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政治-->
“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相,
题目详情
“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相,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在《金刚经》中有提及四种相,即是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以及无寿者相,实际上这四相都是讨论同样的事物,就是“我”.
这里所提到的我,就是指那些属于我或虽不属于我,而却期望得到和不要得到的东西.除了那些我们已经拥有而不希望失去,以及拥有却想除去的,还有那些我们没有却想得到或害怕得到的东西之外,没有什么是可以被称为“我”的.然而大多数的时间,我们并没有觉察到我们希望除去或得到一些什么东西,我们只意识到自我的存在.首先我们知道自己的身体以及它的需要,由于我们的身体需要某些物品,才感觉到“我”对这些物品的需要.身体使我们注意到我的存在.其次,心念的活动给我们存在的感觉.除了身体和心念以外,就没有“我”的感觉了.事实上,是我们的心使我们经验到我的存在,身体如果离开了心,便不知道那是我.那么,什么是心呢?那是不断或连续流动的念头.
人可以通过宗教的行持,达到某种程度的经验,他会了解到那个平常经验的“我”,实际上只是一个虚幻的东西,主观或永恒的我原本是不存在的;它的存在只是因为身体的感觉、身体的需要,以及那不断流动的念头.这即是《金刚经》中所提到的“无我相”.
再说“无人相”.人的存在只是通过“我”的感觉反映到其他人及物的存在.基于自己的感觉,使我们经验到自己与他人的相对待.因此站在《金刚经》的立场:假如进入无我,自然也就无人了;如果我自己本身并不在那儿,同样的,他人也不存在了.这只是因为我们与他人及事物之间发生了种种的关系,我们才感觉到自己的存在.
我们知道目前这个世界上人口众多,但是,与我们每一个人自己相识的,是非常少的.我们所能深刻经验到确实存在的他人,仅是那些在利害得失之上与我们发生关系的人.其他数十亿生活在这个行星上的人口,我们几乎不知道他们的存在;不论他们是否存在,至少并没有真正影响到我们什么.所以,他人只存在于他们与我们之间的关系上.当我不存在时,其他的人也就不存在了.
第三种的“无众生相”.包括所有那些或许没有必要与我们有关系,却仍然和我们共同生活在地球上的一切众生.那些修行已到达很高境界,而且已经能够解除他们本身的问题和困境的人,自然会对所有的众生产生很大的悲愍心.他们从已经解脱自己的问题,而去负担起众生的问题,于是众生的问题就成了他们自己的问题.这仍是有我的层次.
若从《金刚经》的立场说,如果主观的“我”不存在,客观的“众生”自然也不存在.佛陀说度尽众生,而实际上并无众生可度;众生已经被度了,度众生者并没有感觉到他已度了众生.所以,无众生相也是无我相的异名.
第四种是“无寿者相”.这是从时间来看“我”的存在.它牵连到前面所提及的我相、人相和众生相.假如没有我相,则一个人寿命之长短将不重要了;但所有的众生都执著于寿命,他们希望活得长久,并避免夭折.因此他们寻求自己生命的安全感,他们期望现在和将来都有安全感,于是尝试用各种可能的方法来保护自己的生命;纵然已知生命有生必有死,却仍执著不放.然而那些已经无我相的人,不管他们明天死或一万年以后才死,对于他们都是没有差别的.当一个人已经体验到无我的境界,这些问题就已经解决了.
总而言之,有关无我相的“我”,归之于个人的不存在;无人相的“人”,则指那些与我们相对待或有关联的不存在;无众生相则不止牵涉到“我”及你的不存在,而是包括了宇宙所有众生的不存在;最后,第四种无寿者相说明时间的过程,从期望长寿而至不担心寿命之长短.以上四相的前三者是空间的无我,第四是时间的无我.
这里所提到的我,就是指那些属于我或虽不属于我,而却期望得到和不要得到的东西.除了那些我们已经拥有而不希望失去,以及拥有却想除去的,还有那些我们没有却想得到或害怕得到的东西之外,没有什么是可以被称为“我”的.然而大多数的时间,我们并没有觉察到我们希望除去或得到一些什么东西,我们只意识到自我的存在.首先我们知道自己的身体以及它的需要,由于我们的身体需要某些物品,才感觉到“我”对这些物品的需要.身体使我们注意到我的存在.其次,心念的活动给我们存在的感觉.除了身体和心念以外,就没有“我”的感觉了.事实上,是我们的心使我们经验到我的存在,身体如果离开了心,便不知道那是我.那么,什么是心呢?那是不断或连续流动的念头.
