,下皆虚澄,又四囿于雪,若涂银,若泼汞,腾光照人,骨肉相莹.月映清波间,树影滉弄,又若镜中见疏发,离离然④可爱.寒浃肌肤,清入肺腑,因凭栏楯⑤上.仰而茫然,俯而恍然;呀⑥而莫禁,眄而莫收;神与物融,人观两奇,盖天将致我于太素之乡,殆不可以笔画追状,文字敷说,以传信于不能从者.顾所得不亦多矣!尚思天下名山川宜大乎此也,其雪与月当有神矣.我思挟之以飞遨八表⑦,而返其怀.汗漫⑧虽未易平,然老气衰飒,有不胜其冷者.乃浩歌下楼,夜已过二鼓矣.仍归窗间,兀坐若失.念平生此景亦不屡遇,而健忘日,寻改数日,则又荒荒⑨不知其所云,因笔之.
(本文选自《沈石田先生诗文集》卷九)
【注释】
①丁未:明宪宗成化二十三年(1487).②戊申:明孝宗弘治元年(1488).③冱(hù)寒冷凝结.④离离然:历历分明的样子.⑤栏楯(shǔn):栏干.纵为栏,横为楯.⑥]呀(xiā):张大了口.⑦八表:谓八方之外,指极远的地方.⑧汗漫:没有边际的.⑨荒荒:暗淡不明的样子.
【赏析】
沈周是明代著名书画家,与文征明、唐寅、仇因并称“明四家”;又工诗文,为世所重.本文是作于明孝宗弘治元年(1288).作者以画家之睿眼,诗家之慧心,生动地再现了月光照耀下的雪景.作者以“月与雪争烂”、“明彻异常”为总纲,逐一描绘登楼四望所见之清秀景致:楼临水,雪囿楼,清波粼粼,树影婆娑,寒气侵凌,物我交融,一派幽闲淡雅、荒寒清空之气象.又在绘景之余宕开一笔,抒发自我遄飞之逸兴,景中融情,情由境生,自然熨帖.
【训练】
1.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字敷说 敷:铺陈.
B. 寒浃肌肤 浃:浸透.
C. 我思挟之以飞遨八表 挟:依仗.
D. 寻改数日 寻:寻思.
2.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①因凭栏楯上 ②或因寄所托
B.①又四囿于雪 ②亦将有感于斯文
C.①汗漫虽未易平 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D.①以传信于不能从者 ②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3.简答:
(1)本文是怎样描写雪月之观的?试从艺术表现手法的角度简要分析.
答:
(2)你从本文状写雪月之观的文字中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试简要分析.
答:
【参考答案】
1.选D(寻:连续.)
2.选A(A.①连词,于是,就;②介词,依着,顺着.B.二者都用作介词,表被动关系.C.二者都用作连词,表转折关系.D.二者都用作连词,表目的关系,相当于“用来,来”.)
3.(1)运用形象的比喻描摹雪月奇观,如“若涂银,若泼汞……”,又如“若镜中见疏发”等,极写雪月之皎洁,清波之澄澈.用四字排比短句抒写观赏雪月奇景的感受,活泼轻快.(2)月映积雪,雪月交辉,清丽洁净,作者为这样的澄明的景致所震撼、陶醉,而浮想联翩,觉得物我浑融.从中透露出作者老年心境的从容与平淡,同时也有久经岁月的沧桑,欣愉中不免有凄寒、迷茫之感.(此题为开放题,答案可不拘泥一格,能立足文本,有所阐发,自圆其说,即可.)
看了 记雪月之观 本文怎样描写雪月...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有哪些文章是描写人的厨艺水平高超的,最好是古代的出自名人手笔的!古诗词都行!就是形容某人厨艺精湛绝 2020-05-13 …
口技中对口技人的技艺表演属于什么描写?对听众的动作,神态属于什么描写? 2020-05-14 …
描写艺术的片段最好是有名的作家写的关于舞蹈的(其他艺术也可以)300字-500字 2020-06-04 …
顶碗少年文中运用了大量的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突出少年的技艺高超,烘托表演的难度大.请你各选一句. 2020-06-05 …
求一篇按照空间顺序描写艺术品的作文按照空间顺序描写一件艺术品 2020-06-08 …
描写艺术感觉,艺术形象的成语3个例:栩栩如生、、、、、、动人心弦、、、、、、 2020-06-27 …
《最后一头战象》20自然段(嘎羧来到石碑前,选了一块平坦的草地……)有没有用白描或细描的写作手法? 2020-06-30 …
7.口技艺人表演的精彩是从哪些方面表现出来的?课文直接描摹表演的内容和过程,这是从正面表现口技者的 2020-07-06 …
谁学过《口技》啊?急用!《口技》作者()借助正、反两面描写的手法,表现了艺人高超的技艺,其中总领全文 2020-11-04 …
说不尽的桥语文一描写桥与山水的诗词文章二描写桥与园林的诗词文章三有关桥的文艺如戏剧.绘画四有关桥的历 2020-11-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