人可以通过宗教的行持,达到某种程度的经验,他会了解到那个平常经验的“我”,实际上只是一个虚幻的东西,主观或永恒的我原本是不存在的;它的存在只是因为身体的感觉、身体的需要,以及那不断流动的念头.这即是《金刚经》中所提到的“无我相”.
再说“无人相”.人的存在只是通过“我”的感觉反映到其他人及物的存在.基于自己的感觉,使我们经验到自己与他人的相对待.因此站在《金刚经》的立场:假如进入无我,自然也就无人了;如果我自己本身并不在那儿,同样的,他人也不存在了.这只是因为我们与他人及事物之间发生了种种的关系,我们才感觉到自己的存在.
我们知道目前这个世界上人口众多,但是,与我们每一个人自己相识的,是非常少的.我们所能深刻经验到确实存在的他人,仅是那些在利害得失之上与我们发生关系的人.其他数十亿生活在这个行星上的人口,我们几乎不知道他们的存在;不论他们是否存在,至少并没有真正影响到我们什么.所以,他人只存在于他们与我们之间的关系上.当我不存在时,其他的人也就不存在了.
第三种的“无众生相”.包括所有那些或许没有必要与我们有关系,却仍然和我们共同生活在地球上的一切众生.那些修行已到达很高境界,而且已经能够解除他们本身的问题和困境的人,自然会对所有的众生产生很大的悲愍心.他们从已经解脱自己的问题,而去负担起众生的问题,于是众生的问题就成了他们自己的问题.这仍是有我的层次.
若从《金刚经》的立场说,如果主观的“我”不存在,客观的“众生”自然也不存在.佛陀说度尽众生,而实际上并无众生可度;众生已经被度了,度众生者并没有感觉到他已度了众生.所以,无众生相也是无我相的异名.
第四种是“无寿者相”.这是从时间来看“我”的存在.它牵连到前面所提及的我相、人相和众生相.假如没有我相,则一个人寿命之长短将不重要了;但所有的众生都执著于寿命,他们希望活得长久,并避免夭折.因此他们寻求自己生命的安全感,他们期望现在和将来都有安全感,于是尝试用各种可能的方法来保护自己的生命;纵然已知生命有生必有死,却仍执著不放.然而那些已经无我相的人,不管他们明天死或一万年以后才死,对于他们都是没有差别的.当一个人已经体验到无我的境界,这些问题就已经解决了.
总而言之,有关无我相的“我”,归之于个人的不存在;无人相的“人”,则指那些与我们相对待或有关联的不存在;无众生相则不止牵涉到“我”及你的不存在,而是包括了宇宙所有众生的不存在;最后,第四种无寿者相说明时间的过程,从期望长寿而至不担心寿命之长短.以上四相的前三者是空间的无我,第四是时间的无我.
看了 “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我相 人相 众生相 寿者相没了这些相的概念人是不是是不是变成了地上的石头? 2020-05-17 …
举例说明什么是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 2020-05-17 …
2015年7月植物“克隆工厂”惊艳亮相寿光菜博会,克隆通俗地讲就是无性生殖.以下植物的繁殖方式不属 2020-05-17 …
《无量寿经》,有“无量寿佛,意欲度脱十方世界诸众生类,皆使往生其国,悉令得泥洹道”. 2020-06-17 …
净土五经只有选一门才叫专一吗,如果同时读二部算杂修吗?还是净土五经都要知道?观无量寿经,无量寿经都 2020-06-18 …
《先秦诸子选读》之《有无相生》一章中,老子说:“死而不亡者寿。”请谈谈你对它的理解。要求:(1)要 2020-06-18 …
无量天尊,无量天尊和无量寿佛是什么意思,其中得天尊和寿佛各指的是谁? 2020-06-18 …
为什么常见道士念无量寿佛?经常看见道士见面打招呼说无量寿佛,请好奇.无量寿佛就是阿弥陀佛,取其无量 2020-07-10 …
沈京冰被同学秦寿生叫做“神经病”。过了几天,有同学为了报复秦寿生给他取了个“禽兽生”的外号,大家叫 2020-07-10 …
有心无相,相由心生,有相无心,相随心灭,意即善心之人,纵然面相长得不好,也会有好的运气,可谓万相.. 2020-11-03 …